【腦腫瘤】存活期延長 無嚴重副作用 無創「電場」 對付兇惡腦癌

腦癌中的「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由於生長速度快,病徵迅速惡化,復發機率又高,故被認為是最難醫治的腫瘤之一。標準治療是手術加上傳統電療和化療,病人存活期中位數僅約15個月,5年生存率低於5%。直至近年「腫瘤電場治療」終於取得突破,藉輸出低強度的交變電場令癌細胞凋亡。研究顯示,病人存活期中位數提升至20.5個月。 Read more

腦腫瘤逾150種 徵狀多變頭痛非必然 良性惡性治療方法大不同

大腦對人有多重要已毋庸置疑!然而腦腫瘤有逾150種,引起的徵狀可以變化多端,並非一定是劇烈頭痛,而良性腫瘤或是惡性腦癌,治療方法也截然不同。有專科醫生強調,隨着新的療法和藥物相繼出現,腦腫瘤已非不治之症,關鍵是能夠及早發現和接受治療,痊癒機會仍相當高。養和醫院神經外科專科醫生余仲平醫生表示,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分類,腦腫瘤有超過150種,大致可分為良性及惡性兩大類,任何年齡人士都有機會患病,惟年紀愈大則患病機會較高,而發生在50至70歲人士身上的腦腫瘤,不少是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症擴散而來的腦轉移。 Read more

衞生處方:器官捐贈有年齡限制嗎?響應3S重燃器官衰竭病者生命

每天,香港都有超過 2,000 名器官衰竭病者及其家屬焦急地等待器官移植(表 1)。雖然許多人都想藉着登記身故後捐贈器官的意願來支持器官捐贈,但有些人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年齡或健康狀况而猶豫不決。事實上,支持器官捐贈是一個善舉,每個人,不論年齡、背景和健康狀况,都可以藉此重燃別人的生命。 Read more

癌症遺傳常見於乳腺癌及大腸癌 基因檢測查找高危致癌基因

遺傳了父母的基因,形成了個人的體格、個性和智力,有時卻連帶致癌基因也遺傳予下一代,怎辦?原來約有一成的癌症是由遺傳性致癌基因所致,當中乳腺癌及大腸癌更是較常見與遺傳有關的癌症。專家指透過基因檢測解讀個人的基因密碼,或能提早查找「高危」的致癌基因,繼而採取預防或治療等方法,減低潛在患癌或病變風險! Read more

質子治療副作用低 兒童抗癌救星

【明報專訊】質子治療,是利用「質子束」對準癌細胞,將最大劑量的輻射準確地投進癌細胞,避免了殘餘劑量影響正常細胞。   (明報製圖)   歐美亞洲先進國家,早已先後開設質子治療中心並投入服務,唯獨香港遲遲未有。本報獨家專訪美國質子治療專家黃步賢,他表示近年愈來愈多研究證實質子治療對兒童癌症特別有利;加上質子治療近年成本下降,香港應考慮在下月啟用的啟德香港兒童醫院引入新技術。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用於直接或輔助治療癌症已超過百年,當中發展出數碼導航刀(CyberKnife)、影像導引放射治療(Image Guided Radiotherapy,簡稱IGRT)、螺旋刀(Tomotherapy)等不同新技術。但數到近年發展快又受醫學界注目的,非質子治療(Proton Therapy)技術莫屬。   黃步賢,曾在2002年於美國西雅圖瑞典醫療中心(Swedish Cancer Institute)擔任首席醫學物理及新技術主任,現為美國西雅圖癌症護理聯盟(Seattle Cancer Care Alliance)質子治療中心醫學物理及輻射劑量學總監。他表示質子治療早在1946年於美國已開始研究,今天已列入不少國家及地區醫療體系的未來規劃之中。   (明報製圖) 定點擊破腫瘤 減少殺死正常細胞 究竟質子治療可為癌症病人帶來什麼好處? 黃步賢解釋,傳統的放射治療與質子治療,治療過程都十分相似,不過對正常細胞的影響卻大不同。「傳統放射治療主要是利用輻射(X光)破壞癌細胞中的染色體,令癌細胞死亡。輻射線必須經過身體正常細胞才能到達癌細胞,而且輻射線必須以高劑量射入體內,到達腫瘤位置後才有足夠劑量殺死癌細胞,而輻射線在照射完癌細胞後,殘餘的輻射線會繼續穿越之後的正常細胞。因此傳統放射治療不單會殺死癌細胞,同時亦殺死大量正常細胞,因而引發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例如鼻咽癌病人接受傳統放射治療後,有口乾、喪失味覺等後遺症,正是輻射線將正常細胞殺死的副作用。   至於質子治療,是利用經過加速的質子形成「質子束」照射癌細胞。由於質子束的速度快,進入身體初段只會釋出低輻射量,但當與腫瘤接觸後,便一次過完全釋放所有輻射,將癌細胞殺死。「進入身體過程中只會殺死小量正常細胞,而在攻擊完腫瘤後又不會有多餘的輻射影響其他正常細胞,因此副作用比傳統放射治療少。質子治療適用於實體癌症,包括腦、中樞神經、顱底、眼、頭頸、消化系統、前列腺等癌症,與傳統放射治療相似。」   黃步賢(賴俊傑攝) 質子療程貴 但長線較省錢 質子治療雖然具有不少優點,但貴價儀器導致治療費用高昂,根據黃步賢提供的資料顯示,一名5歲患有髓母細胞瘤(又稱:成神經管細胞瘤,Medulloblastoma)的兒童於美國接受質子治療,一個療程便約需12,000美元(約9.68萬港元)。但他同時指出,若把日後副作用的影響一併計算,兒童癌症病人使用質子治療更合乎成本效益,「傳統放射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部分是暫時,但亦有可能是永久;如果老人家沒有味覺,相對影響不大,但對兒童來說會影響一生」。   髓母細胞瘤是兒童常見腦癌之一,增長快速,可擴散至脊椎中樞神經系統,病人以手術切除腫瘤後,要接受全腦全脊髓放射治療。根據2005及2016年在American Cancer Society刊登的研究報告指出,患上髓母細胞瘤的兒童,接受傳統放射治療後出現的副作用包括IQ受損、失去聽覺及生長激素缺乏症。而在為期15年的追蹤研究中,質子治療比傳統放射治療的費用高出一倍多,但若同時計算之後因副作用而出現的治療費用,傳統放射治療反比質子治療高出大約8倍,而整體的醫療費用,傳統放射治療比質子治療高約2.6倍。   儀器龐大——質子治療的房間,看似只比傳統放射治療的大一點,但其實背後所使用的儀器體積巨大,需要比房間大5倍、約半個籃球場的空間才放得下。(受訪者提供)   近年儀器體積及價錢下降 質子治療能減低副作用,從而減少日後的醫療費,但由於科技限制,令這種技術未能普及。黃步賢說當中涉及儀器、所需空間等因素,「質子治療所使用的儀器體積龐大而複雜,在四五年前,單是儀器便要一個籃球場的面積,甚至更大才容得下,價錢亦相當昂貴。但近年相關儀器的體積及價錢皆大幅下降,要製作一間質子治療房間,大約只要半個籃球場便可放置相關儀器,所需金額大約是2000萬至2500萬美元(約1.57億至1.96億港元)。儀器一般可以使用10年甚至20年,這個投資數目其實並不高」。   傷害收窄——以髓母細胞瘤為例子,質子治療(左)能集中在患處附近發放高劑量輻射,殺死癌細胞(綠色位置);但採用體積弧形調控放射治療(VMAT)的傳統放射治療(右),患者的內臟亦會受到不少輻射量影響(藍、橙色位置),有可能引發暫時或永久的副作用。(受訪者提供)   文:勞耀全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知多啲:生蛇、鼻竇炎引發頭痛

當病人受頭痛困擾,最擔心是跟中風、腦癌等嚴重疾病有關,養和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表示,頭痛可能由一些看似「無關」的問題引起,例如生蛇、鼻竇炎等,若不及時處理,有可能演變成更大的問題。 吳炳榮表示,生蛇(即帶狀疱疹感染)引起的頭痛十分常見,通常是額頭位開始出現神經痛,「有時痛幾日之後就會出水疱」。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鍾澤鏘亦稱,有些生蛇病人因為頭痛而求醫,經診斷發現生蛇,或會質疑醫生斷錯症,所以會提醒病人注意,若回家後發現出疹,便是生蛇。 鼻竇炎也常見引起繼發性頭痛。吳炳榮稱,遇過一名四五十歲的女病人,沒有偏頭痛病歷,但突然頭痛,又作嘔作悶,查問下發現她幾星期前開始有傷風感冒徵狀,於是安排她做檢查,證實是鼻竇炎作怪。他解釋,鼻竇分佈在鼻的四周,一旦發炎可引起頭痛、面痛及眼痛等,而且由於鼻竇靠近腦及眼等組織,若炎症擴散可能帶來嚴重後果,必須及時處理。 叢集性頭痛 眼睛如被鑿 不過,頭痛伴隨眼痛,可能與叢集性頭痛有關。吳炳榮稱,這類頭痛會在每天相同時間出現,並持續數個星期之久,每次持續十數分鐘至數小時,因此稱為「叢集」,病人會出現如眼睛被鑿般的痛楚,並且會流眼水及鼻水。研究顯示,高壓氧治療對這類頭痛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體位性頭痛 應盡快處理 他亦提醒,做過腰椎穿刺抽取脊髓液後出現頭痛,特別是站立或坐下時頭痛,可能是因為脊髓液滲漏而引起腦壓過低;如躺臥時頭痛則可能是腦壓過高,「有時咳嗽用力谷一谷,可以令硬膜有損傷而令腦壓上升」,這類體位性頭痛需要盡快處理,否則可能會傷及腦細胞。 鍾澤鏘最後補充,身體其他地方出現疾病也可以引致頭痛,例如青光眼、牙肉發炎、頸部問題引起的頸源性頭痛等。由於頭痛的原因有很多,建議病人出現持續或不尋常的頭痛時,應該盡快找醫生跟進。

Read more

輔導師改裝頭罩 助癌童克服電療

【明報專訊】患癌兒童需面對各種治療,但往往難以「坐定定」,醫護人員或會為其注射俗稱「瞓覺藥」的 鎮靜藥,短短5至10分鐘的放射治療(電療),連同病童睡醒及再做檢查的時間,動輒要花上逾6小時,家長及醫護「如臨大敵」。有慈善團體的兒童醫療輔導師主動接觸病童及家屬,透過模型及遊戲講解醫療程序,更首次為腦癌童的電療頭型模具「開洞」,助其克服恐懼,踏上治療之路。 患腦癌的然仔(圖)起初戴上電療的頭罩時感眼睛不適,電療後視力模糊及頭暈,輔導師與電療團隊商討後為他在頭罩眼睛位置開洞。然仔母親憶述,然仔首次見到開洞的頭罩時表現興奮,躺在牀上「眼仔碌碌」,她亦鬆一口氣。(兒童癌病基金提供)   現年5歲的然仔去年確診腦癌,其母馬太說,然仔兩三歲起不斷說頭痛,後來一周病發三四次,曾在半夜痛醒,其後她帶然仔到私家醫院求診,發現腦部有陰影,進一步檢查顯示腦部有直徑8厘米的腫瘤,「沒有時間思考,醫生說做什麽就做什麽,好像被推着去做」,然仔在確診兩日後做腫瘤切除手術。   兒童癌病基金專業服務副經理梁藹琳(左)負責跟進腦癌男童然仔(右)的療程,以積木模型向然仔解釋電療過程。(楊柏賢攝)   詳述療程 解答家屬疑難 然仔術後病情反覆,甚至出現腦積水,輾轉留醫一個月才出院,轉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後續治療。面對一連串突發事件,馬太手足無措,直至遇到兒童癌病基金的醫療輔導師,對方詳細解釋然仔療程的各種問題,馬太始放下心頭大石,笑言「顛覆對公立醫院的印象」。 兒童癌病基金會人員會在公立醫院接觸不同癌病兒童及其家屬,提供支援。然仔需要接受30次電療,醫護人員起初給他服用「瞓覺藥」,但他醒來時會手舞足蹈,馬太形容像「飲醉酒」,不放心兒子繼續服用。後來然仔不服「瞓覺藥」,靠自律躺在牀上接受電療,但用作固定身體的頭型模具遮蔽他的視線,每次電療後都投訴眼部不適。兒童癌病基金專業服務副經理梁藹琳負責跟進然仔的個案,她隨即與電療團隊商討,認為改動「頭罩」眼部位置不影響電療安全,遂為頭罩開洞。馬太說,然仔見到改造後的頭模時表現興奮,躺在牀上「眼仔碌碌」,甚為配合,其後順利完成30次電療。   (楊柏賢攝)   基金會9輔導師 服務5公院 基金現有9名兒童醫療輔導師於5間公立醫院為癌症兒童提供支援,分別為屯門、瑪麗、瑪嘉烈、伊利沙伯及威爾斯親王醫院。梁藹琳說,每年約有180宗癌症兒童新症,輔導師會為家屬解答疑難。 基金自1997年起培訓員工考取國際專業資格,轄下兒童醫療輔導師須持有大學學士或碩士學位,並完成美國的相關課程和480小時實習,以及通過外國資格試。梁藹琳認為9名醫療輔導師並不足夠,期望該職位能被納入公營醫療系統,吸引更多人入行。   記者 許芳文 Read more

飲油減肥? 小心中毒昏迷 生酮飲食 一停打回原形

【明報專訊】食油也可瘦身? 近期火紅的生酮飲食法,是以超高脂、小量蛋白質及超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令身體產生酮作能源,此舉猶如動物冬眠中的狀態,達減脂減磅效果。網上出現不少「成功個案」力證方法有效,掀起熱潮。 註冊營養師指出,生酮飲食原本用來醫治兒童腦癇,其間需要入院接受密切監察;用作減肥效用不持久之餘,更隨時出現酮中毒,引致昏迷。 自製「冬眠」 消耗脂肪 台灣實力派女歌手符瓊音早前公開保持25吋纖腰的秘方,便是奉行生酮飲食,引起熱話。註冊營養師李鎧而指出,生酮飲食要大量吸收脂肪,小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則愈少愈好,甚至完全不食。「因沒有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身體要燃燒脂肪,過程中生產出酮作能量,因而名為生酮飲食。」動用脂肪儲備,自然可減脂,整個過程恍如動物冬眠或人體飢餓狀態,不停消耗脂肪。 增腎負荷 大量脫水 生酮飲食數天已達生產酮作能量的效果,但原來酮太多會影響健康。李鎧而補充,酮是細胞內眾多化學物之一,運作過程中酮只會短時間留在身體內,很快便被身體排走,「正常人體內,酮太少不會構成大影響,反而過多可能酮中毒,出現口氣、便秘、疲倦、脫水,嚴重會昏迷」。部分一型糖尿病人,因為缺乏胰島素無法使用糖分,需要動用脂肪,因而出現酮中毒,才發現自己有糖尿病。另外,生酮飲食令血液偏酸,加重腎臟負荷,對一般人無甚影響,但若腎功能較差加上酮中毒,有可能出現腎衰竭。 台灣傳媒報道,有大學生參加健美比賽,為了增肌減脂採用生酮飲食,兩個半月瘦了15公斤。李鎧而指出,利用生酮飲食,只可以減脂,增肌是不可能。「首先增肌的先決條件是需要充足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不可缺一,再配合運動,肌肉量才慢慢增加。但生酮飲食所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太少,而蛋白質要用作供給能量,不能增肌。」不過,原來有些健美選手參賽前也用這飲食法,因製酮過程中,細胞消耗大量水分,容易令人脫水,就算每日補充3至4公升水也未足夠,當身體水分不足,更能突顯肌肉線條。 大灌椰油 壯大壞膽固醇 奉行生酮飲食其實並非易事,因要攝取大量油分,又要限制蛋白質攝取量,不可以透過肉類吸收脂肪,唯有直接「吸油」。網上建議大家吸取「好油」,椰子油是推介之一,「其實椰子油並非好油,椰子油含有中鏈三酸甘油脂(medium-chain triglyceride),好處是容易消化及吸收,但椰子油中有90%是飽和脂肪酸,會增加壞膽固醇。」 李鎧而補充,很多人覺得生酮飲食有效,某程度是因為限制了食物選擇。「當肚餓時,發現很多食物碰不得,選擇少了自然會降低進食意欲,食少了減肥自然有效。但試過這方法的人也會知,這不可長期採用,一旦回復正常飲食,體重可能打回原形。建議大家還是採用可長期實行的減肥方法。」減肥的基本要求是熱量吸收少於支出,培養良好飲食習慣,減少高脂高糖食物。 ■減肥「小息」? 忍口一周放肆一天 易飲食失調 除了生酮飲食,另一坊間流傳指可迅速減肥的方法是cheat day,即在長期管制飲食之餘,每星期定一天為cheat day,放一天「小息」,任意進食作為補償及慰藉。 這個方法是否有效?李鎧而反問:「為何要令自己辛苦,平日嚴格限制飲食,至cheat day又放肆去食,這容易患上飲食失調,所以不鼓勵這方法。」 記錄「為食」次數 自我警惕 減肥要謝絕一切零食及高脂食物嗎?要忍口嗎? 李鎧而強調:「所有減肥方法應該循序漸進,即使是『零食控』,也不用完全戒食,可以將零食適量加入日常飲食。」建議先用一星期了解自己,以畫正字的方式記錄進食零食次數,之後定下目標,例如由10次改為8次。曾有個60多歲的女士因親人離世,非常傷心,每日留在家以零食解悶,長年累月,日漸肥胖;後來接受建議,記錄每日食零食的次數及種類,1個星期後她發現原來自己食得非常頻密,因而下定決心慢慢減少,同時也減少正餐熱量,1個月成功減了10磅。 李鎧而亦教授另一方法,留意食物的營養標籤,簡單來說可從熱量開始,建議每日零食的分量限於100大卡。她強調,無論用哪一種節食方式,減肥一定要配合運動才可成功,如果標榜毋須運動也可減磅,基本上反彈風險很高,不值得嘗試。 ■知多啲 本治兒童腦癇 須留院監控 生酮飲食早於1920年代出現,用作醫治兒童腦癇。註冊營養師李鎧而指出,為病童設計餐單時,會用上醫學用的energy oil達生酮飲食指標;而且兒童飲食較易控制,較適合用此方法。 兒科專科醫生陳欣永指出,兒童腦癇屬常見的腦神經系統疾病,由於腦神經細胞異常放電,引起大腦神經功能短暫紊亂。發病年齡由初生、嬰兒期至幾歲不等,很多患者病因不明,部分受家族遺傳或遺傳基因突變影響,也可能是腦部受創如早產令腦部缺氧、腦炎或腦膜炎等,較罕見的情况是由腦癌或新陳代謝病症引起。 4種腦癇: 1. 全腦性腦癇: 發作時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全身僵硬,唇色變紫,眼向上反,流口水,徵狀非常明顯 2. 局部性腦癇: 腦部某些區域被不正常腦電波影響,有不同表徵的抽筋,例如:一隻手或一隻腳抽筋 3. 失神性腦癇: 出現「斷片」,突然在數秒間失去知覺,沒有反應及記憶,但之後活動自如,這類患者很易被誤會為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 4. 其他: 身體突然乏力,無力倒地,不省人事,猶如休克般但其實是抽筋 1/3患者重大改善 醫生會按病情使用不同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及手術,而難處理的兒童腦癇如Lennox-Gastaut綜合症,屬多種性發作抽筋,用上2至3種藥物也未能控制,便考慮用生酮飲食。陳欣永表示,有個男嬰每日抽搐7至8次,藥物治療未見好轉,至1歲時採用生酮飲食,個多月後,抽筋的次數已減少一半。雖有臨牀研究證明可改善情况,不過非每個病人有用。平均1/3患者有重大改善或不再發作,1/3有得益,1/3無幫助。小朋友達1歲才可用這飲食方法,用上3個月已知有無效。 須由營養師設計餐單 選擇生酮飲食的患者要入院監控進度,「因為需要由營養師設計餐單,亦要留意血糖、體重、肝功能及膽固醇等指數,以及有否脫水等問題」。醫生因應病情,決定何時停止採用生酮飲食。 文:許朝茵 圖:xxllxx、Naypong@iStockphoto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問醫生:捐剩一個腎 夠不夠用?

【明報專訊】鄭:鄭志文醫生 何:何仲平醫生 觀:Facebook觀眾 觀﹕捐腎者需要符合什麼條件?捐腎會否影響健康? 何﹕一般來說,捐腎者需要符合以下4個基本要求: ‧沒有感染 ‧沒有癌症(腦癌除外) ‧腎功能良好 ‧身體狀况良好 許多研究顯示,活體捐腎對於健康沒有影響。一個腎臟,只要功能良好,臨牀上足夠使用。不過,最近也有研究指出,捐贈後始終只剩一個腎臟,將來遇上問題的風險較高。 ■移植腎只可用10年? 觀﹕換腎後,能否完全康復?「新」的腎臟,可以維持多久? 何﹕換腎後,飲食可回復正常。毋須再限制飲水,毋須戒口。不過,因為要防止排斥現象,必須長期服食抗排斥藥。 一般來說,移植腎臟可以維持10年左右;當然,也有失敗個案。我會說,10年是較為保守的說法。最近,我出席了一個病友聚會,其中一位活腎移植的病人,新的腎臟用了30年,情况仍然良好。 鄭:換腎後能否完全康復,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原來引致腎臟損壞的疾病有否完全根治。如果病人本身患有糖尿,換腎之後一定要好好控制血糖;小心飲食。如果患有免疫系統疾病(如:紅斑狼瘡),新換的腎臟同樣有可能受破壞。 ■止痛藥傷腎莫輕視 觀﹕什麼食物會傷腎?楊桃會否傷腎? 何﹕沒有食物直接傷腎;間接的影響則有。吃得過鹹,導致血壓上升,傷害腎臟。患有糖尿,仍每晚吃糖水,令血糖過高,也會影響腎臟。 楊桃含有一種毒素,腎功能正常的人,可以自然代謝把毒素排出體外。可是,腎功能差者則無法把此毒素排出體外。一旦積聚體內,可能出現作嘔作悶、心跳、抽筋徵狀,嚴重甚至死亡。 藥物方面,某種抗生素(慶大霉素)會影響腎臟,不過現在已經少用。問題最大反而是使用止痛藥(尤其非類固醇止痛藥)。大家有個觀念,就是止痛藥傷胃,其實它們也傷腎。還有, X光檢查注入的顯影劑,也可能傷腎。 ■減肥藥含馬兜鈴酸致腎衰竭 鄭﹕除了西藥,中藥也有可能傷腎。可否講解一下? 何﹕含馬兜鈴酸的中藥材,毒性很強,可導致腎衰竭,甚至死亡。如何發現馬兜鈴酸傷腎的呢?話說有一段時間,比利時有許多女士的腎臟突然變差,後來發現她們都有服用一種減肥藥物,內含馬兜鈴酸。 香港早已對相關藥材作出嚴格規管。不過,曾經也有錯誤把含馬兜鈴酸藥材當作其他藥材使用,導致中毒的個案。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