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近視】中大研究:滴阿托品眼藥水 首證有助兒童預防近視 長遠可防青光眼等併發症

【明報專訊】近視一旦出現就不能逆轉,愈早發病,出現深近視機率愈大,更有機會引發相關併發症,如青光眼、黃斑病變、視網膜脫落和白內障等,嚴重可致盲。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2017年起招募474名4至9歲非近視兒童,隨機分配低濃度阿托品(Atropine)眼藥水或安慰劑,在兩年內每晚滴一次眼藥水。研究發現,使用0.05%阿托品眼藥水的兒童,近視發病率為28.4%,使用安慰劑的為53%,首次證實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有助兒童預防近視,並降低患上威脅視力眼疾的風險。(編者按:哪些人適合或不適合相關治療?有什麼副作用?治療時間需多久呢?) 滴阿托品眼藥水 兒童近視率低安慰劑組近半 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有助兒童預防近視。中大醫學院於2017至2020年招募474名4至9歲的非近視兒童,參與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預防近視的研究,參加者的父母至少一人有近視。研究團隊經初步眼科檢查後,將兒童隨機分配到0.05%濃度組、0.01%濃度組和安慰劑共3組,要求兩年內每晚雙眼滴一次眼藥水,再每4個月隨機訪問一次。 研究結果顯示,0.05%濃度組兒童的近視發病率(即兩年內任何一隻眼多於50度近視)為28.4%,而使用安慰劑的發病率為53%,證實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可預防近視。有關研究已在《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研究團隊將開展下一階段研究,了解阿托品眼藥水結合紅光療法的療效和安全性。 相關閲讀:青光眼隨時偷走視力致盲 及早控制眼壓 藥物、手術治療方法多 父母無深近視遠視度高者不適合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任卓昇解釋,阿托品眼藥水刺激眼底的脈絡膜,令其增厚,減少眼球變長,有更多「遠視儲備」,即可降低變成近視的機率。他說,並非提倡所有兒童都需要滴阿托品眼藥水預防近視,醫生會視乎有否高危因素,包括父母有否深度近視,以及是否年紀小但較少「遠視儲備」;例如個案有150度至200度遠視,絕不建議滴用該眼藥水。 建議滴至15歲 長遠可防近視併發症 至於治療需時多久,卓稱視乎家長欲控制子女的近視程度,一般建議滴至14、15歲。他又說,研究亦顯示與安慰劑組比較,滴眼藥水未增畏光、敏感性結膜炎等副作用機率。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講座教授彭智培說,近視一旦出現就不能逆轉,愈早發病,出現深近視機率愈大,青光眼、黃斑病變、視網膜脫落和白內障等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也愈高,嚴重可致盲。他說戴眼鏡或接受激光矯視手術均無法矯正眼球過長問題,無助減低出現近視相關併發症的風險,需及早預防或延緩近視發病。 相關閲讀:黃斑點病變 深近視屬高危 昔日致盲眼疾 今激光、超微創手術助挽救視力 個案:母900度 11歲童兩年每晚滴暫沒近視 個案:母親近視達900度、年約11歲的Hailey於2020年起參加中大有關的研究計劃,每晚滴0.05%濃度的阿托品眼藥水,初時她右眼75度遠視,左眼25度遠視,兩年多過後,右眼度數不變,左眼75度遠視,暫未見有近視情况出現。 Hailey稱滴眼藥水時沒有感到不適,「開頭有小小矇矇的,慢慢滴慣就沒有這種感覺」。其母張太稱深近視非常影響生活,亦擔心患其他眼疾,疫情下女兒多用了電子產品,每日至少3至4小時,幸無近視問題。 稱初感眼矇 滴慣後無不適 張太說女兒每晚會自行滴眼藥水,已成習慣,「近視戴着眼鏡打波游水都會有影響,她都不希望像媽媽一樣,戴眼鏡不方便」。 Read more

深近視增視網膜脫落、青光眼等風險 理大再研近視防控鏡片 每日戴8小時減慢兒童度數增長

【明報專訊】深度近視會增加患上視網膜脫落、青光眼等眼疾的風險。理工大學早年研發出光學離焦近視防控鏡片,稱有助減慢兒童近視增長達六成。大學近日再與初創公司合作,推出多一款「納米多環離焦」近視防控鏡片,適合6至18歲佩戴,讓家長有多個選擇。產品上月已開始發售,一副眼鏡售價3000至4000元。已有約10名兒童試戴新產品半年,暫無人加深超過12度近視。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訪問講座教授杜嗣河表示,今次是首次將技術應用於有框眼鏡,料能應付更多兒童的需要。產品上月已開始發售,一副眼鏡售價為3000至4000元不等。(賴俊傑攝) 深近視增加視網膜脫落、青光眼等風險 理大研近視防控鏡片 6至18歲適用 研究團隊2014年為160名8至13歲、近視100至500度的兒童做隨機雙盲臨牀實驗,讓兒童試戴光學離焦近視防控鏡片及普通眼鏡片。結果發現每日佩戴近視防控鏡片8小時的兒童,兩年後近視度數增長較佩戴普通鏡片者少達60%。 相關文章:【青光眼】與深近視息息相關?小心青光眼來襲 教你瞄準桌球兼護眼之道 10兒童試戴半年 無明顯加深近視 使用光學多環離焦技術的隱形眼鏡早年已推出市面,即以鏡片的環狀紋路在視網膜上同時投射清晰的影像和另一個不對焦的影像,以減慢近視加深的速度。研究團隊今次將概念應用到傳統鏡片。 團隊成員之一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張志輝指出,實驗初期的鏡片,離焦區有明顯的凹凸不平,「好似隻CD咁,用唔到」,在結合「超精密納米多環加工技術」加工後才令離焦區過渡自然,外觀無異一般近視眼鏡。他稱由於光學設計相近,有信心能達到與先前臨牀實驗相近的減緩近視效果。視覺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梁子文表示,已有約10名兒童試戴新產品半年,暫無人加深超過12度近視,亦稱佩戴的感受良好。 相關文章:【矯視技術】LASIK或SMILE?最新激光矯視技術知多啲 深近視、老花、散光患者注意 未來研逆轉近視鏡片 理大近年曾與不同公司合作,推出近視防控隱形眼鏡及傳統眼鏡。帶領研究團隊的眼科視光學院訪問講座教授杜嗣河表示,隱形眼鏡款式不設散光度數,傳統眼鏡則可滿足有關需求。他稱今次使用了不同的光學投影技術,盼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杜希望日後能研發出可逆轉近視的鏡片,造福下一代。 Read more

【世界視覺日】實踐護眼基本步 慎防深近視、青光眼、白內障、黃斑病變、糖尿上眼作怪

眼睛是靈魂之窗,重要性毋庸置疑!不過,對於常見的眼疾,例如深近視、青光眼、白內障、黃斑病變、飛蚊症、糖尿眼等的認識又有多少呢 ?如果任其惡化或掉以輕心,隨時有可能影響視力,甚至導致失明!護眼說來容易,卻非人人做到!10月13日是「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今年的主題是回歸最基本的「Love Your Eyes」,喚醒大家保護個人視力,重視失明及各種眼疾問題。立即細閱眼科專科醫生講解本港常見眼疾及徵狀,了解預防及治療方法,更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開始,實踐護眼基本步吧! 本港常見的眼疾包括深近視、青光眼、糖尿上眼、黃斑點病變、白內障等,如果任由其惡化或會影響視力!掌握護眼基本步,定期驗眼,才能好好保護我們的靈魂之窗。(明報健康網圖片) 慎防眼疾出現 注意眼痕、眼乾、視力模糊等徵狀 【明報專訊】奧比斯上月聯同香港眼科學會以網上形式進行「港人眼睛健康警示」調查,共收集6253份問卷,問題包括視力是否清晰及眼睛有否不適等,發現最多人出現的眼睛警示分別是疲倦、痕癢及乾澀,過半受訪者更表示間中或經常出現閃光或飛蚊情况。調查亦發現,眼睛警示風險會隨年齡增長,其中50至59歲、60歲或以上組別,分別有55%及57%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眼睛警示風險。香港眼科學會副會長李琬微建議,50歲或以上應一年一檢;出現痕癢及乾澀等眼睛警示者,可多吃深綠色蔬菜及含奧米加-3食物。 調查發現,52%受訪者從來未接受眼科專科醫生的全面眼睛檢查,餘下48%受訪者即使曾接受檢查,當中有44%受訪者上一次檢查已是5年前。另外,53%受訪者認為經常按摩眼球可護眼;20%更認為捽眼可紓緩疲勞。李琬微稱以上方法屬錯誤觀念,過度用力有可能導致視網膜脫落。對於長時間使用電子熒幕工作及學習的人,李琬微建議多用加濕器保持眼睛水分,從而減少痕癢及乾澀等症狀,亦可使用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但要避免使用坊間一些標明收紅筋及抗疲勞的眼藥水,因多數含有血管收縮藥物,或導致眼睛過敏。 小朋友眼疾問題 近視、青光眼、白內障非小事 及早察覺慎防影響視力發展 近視是兒童最常見的視力問題,但原來白內障及青光眼等眼疾都非成人「專利」,小朋友亦可能患上,然而處理方法有所不同即睇眼科專科醫生逐一拆解指…… 小朋友近視越趨普遍 留意視力反應 預防嚴重眼疾 不難發現,學生戴眼鏡情况愈來愈普遍,眼科專科醫生指出有3個不良趨勢,包括近視的年齡愈來愈年輕、近視度數普遍上升,以及戴眼鏡學生的比例增加。那麼,引起小朋友近視的成因是什麼?父母近視,子女有近視的機會較高?環境因素,例如經常近距離、在燈光不足或坐姿不正下看書、看手機或電腦、缺乏戶外活動,均是小朋友加深近視的成因嗎? 白內障5個徵狀 視力模糊、鬼影、近視加深 延遲治療增患青光眼風險 察覺自己的視力變得模糊?視物常常有鬼影?白內障是指清澈透明的晶體開始變得混濁及硬化,視乎病變的位置,對眼睛的影響亦會因此而有所不同。專家建議市民年過40歲就要開始兩至三年驗眼一次,60歲以上更加要年年驗眼!即check白內障常見5個徵狀。 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糖尿為什麼會「上眼」呢?糖尿上眼發病初期有可能是完全沒有病徵,患者眼睛不紅不痛、視力亦不受影響;不過,一旦視力出現模糊,病情可能已屬中至後期。醫生指出,糖尿上眼一般分為輕度、中度、嚴重及非常嚴重等4個階段,如何評估和治療呢? 【飛蚊症】辨清眼中「蚊」 了解飛蚊症原因 提防更嚴重眼疾 長期有「蚊子」出現在眼前,不要以為真的有蚊子經常在你面前飛過!如果眼球中的玻璃體因退化而與視網膜脫離、收縮,又或是外傷,例如眼部受撞等致玻璃體受刺激,都有機會令玻璃體內產生沉積物,或出現玻璃體後脫離,導致眼睛會看到點狀、線狀等猶如蚊子的黑影,形成飛蚊症。飛蚊症背後的原因除了退化之外,亦有機會是嚴重的眼疾,可以影響視力,不可不知! 青光眼偷走視力不能逆轉 檢測眼壓、視野、視神經儀器日新月異 「緝拿」潛伏「小偷」留住視力 青光眼是位列全球不可逆轉性致盲眼疾的首位,香港也不例外,故不得不防!不過,隨着形形色色的眼壓計、視野檢測、視神經掃描等儀器不斷進步,對及早找出早期和潛伏性青光眼帶來莫大幫助。愈早「緝拿」這「視力小偷」,愈有助患者減低致盲的風險,留住視力。 錐形角膜無聲損視力 年輕一族近視、散光不斷加深 眼敏感常捽眼要注意 不同治療方法話你知 不要以為大多數眼疾都跟中、老年人有關,錐形角膜(Keratoconus)隨時無聲地令10多歲至40歲人士的角膜逐漸變形,令視力變得模糊!近年錐形角膜的治療選擇較以往多,其中角膜膠原交聯手術配合激光打磨技術,對患者改善視力帶來新曙光。 從專業出發 守護靈魂之窗 【矯視技術】LASIK或SMILE?最新激光矯視技術知多啲 深近視、老花、散光患者注意 提起矯視,一般都會想起角膜切割激光矯視術(LASIK)和近年愈來愈多人認識的小切口透鏡切除術(SMILE),對有意接受矯視的人士來說,究竟應如何選擇呢? 瞬間看港人眼疾問題 養和眼科實踐3T核心價值 守護視力與港並進 人人都知道眼睛和視力有多重要,但懂得好好保護和認識這對靈魂之窗卻並非很多人做到。早於1980年成立的養和醫院眼科部,創立初期原來僅得院長李維達醫生一人坐鎮,由治療、驗眼至配鏡都要「一腳踢」?瞬間走過40年,在人才和醫療儀器的不斷發展下,對一些過往隨時有致盲機會的眼疾患者來說,帶來了什麼曙光呢? 黃斑點病變 深近視屬高危 昔日致盲眼疾 今激光、超微創手術助挽救視力 黃斑點病變是三大常見致盲眼疾之一,以黃斑點穿孔為例,每年每10萬人中有9宗新症,即本港每年便有600至700宗新症。黃斑點病變雖屬普遍,但在40年前醫生對此類眼疾幾乎是束手無策;隨着科技不斷進步,現時醫生可以利用各種藥物,以及激光和超微創手術等,挽救病人部分或全部視力,擺脫失明危機! 容易受傷的眼角膜 4大原因需角膜移植 手術演變、康復、風險不可不知 隨着微創手術的出現,角膜移植手術發展在近10多年不斷有突破,已由沿用數十年的「全層角膜移植手術」,發展至「前/後板層角膜移植手術」,讓患者術後的視力恢復更快、創傷性和排斥機會也大大減低。立即了解哪4類原因需進行角膜移植。 從日常作息到飲食健康 養成護眼好習慣 【青光眼】與深近視息息相關?小心青光眼來襲 教你瞄準桌球兼護眼之道 當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梁裕龍醫生遇上桌球手傅家俊,雙方「切磋」桌球和眼疾問題時,會有何火花?梁醫生發覺,每次瞄準桌球與袋口目標的長短距離過程中,都是做「護眼操」的一種;而且多做運動也有助小朋友和成年人減少近距離看電子產品屏幕的時間,減低患上部分眼疾的機會,一舉兩得!梁醫生還建議3個不難做到的護眼貼士…… 【眼敏感】家長注意小朋友眼痕常捽眼 可致結膜角膜受損、影響視力 4個紓緩眼睛敏感方法(有片) 要預防或減少眼敏感復發,最有效的方法是避開致敏原。不過,一旦眼敏感出現令小朋友眼痕難忍,有何紓緩方法?眼科專科醫生提供了以下4個方法,家長們不妨參考: 長用電子產品損眼睛健康 緊記3個「20」護眼法則 隨着科技急速發展,市民在日常生活應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愈來愈多,惟卻經常忽略眼睛的休息及保護,令視力受損。使用電子產品時,眼睛跟屏幕的距離需因應屏幕大小來調整,更要記得定時休息。緊記以下的關鍵數字,包括3個「20」護眼法則! 【營養】豆類蛋白質、膳食纖維豐富 不含膽固醇 DIY墨西哥蔬菜卷抗氧化兼護眼 在日常飲食中,有一種食物常常被人忽略,它就是豆類。相比起肉類,豆類不含膽固醇,脂肪含量低,而且提供的多屬健康不飽和脂肪。註冊營養師就教大家DIY一款健康的墨西哥黑豆粟米蔬菜卷,餡料豐富提供了不同種類抗氧化物之餘,更可維持眼睛健康呢! 【營養要識】均衡飲食:吃菠菜茄子三文魚 有「營」護眼 想保護眼睛健康,除了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雙眼要有足夠休息之外,日常均衡飲食亦很重要。註冊營養師教大家從不同天然食物中,攝取護眼營養素。 Read more

40歲後有老花?白內障手術後可甩掉眼鏡?眼矇原因逐個數:青光眼、黃斑點退化、糖尿上眼

【明報專訊】「噢,醫生,我仲未有白內障!幾時先有白內障啊?幾時先可以做白內障手術啊?」提問的並非我的病人,而是我太太;她也不是問我,而是做完眼科檢查後,向眼科醫生提問。相信醫生也奇怪,怎會有人希望患白內障呢!還有她在閱讀文字和看近距離影像時,視力模糊不清;驗眼之後,證實老花。「老花」顧名思義,與老化有關。老花一般在40多歲陸續出現,而有近視的人通常較視力正常者更早有老花。值得注意的是年老眼矇成因有多種,除了白內障之外,常見還有青光眼、黃斑點退化及「糖尿上眼」。 Read more

小朋友眼疾問題 近視、青光眼、白內障非小事 及早察覺慎防影響視力發展

一雙能看清世界的精靈眼睛,對小朋友的成長和學習十分重要,但亦有可能隨時成為各種眼疾和毛病的侵襲目標,影響視力。部分眼疾可以簡單地佩戴眼鏡已能解決,例如常見近視、散光等屈光不正問題;惟亦有些眼疾可以奪去小朋友視力,例如青光眼、白內障等,而俗稱「紅眼症」的結膜炎在夏天亦十分常見,家長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Read more

【青光眼】與深近視息息相關?小心青光眼來襲 教你瞄準桌球兼護眼之道

青光眼(Glaucoma)跟桌球運動有什麼關係?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但當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梁裕龍醫生遇上桌球手傅家俊,在互相「切磋」桌球和眼疾問題時,發覺原來每次瞄準桌球與袋口目標的長短距離過程中,都是做「護眼操」的一種!而且多做運動也有助小朋友和成年人減少近距離看電子產品屏幕的時間,減低患上部分眼疾的機會,一舉兩得!究竟可以令人致盲的青光眼,是否防不勝防呢?梁醫生還建議了3個人人都不難做到的護眼貼士。 Read more

減眼壓為青光眼「拆彈」

青光眼是全球頭號永久致盲眼疾,全球約有6,000萬名患者,而本港約有12萬名患者。這個「視力小偷」襲擊的患者無分年齡、性別,如果符合一些高風險因素,更會增加患上青光眼的機會。想保持眼睛健康,減低青光眼無聲來襲的可能,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碧納菲醫生及梁裕龍醫生,為大家深入淺出講解青光眼的成因,以及應對的錦囊妙計。 Read more

青光眼偷走視力不能逆轉 檢測眼壓、視野、視神經儀器日新月異 「緝拿」潛伏「小偷」留住視力

一旦患上青光眼(Glaucoma),可以令患者的視力衰退、視野收窄,受損的視力更是不可逆轉。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許少萍醫生表示,青光眼是位列全球不可逆轉性致盲眼疾的首位,香港也不例外,故不得不防!不過,隨着形形色色的眼壓計、視野檢測、視神經掃描等儀器不斷進步,對及早找出早期和潛伏性青光眼帶來莫大幫助。愈早「緝拿」這「視力小偷」,愈有助患者減低致盲的風險,留住視力。 Read more

青光眼隨時偷走視力致盲 及早控制眼壓 藥物、手術治療方法多

有「視力小偷」之稱的青光眼(Glaucoma),可無聲無息地傷害視神經,導致視野逐漸收窄、視力模糊,嚴重甚至會失明。近年治療青光眼的技術不斷進步,除了降眼壓眼藥水外,激光治療、引流手術,以至最新的植入微型支架手術,都可幫助降低眼壓,避免病人因為視神經繼續受壓而令視力進一步受損。 Read more

白內障5個徵狀 視力模糊、鬼影、近視加深 延遲治療增患青光眼風險

白內障(Cataract)會令視力變得模糊外,有時還因此引致視物有鬼影、影像變暗、眼睛畏光、近視加深……上述是常見的5個白內障徵狀,若任由白內障惡化或延遲治療,更可能會增加患青光眼的風險。專家建議市民年過40歲宜開始兩至三年驗眼一次,60歲以上更要年年驗眼,以免視力出問題而不自知,最終引發更嚴重視力問題。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