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狼瘡症】認識紅斑狼瘡 勿從單一病徵判斷

臉上出現紅疹的原因眾多,當中最常令大家擔心的紅斑狼瘡症,是由於人體免疫系統失衡,自我攻擊身體各處組織引發炎症而引起,嚴重情況下可以致命。由明報健康網及養和醫院合辦的「紅斑狼瘡症診療新趨勢」講座日前假中央圖書館舉行,由專家醫生分享紅斑狼瘡病人常見的皮膚問題及處理,以及診斷及治理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原則,令市民加深了解。   養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俊彥醫生(右)及風濕病科中心主任李家榮醫生詳細講解紅斑狼瘡的各種病徵及治療方法。   紅斑狼瘡有不同分類 病情因人而異 紅斑狼瘡是嚴重疾病,有機會攻擊身體不同器官,甚至對生命構成威脅。養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俊彥醫生表示,若病人臉部紅斑持續二至四個星期、有家族病史及相關病徵,應關注是否患上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有不同分類,當中最嚴重的系統性紅斑狼瘡,因自身免疫系統出現問題,產生抗體攻擊細胞和組織,包括攻擊肺、腎、肝、神經系統等,導致出現發炎反應及組織損害。若只攻擊皮膚,則屬於皮膚紅斑狼瘡,對健康及生命影響較為輕微。藥物引起的紅斑狼瘡是由於病人本身有紅斑狼瘡症的傾向,因誤服藥物,包括抗生素、血壓藥或心臟藥,因而誘發紅斑狼瘡。此外,若母親患有紅斑狼瘡,有機會傳給嬰兒,引致新生兒紅斑狼瘡,會出現紅疹及影響心肝功能。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慢性疾病,亦是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可持續影響病人數十年。此病與激素、環境因素、遺傳有關,例如雌激素及紫外線,都有機會誘發紅斑狼瘡。雖然系統性紅斑狼瘡會攻擊人體不同器官,但病情因人而異,可能出現體質變差、淋巴腺腫大、脫髮、口腔潰瘍、臉部出疹、結締組織炎症、器官損傷等病徵。   皮膚紅斑狼瘡有特定性及非特定性皮膚症狀。非特定性皮膚症狀最為常見,例如出現免疫系統疾病或風濕病的病徵,包括瀰漫性脫髮、斑禿、口腔潰瘍、光敏性(曬太陽後的光敏感反應)、雷諾氏現象(遇冷後手指變白變紫)、指甲周圍病變、足部出現血管炎、紫癜、網狀青斑、結節性紅斑等。 假若病人出現特定性皮膚症狀,很大機會患上皮膚紅斑狼瘡。陳醫生指出,臉上出現顴斑(蝴蝶斑)或廣泛性皮疹徵狀,屬於急性皮膚紅斑狼瘡,病人確診後有超過九成機會其他器官受影響。出現環型或類似銀屑病型態,屬於亞急性皮膚紅斑狼瘡,一半機會其他器官受影響,並可能有光敏性病徵及新生兒紅斑狼瘡。慢性紅斑狼瘡則以盤狀紅斑狼瘡最為常見,雖然其他器官只有一成機會受影響,但對皮膚傷害最大,很多時會有疤痕。此外,很多皮膚問題容易與紅斑狼瘡混淆。例如臉部出現濕疹、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瘡、皮肌炎,身體出現銀屑病、皮膚癬及皮膚癌等,病人可留意兩者分別。   紅斑狼瘡病徵容易與其他疾病病徵混淆,市民細心了解當中分別。   以臨床及血清檢查作綜合診斷 香港每年約有700個紅斑狼瘡新增個案,發病年齡普遍在15至44歲。紅斑狼瘡診斷範圍在2012年經過更新,血清檢查方面涵蓋抗核抗體ANA、抗dsDNA抗體、抗SM抗體、抗磷脂抗體等指標,臨床標準方面亦有脫髮、口腔潰瘍、關節炎、腎臟問題、神經系統問題等病徵標準,醫生會依據病人各種身體徵狀及驗血報告進行診斷。 養和醫院風濕病科中心主任李家榮醫生強調,不能單靠一個病症或驗血報告,即斷定病人是否患上紅斑狼瘡。他指出,很多時病人單靠驗血報告顯示抗核抗體ANA呈陽性,就以為患上紅斑狼瘡,事實上有三至五成類風濕關節炎病人也會出現ANA;另外,即使抗dsDNA抗體呈陰性,亦不能排除患有紅斑狼瘡。醫生會了解ANA的濃度、形態、相連病症及測試原因作出診斷。   近年,有新的抗體測試Anti-DFS70,可作為紅斑狼瘡診斷的輔助工具。李家榮醫生表示,此抗體在紅斑狼瘡病人身上出現的數量相對正常人少,假若病人只是單獨出現抗核抗體ANA或Anti-DFS70,患紅斑狼瘡的機會較低。若病人抗核抗體ANA呈陽性,但有高滴度Anti-DFS70陽性反應,醫生亦可以此判斷病人無須定期驗血監察。 現時治療藥物主要有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抗瘧疾藥、類固醇、免疫調節藥物。李醫生指出,抗瘧疾藥是非常重要的藥物,能處理皮疹及關節問題,並減少病人復發機會。免疫調節藥物則能減低免疫系統活躍程度以控制病情,並有助減少依賴類固醇,在近年有生物制劑可用於治療較頑固的紅斑狼瘡。另外,病人未必會有藥物副作用,若出現副作用,例如作悶及腸胃不適等,亦可與醫生配合處理。 李醫生強調,治療紅斑狼瘡的主要目標是為控制病情、藥物劑量服用得宜、盡可能減低身體受到疾病攻擊,以及減低對心理和生活質素的干擾等。他建議病人留意生活習慣,要均衡飲食、足夠休息及防曬,避免工作過勞或壓力過大,導致病情反覆。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紅斑狼瘡症】紅斑狼瘡不可怕 積極面對可重投健康生活

夏日將至,不少人喜歡到海灘游泳或曬太陽。曬過太陽後皮膚泛紅或出現紅疹是正常現象,不過如果紅疹多日或持續超過4至6星期仍未散去,加上你又是20至40歲的年輕女性,就必須盡早求醫,因為你有可能患上紅斑狼瘡症。 紅斑狼瘡症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失調的疾病。養和醫院風濕病科中心主任李家榮醫生指,這症狀是自身免疫系統出現紊亂引起的風濕病類,即免疫系統誤將身體的皮膚或內在的器官視為敵人,並加以攻擊。因而引致身體多個器官出現炎症或衰竭等現象,嚴重的更可以致命。 紅斑狼瘡可以分為皮膚性紅斑狼瘡(病情較輕)或系統性紅斑狼瘡(病情較嚴重)。養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陳俊彥醫生表示,有八至九成患者,紅斑狼瘡發病時都是先出現皮膚表徵,包括曬太陽後皮膚出現紅疹、或面部出現蝴蝶斑等。皮膚性紅斑狼瘡亦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等,其表徵亦各有不同。 急性皮膚紅斑狼瘡,常見於面部鼻樑至臉頰位置出現紅疹或紅斑,稱為蝴蝶斑。而亞急性紅斑狼瘡,又稱為鱗狀亞急性紅斑狼瘡,皮膚會出現一個個圈狀紅疹,紅疹的外圍較紅,中心位置呈淺紅色,紅疹亦有輕微脫皮的狀况。至於慢性皮膚紅斑狼瘡,即稱為盤型紅斑狼瘡,紅疹位置似一隻碟或盤的形狀,皮膚表面較乾及有萎縮情况。 紅斑狼瘡與紫外線關係密切 陳俊彥醫生稱,紅斑狼瘡主要是與紫外線或太陽照射有關。有研究指,紫外線會促使免疫細胞過分活躍或出現紊亂,因而攻打身體皮膚或器官。所以不少患者在曬太陽或在烈日下暴曬後便引發病變。 至於發病患者中女性比男性為多,男女患者比例約為一比九,這可能與女性的雌激素荷爾蒙有關。另外,發病的年齡亦較年輕,女士患者年齡平均20至40歲居多。 病情嚴重可影響內臟 除了影響皮膚外,有較多患者(約七、八成)會出現系統性紅斑狼瘡。即紅斑狼瘡不單攻打皮膚,嚴重至攻擊全身的器官。李家榮醫生表示,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會出現心、肺、關節、腎、神經線,甚至大腦的組織發炎或被破壞情况。而且不少患者,病發時未必有面頰紅疹這些表面病徵,相反會先出現腎炎或關節發炎等情况。所以李家榮醫生強調如患者出現高燒不退、關節腫痛等情况,必須盡快尋找風濕病科醫生確定。 現時醫生的診斷包括臨床,即檢查皮膚或器官的變化情况。另外,是抽取血清檢驗,一般會檢驗患者抗核抗體指數(ANA)會否偏高,以及其他溶血的抗體的情况。而近半年養和醫院更率先引入檢驗一種叫anti-DFS70抗體,這抗體能有助醫生判斷患者患上紅斑狼瘡症的機會。 在治療方面,如皮膚出現問題可塗類固醇藥膏。但病情較急或已影響至內臟器官者,就必須處方高劑量的口服類固醇藥,或用生物製劑控制病情。李家榮醫生指出,其實紅斑狼瘡症已不像五十年代的可怕,以往死亡率可高達五成。但隨著醫學進步、發展及對病情的了解,患者的存活率已提升至八成或以上。 所以患者不可諱疾忌醫,如能積極面對、越早接受診斷,對病情控制是非常重要。因為紅斑狼瘡的初期,可能只影響皮膚、未傷及身體各個器官。故李家榮醫生強調,如能在器官產生不可逆轉的破壞前,作出合適的治療,病情受控的機率亦很高。加上患者依照醫生指示服藥,以及調節生活上的細節,包括做足防曬措施、以及作息定時等,不少患者可以重新投入工作或如常生活。甚至有年輕患者病情不但受到控制,更可繼續生育,誕下健康的嬰兒。 「紅斑狼瘡症診療新趨勢」講座 日期:2018年5月29日(星期二) 時間:晚上7:00至8:30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 報名:health.mingpao.com/seminar118.htm 查詢電話:2595 3023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紅斑狼瘡症】提防「狼」來了

踏入春天,大部分人面對轉季天氣,都會出現皮膚敏感的情况。如果察覺面部的紅斑或紅疹長期不退,就要注意是否患上紅斑狼瘡症。很多人以為這是皮膚疾病,其實它是由人體免疫系統失衡,攻擊體內組織導致炎症而起的,嚴重可致命。 要預防 紅斑狼瘡症,就要保持健康生活習慣、適當紓緩工作壓力。 立即參加講座,了解更多細節。 立即報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