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3名港大學者今日在本報觀點版撰文*,指市民抗疫近兩年疲態漸露,久守必失,建議本港以疫苗護照等措施推高接種率,目標明年7月前達99%免疫及完成3針接種新冠疫苗、建立抗疫韌性後,以逐步向全球開放。團隊指出,按外地經驗必現社區傳播,推算屆時本港有最少兩個月的「後疫苗浪」過渡期,按新加坡數據,料本港實際死亡數字應在約1000人或以上。團隊又指出,醫管局屆時須視之為一次更嚴重的冬季流感應對。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已接種兩劑科興人士注意:11月23日起可打第三針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9間公立醫院接種站地點、服務時間和預約(更新11月18日)
病毒不斷變種 袁國勇等3港大學者:目標7月前99%接種疫苗 倘度疫峰「往後新冠可當流感」
袁國勇表示,新冠疫情已持續兩年,要應對病毒不斷變種,唯一方法是人人打足夠疫苗。多國現「與病毒共存」開放邊境,惟港府維持「清零」目標嚴格檢疫。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港大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在本報刊登文章*,認為本港措施全屬防守,指清零乃手段而非目標,市民「久守必失」,建議反客為主,分兩階段提高接種率後向全球開放。
團隊指出,若以750萬人口為基數,現時本港實際僅64%人接種第一針,可參考外國經驗,以疫苗通行證或同類政策,容許已接種者出入不同場地,認為是眾多措施中較廣泛接納及易於執行,惟需與業界溝通並解決細節問題,同時提供放寬防疫限制等誘因,可按現時D類食肆措施再調整。
團隊建議,若本港整體接種率接近九成,首階段可按風險向國際社會試行逐步開放,初期以公商務旅客為主,以抗體檢測確認入境者的疫苗接種紀錄,隔離48小時內3次核酸檢測呈陰性即可離開隔離設施,旅客可回家或留宿酒店,餘下19天自費每日或隔日在指定實驗室檢測,惟限於酒店和工作場所活動,並限於指定餐廳用膳,但仍保留接觸者追蹤策略。
料「後疫苗浪」死千人 醫管局須視嚴重流感應對
若明年7月底前,本港接種率達99%且合資格人口完成3針接種,團隊認為可踏入第二階段,開始邁向全面開放;按外地經驗必現社區傳播,推算屆時本港有最少兩個月的「後疫苗浪」過渡期,按新加坡數據,料本港實際死亡數字應在約1000人或以上,死者以未接種疫苗長者為主。
團隊指出,醫管局屆時須視之為一次更嚴重的冬季流感應對,同時港府需彈性收緊社交距離措施,控制高峰期患者,攤分感染人數,以防醫管局服務癱瘓,但此階段可停止隔離、檢疫及追蹤等措施;認為本港若順利度過此波疫情,往後可將新冠當流感看待,惟料日後很大機會需每年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第三針溝針夠抗體抵禦Omicron 許樹昌籲補針揀復必泰 3針科興未達保護門檻
袁國勇倡推疫苗護照谷針 明年3月未打針不可上學上班
此外,袁國勇今日(28日)在商台節目表示,疫苗護照可助推高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率,也建議政府盡快定下接種期限,在明年3月前要求市民完成打兩針,未打針就不能上班上學;再安排市民打第三針,以捉住明年7月暑假的時機,「博一博」全面開放,他有信心明年聖誕或2023年的新年可回復正常。
袁國勇表示,新冠疫情已持續兩年,要應對病毒不斷變種,唯一方法是人人打足夠疫苗。本港有九成人接種後,便可準備與低風險地區通關,明年7月一旦全面開放,即使Omicron變種大幅流入本港也不怕,這樣醫管局也能準備應付「後疫苗浪」過渡期。
他強調,「後疫苗浪」一定會來臨,會如新加坡及以色列般,重新開放邊境後有許多未打疫苗的人感染過世。他稱新加坡在這方面「企得好穩,咬緊牙關」,不肯打疫苗的人在開放邊境後便要面對物競天擇。
他又以奧地利為例,認為立法規管市民打針會惹起港人反彈,相比下疫苗護照是較適合做法。他亦指出,以色列採用疫苗護照,成功提高接種率。
*原文詳見:龍振邦、孔繁毅、袁國勇:反客為主建韌性 開放香港復常態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bed rotting爛在牀上非放空減壓 專家:影響睡眠兼不利身心健康
- 【深近視】 配戴OK鏡?矯視眼鏡?阿托品眼藥水?使用電子產品謹記「20、20、20」法則
- 保留維他命C 處理蔬果兩大忌:長時間浸洗、熱力 小心攝取過量腎結石
- 【突然離世】喪親之痛難放下 以聆聽和陪伴作安慰 學會擴闊生命 令哀傷「縮小」
-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 痛風石是什麼?尿酸過高結晶體積聚 影響關節外 耳後手肘手指腎臟可結石
- 什麼是難治性抑鬱?腦磁激治療、噴鼻新藥成效?患者:建立病識感勝強迫求醫
- 12款「骯髒」蔬果檢出210殘留農藥 藍莓四季豆新上榜 牛油果粟米「最乾淨」
- 【膝痛】前膝髕骨上中下3個痛點 成因有不同 跑友常見髕股關節綜合徵
- 【頭皮痕癢】3大常見原因:頭癬 vs 頭皮濕疹 vs 頭皮脂溢性皮炎 對症治療免增脫髮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