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冠疫情過去兩周通報世衛的新冠病例因為各種Omicron變異株肆虐和各地放寬防疫限制而增加三成,其中在今年5月初被發現的Omicron BA.2.75亞型(綽號「Centaurus」),其傳播能力相信比BA.5亞型更高,在約10個國家錄得個案,引起病毒學家憂慮。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呼籲各國恢復戴口罩規定,遏止疫情傳播。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Omicron BA.2.75 傳播力高於BA.5 世衛密切監測
全球新冠疫情近期有惡化趨勢。綽號「Centaurus」的BA.2.75亞型5月在印度被發現後,正在美國、英國、澳洲、德國和加拿大等國傳播。相關病例在英國正急升,並陸續在多國取代BA.2亞型成為主流病毒株。歐洲疾控中心(ECDC)上周四(7日)已將新亞型列為「正開展進一步監測的病毒株」(Variants Under Monitoring),世衛亦正密切監測,但世衛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稱暫沒足夠樣本以評估其嚴重程度。
相關文章:【新冠變種】BA.4及BA.5傳播力更強 多國感染比例上升 歐疾控中心發警告 將成主流病毒株
過去兩周通報確診增三成 世衛籲各國恢復戴口罩規定
《衛報》報道,病毒學家指BA.2.75相對於BA.2的突變較多,可能更具傳染力。
法新社周二報道,過去兩周通報世衛的確診病例增加三成,譚德塞周二在記者會上稱,病例急升代表疫情遠未結束,指各地政府須採取經過驗證的措施如戴口罩和改善通風來應對疫情。譚德塞續指Omicron的亞型例如BA.4及BA.5推動全球確診病例、住院及死亡浪潮,而由於檢測和基因排序工作大減,令評估變異株在傳播、病徵和應對措施的效率上變得愈來愈困難。
(衛報/法新社)
專題系列文章
- 兒童流感12嚴重個案 可併發肺炎、休克或腦炎 專家籲留意食慾小便量神志等病徵
- 手足口病個案上升 病徵發燒、口潰瘍 學者料幼園腸病毒仍活躍
- 【流感疫苗】 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 (衛生處方)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新冠BA.2.86易免疫逃逸 感染者病徵頭痛發燒流鼻水 學者稱近年市民多戴口罩乏呼吸道病毒抗體
- 【新冠疫苗】莫德納二價疫苗對曾感染者XBB.1.5中和抗體增7.5倍 月中供港私家醫院診所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 【深近視】6至8歲學童近視率較疫前升近五成 5個控制近視加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