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感染】兩次呈陽性相距中位數約9個月 感染率11%  歐家榮:港每個高峰期相隔約半年

【明報專訊】本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昨日在醫管局研討大會總結本港疫情時表示,香港新冠個案的二次感染率為11%;他又表示,防護中心目前已無法計算病死率,改以分析死亡宗數升跌評估新冠病毒活躍度。歐家榮其後接受本報查詢時稱,一般接種疫苗或感染後3個月內會較少再次感染,而且本港每一個高峰期相隔約半年,故兩次呈陽性患者主要相距約半年至9個月。另外,世衛總幹事譚德塞昨以視像方式在本港舉行的「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上致辭,他提醒即使世衛解除新冠最高級別警戒,日後亦或出現更致命的病原體。 港新冠二次感染率11% 再呈陽相距中位數9個月 最短1個月  世界衛生組織本月初宣布解除因應新冠病毒的「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狀態。歐家榮昨日在醫管局研討大會上引述本地數據稱,截至今年1月底,本港二次感染患者的兩次感染相距日數介乎31天至1054天,即最短及最長分別相隔1個月及2.9年再感染,中位數及平均數分別為276天及264天。 院舍二次感染遠高於社區長者 至於二次感染死者的兩次感染相距日數則介乎89天至598天,即約3個月及1.6年。另外,院舍二次感染率為71.7%,遠高於社區長者的6.1%。 相關閲讀:【新冠患者】服新冠口服藥切忌自行停藥 醫生提醒4件事:快測轉陰仍要留意血氧、心跳… 第五波病死率回落至0.47% 去年6月至今年1月為0.23% 至於病死率,歐家榮稱,第五波疫情病死率回落至0.47%(見表),若將第五波以去年6月為界分為兩個階段,第二階段病死率遠低於首階段,原因是當時本港已具混合免疫保護。他另引述本地研究稱,本港私營院舍於第五波疫情首階段的罹患率(attack rate)高於資助院舍,相信是與私營院舍接種率較低有關。 改以死亡數分析病毒活躍度 歐家榮其後接受本報查詢時稱,年初院舍出現大規模感染,加上院舍檢測較頻繁,故院舍長者被驗出再度感染的機率較高。他又說,一般接種疫苗或感染後3個月內會較少再次感染,而且本港每一個高峰期相隔約半年,故兩次感染主要相距約半年至9個月。另外,他指本港現時毋須要求新冠病人呈報,防護中心已無法計算病死率,改為以分析死亡宗數升跌評估病毒活躍程度。 相關閲讀:【新冠患者】兩款新口服藥副作用、療程、劑量、不適用人士 服輝瑞須停薄血藥 孕婦忌服默沙東 譚德塞:日後或現更致命病原體 另外,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昨亦在港舉行,特首李家超致辭時表示,世衛早前宣布結束新冠病毒作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本港及世界各地的生活復常,對此可鬆一口氣(relieved),但他稱這不代表病毒會永遠消失,本港仍須準備迅速回應不同公共衛生危機。 譚德塞於論壇以視像講話稱,新冠在過去3年影響社會、經濟、商業及政治穩定,雖然新冠已非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事件,但日後或出現更致命的病原體,世衛已提出行動框架,各國也正商議有關協議,讓世界更安全應對各種緊急情况。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二次感染】社區新冠患者二次感染比率3% 院友高達三成 學者倡優先接種二價疫苗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表示,雖然近期安老院舍個案佔整體個案少於10%,惟院友二次感染比率達兩至三成,遠高於社區患者的約3%。張竹君相信,安老院今年初爆疫距今已一段時間,院友保護力隨時間下降,導致二次感染較多,惟暫見死亡率未如今年初般高,相信與高接種和感染率有關。港大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認為,長者本來免疫力較弱,二次感染比率高並不出奇。但他稱院舍一向是防疫脆弱一環,建議政府優先讓院友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 相關文章:【新冠陽性】核酸檢測和快測患者或康復者 5個熱線查詢方法 指定診所、居家隔離須戴電子手環4個須知(更新9月14日) 院友二次感染達三成 社區患者3%  學者倡院友優先打二價疫苗 本港新冠個案數字反彈,安老院舍患者趨升。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最近一周(11月16至22日)共79間安老院舍出現個案,涉116名院友和11名工作人員,較前一周的55間安老院舍共90名院友和10名員工染疫明顯上升。醫管局亦公布,上周入院新冠病人中18%來自安老院舍,較前一周16%增加。 金冬雁:長者免疫力較弱 加強快測盡早提供新冠口服藥 港大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認為,長者本來免疫力較弱,二次感染比率高並不出奇。但他稱院舍一向是防疫脆弱一環,建議繼續頻密為院友快速測試,盡早找出患者並提供口服藥,亦建議政府優先讓院友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 對於需否收緊院舍防疫,張竹君稱得悉勞福局有會議檢視院舍疫情狀况,包括需否更改措施等,相信如有變更將會公布。安老事務委員會執委李輝向本報稱,暫未收到任何收緊防疫措施的通知,亦無任何進一步放寬。她說業界對於院舍個案上升未感憂慮,期望當局不要在探訪或外出安排有任何收緊,強調長者對外出郊遊親親大自然期待已久,不希望他們再次失望。 相關文章:【二價疫苗】第4針數據:55歲以上接種復必泰二價 藥廠:中和抗體增幅超原始疫苗近4倍 死亡入院污水院舍疫情呈升勢 另外,本港昨公布新增9219宗新冠陽性個案,包括8500宗本地感染,創9月中以來新高。政府10月初起每兩周放寬社交措施,惟昨宣布因應近期疫情「全線上升」,將凍結下一輪社交措施。醫衛局副局長李夏茵昨於記者會解釋,「碎步」式放寬措施是必須,市民要理解放寬後疫情不會直線下降,而是會反反覆覆,最近陽性個案、死亡數字、入院人數、污水監察、院舍和學校疫情均呈升勢。 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過去一周(11月18至24日)本地和輸入個案分別增25.6%和21.5%。醫管局公布近日維持逾2500名新冠病人留醫,較10月初增逾四成,留院重症人數則突破100,須使用呼吸機和氧氣病人數目亦增。張竹君稱難以概括反彈原因,或涉輸入個案增加、市民防疫意識鬆懈、活動更頻密等。 下周天氣轉冷 醫衛局憂新冠、冬季流感夾擊 留醫新冠病人數至昨凌晨為2576,與9月中水平相若,當時醫管局須削減約三成非緊急服務。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昨稱,現時非緊急服務仍未需調整,暫時主要將門診配額撥至指定診所。李夏茵則憂慮冬季流感夾擊,下周天氣轉冷,「冬天一到、天氣一冷,急症室就會好爆,老人家自然就會嚟」。 被問到日後需否再次收緊措施,李夏茵稱現時「好唔想好唔想好唔想」走回頭路,但若疫情引致整個醫療系統癱瘓,令新冠或非新冠病人均得不到治療,便或需再次收緊防疫措施。她亦相信今次疫情未見頂,暫難料升勢,呼籲市民毋須氣餒或驚慌,應調節心情和做好個人防護,包括戴好口罩等。 相關文章:【冬季流感】保護自己及身邊人 及早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 (衛生處方) 高本恩:每年冬季入院增 毋須憂慮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高本恩向本報稱,不理解是誰驚慌,本港每年冬季均面對因上呼吸道疾病而入院人數增加,加上現時仍維持口罩令等,相信毋須憂慮。他認為現仍有條件取消不必要防疫措施,例如強制檢測等,以免浪費資源。 港大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亦認為無必要暫停放寬措施,重申不應再注重個案數字,只需留意重症和死亡情况。但他提醒院舍始終是隱憂,建議加強相關防疫如繼續提升疫苗接種率。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變種】理大蕭傑恒憂BA.4及BA.5兩變種病毒流入社區 免疫逃逸能力較BA.2高 易二次感染

【明報專訊】本港已錄得約300宗BA.2.12.1個案,本地感染的確認及懷疑BA.2.12.1約100宗,包括多宗源頭不明,近日又有疑染BA.5或BA.4個案曾入社區。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副教授蕭傑恒表示,本港BA.2.12.1與美國的變種病毒株相似,但該亞系在本港社區增長速度比年初BA.2.2爆發時慢。他稱BA.4或BA.5近期在美國升幅很快,且免疫逃逸較嚴重,二次感染可能更高。而本港過去多次檢疫酒店傳播將病毒帶入社區,憂BA.4及BA.5有可能流入社區,甚至可能成為本地主流。 Read more

【新冠肺炎】本港出現全球首宗二次感染個案 港大研究:反映群體免疫難截斷新冠病毒傳播 建議康復者續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接種疫苗

【明報專訊】33歲IT業男子上周第二度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港大研究發現,該病人是全球首宗有紀錄的二次感染個案,反映群體免疫未必能截斷新冠病毒傳播,病毒有可能像其他引起感冒的人類冠狀病毒一樣一直存在,即使有抗體也不一定終身有效,但病人二次感染的病徵有可能較第一次輕微。負責研究的專家稱,病人可多次感染令控疫難度增,未來巿民或要每年接種一次預防疫苗,並可能令醫療系統的壓力等同要面對「兩次流感」一樣。至於康復者,他建議繼續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亦要接種疫苗。 Read more

【武漢肺炎】衛健委專家:寵物若接觸疫情也需監控 康復者難再感染

內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全國已確診逾7700宗,惹來民眾憂慮。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周三(29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若寵物在外接觸到疫情和病人,也需要對寵物進行監控。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