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肘管綜合徵3成因 初期病徵:手肘前臂刺痛腫脹無力 惡化或致「爪狀手」

【明報專訊】什麼是肘管綜合徵?你有無試過,睡夢中因手痛或麻痹而醒來,但只要稍微郁動一下手腕、手指,痹痛很快就減緩,出現此情况很多人都未必理會。然而,如果手部經常有這種痹痛,很可能是患上了腕管綜合徵(又稱腕隊道綜合徵,carpal tunnel syndrome)、肘管綜合徵(又稱肘隧道綜合徵,cubital tunnel syndrome),或是頸椎出現問題。腕管綜合徵大家聽得多,近年漸趨常見的肘管綜合徵較容易被人忽略。(編者按:肘管綜合徵的主要成因是什麼?原來與姿勢不良有關,患者在起病初期會出現間歇手肘內側及前臂感到麻木、刺痛、腫脹無力,但若置之不理,有機會令病情惡化,出現「爪狀手」,應如何應對?) 肘管綜合徵成因與姿勢不良有關 初期手肘刺痛腫脹無力 肘管綜合徵是周邊壓迫性神經病變,肘管尺神經(ulnar nerve)受壓迫所致(見右圖),其常見程度僅次於腕管綜合徵。導致肘管綜合徵原因有很多,常見是姿勢不良或外力撞擊,而一些因工作或生活習慣而經常令手肘受壓的人,都是高危人士,以下是幾種常見的病因: 1.三頭肌過度發達的健身愛好者 2.經常需要負重的建築工人,手肘退化或神經線被骨刺壓迫 3.手肘位置曾經嚴重受傷 患者在起病初期會出現間歇麻痛感,由於尺神經影響的範圍包括小指及無名指外半側,而它亦負責控制前臂肌肉的手部動作,所以不少患者的症狀都會由手肘內側延伸至前臂及手指。一般來說初期患者病徵較為輕微: ‧手肘內側及前臂感到麻木、刺痛 ‧腫脹及無力 ‧間歇麻痛感逐漸延伸至小指及無名指 病情惡化或致「爪狀手」嚴重可致長期麻痛延至肩膀 如果盡早求醫配合適當治理,加上足夠休息或停止某些負重動作,不少病者可減緩病情。若置之不理,病情惡化或會出現「爪狀手」(claw hand),嚴重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病况: ‧長期持續的麻痛感,可能蔓延到肩膀或前臂 ‧痛感於夜晚較強烈,甚至令患者痛醒 ‧由尺神經控制的手部肌肉逐漸萎縮,形成「爪狀手」 ‧手部動作變得遲鈍、欠缺靈活度 ‧手握力下降,影響手部活動能力 相關閲讀:手痹手麻 入夜特別痛 握拳屈掌 揮別腕管綜合症 診斷:近肘關節疼痛點 測試手掌握力、手觸覺 要診斷肘管綜合徵,醫生一般會先作臨牀判斷,檢查肘關節附近的疼痛及麻木點,亦會測試患者手部掌握力、運動及手部觸覺,以判斷病徵的嚴重程度。 另外,亦會以神經傳導試驗及肌電圖作詳細檢查,進一步了解尺神經受壓迫程度,以及肌肉是否有萎縮情况,再提供建議診斷方法。 嚴重可做手術 尺神經減壓 對於肘管綜合徵初期患者,除了建議停止引起症狀的不良動作外,亦可選擇配合保守療法,例如佩戴護具、物理治療、服用或注射非類固醇消炎藥等,都是常用保守療法,有效紓緩尺神經受壓帶來的麻痛感。 若病情比較嚴重,患者可視乎情况考慮接受手術治療,緩解尺神經承受的壓力。手術分為「原處減壓法」及「前方轉位術」兩種。前者比較適合病徵較輕之患者,只需切開對尺神經產生壓迫的厚韌帶,即可釋放受壓的尺神經;後者則需轉移尺神經的管道到前方,再重新安排尺神經、韌帶及筋膜的位置,令尺神經不再受壓。 知多啲:腕管肘管內藏神經大不同 腕管是由腕橫韌帶和腕骨組成的管道,管道內含9條肌腱和正中神經(median nerve),它從前臂延展到手掌,是三大產生手部感覺的神經線之一。 腕管綜合徵源於手腕肌腱腫脹,令腕管內的正中神經線受壓,造成痛楚和麻痹的感覺。肌腱腫脹原因很多,有關乎工作時重複的手腕活動,例如提物、長期使用鍵盤和滑鼠等。 其他原因包括局部發炎、痛風關節炎及懷孕等。有時一些感染個案中,如結核菌感染或腫瘤等,亦會導致腕管內的正中神經線受壓。 相關閲讀:【腰背痛】姿勢不良久坐少運動 增腰背肌肉、椎間盤壓力 辦公室簡易伸展4招紓緩 肘關節僵硬難伸直 肘管屬於肘背內側的一條被軟組織及韌帶覆蓋的管道,讓尺神經通過手臂內側的肌肉、手掌、尾指及部分無名指。 肘管綜合徵因肘管內的尺神經線受擠壓所致,壓力或源於筋膜發炎、肘部肌肉萎縮或肘關節因退化衍生的骨贅。患者的肘關節常會較僵硬,難以伸直,多是曾經受外傷或過度勞損所致。 文:李崇義(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朱建勳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腰背痛】姿勢不良久坐少運動 增腰背肌肉、椎間盤壓力 辦公室簡易伸展4招紓緩

【明報專訊】香港人對腰背痛一點也不陌生,根據2022年醫管局醫學報告,約有八成成年人一生中會經歷最少一次腰背痛。姿勢不良、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都會增加腰背肌肉和椎間盤的壓力,加上缺乏恒常運動,造成腰背痛。生活和工作忙碌不是藉口,安坐辦公室,也可以做簡單肌肉訓練,伸展腰背、大小腿,預防和紓緩腰背痛。 相關文章:痛症|腰背痛3大類 隨時是嚴重疾病警號 及早查找成因對症下藥 腰背痛成因多 姿勢不良久坐少運動 增加腰背肌肉椎間盤壓力 導致腰背痛的因素很多,一般是姿勢不良或與肌肉勞損有關。忙碌的香港人長時間在辦公室工作,加上疫情嚴峻,不少上班一族改為在家工作,結果連返工放工的步行時間也大大減少。長期坐着工作,確實少了運動的機會,生活逐漸偏向靜態。 脊椎是身軀支柱,由肌肉、肌腱和韌帶來維持及支撐,並由椎盤緩衝脊椎壓力,收避震之效。脊椎任何地方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腰背痛。而盆骨與臀部及後腿側肌肉連結,故當這些肌肉繃緊或被拉扯時,就限制了盆骨動作,直接影響腰背的靈活度。當壓力集中在脊椎會導致腰部疼痛;再加上肌肉繃緊會令坐骨神經線受壓迫,亦會增加肌肉麻痹及刺痛的狀况。 痛楚可延至肩頸 出現麻痺或乏力徵狀 聰明的上班族或許對保持良好姿勢有所認識,但原來長時間維持着一個姿勢不變,不論是坐下或站立,都會增加腰背肌肉和椎間盤壓力,並引起肌肉痠軟、繃緊或疼痛,甚至出現臀部及大腿肌肉痛楚、麻痹或乏力等徵狀。如果長期置之不理,會把問題延伸至肩頸部位,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如果你已有一定程度的腰背痛,必須盡早求醫。 每半小時郁一郁 配合伸展更理想 既然了解到長時間維持着一個姿勢是導致痛症的元兇,那麼不論在工作或休閒時,能夠養成經常改變身體姿勢的習慣,可大大有效地讓上班族紓緩腰背痛。現時市面上有一些電動升降桌,目的是要讓用家在工作期間不時改變坐姿或站姿,然而添置這些設備需要一定的開支,而最為經濟又有效的方法,就是工作時每隔半小時起身動一動,改變身體姿勢,如能做簡單伸展運動就更理想,這樣可避免增加腰背的壓力,從而減輕痛楚。 文:姚憶然(聖雅各福群會中風復康計劃物理治療師) 編輯:朱建勳 相關文章:腰痛不可看輕 腰椎間盤退化或需手術治療 知多啲:辦公室簡易運動 以下的伸展運動主要是紓緩導致腰背痛的相關肌肉訓練,正確姿勢能令該肌肉感受到拉扯及伸展感覺,如果出現疼痛及不適,可以嘗試調整次數並減少伸展的幅度。 每組動作建議維持15至30秒,重複3至4組,雙腳重複動作。在辦公室或家中都可輕易練習,如有疑問,必須向治療師查詢。 臀部及盆骨肌肉訓練 .坐在穩固椅子上,將右腳踝放在左膝上;盡量保持腰背挺直 .上半身往前向下壓以加深肌肉的拉伸,臀部及盆骨肌肉會有拉扯感 .如有不適將上半身慢慢向後移 大腿後側肌肉訓練 .坐在穩固椅子上,伸直左腳並確保腳跟着地,腳板向上屈 .雙手按着左膝以避免膝蓋屈曲,盡量保持腰背挺直 .將上半身往前向下壓以加深肌肉的拉伸,大腿後側肌肉會有拉扯感 .如感到疼痛就將上半身慢慢向後移,減少伸展的壓力 小腿肌肉訓練 .站立,面向牆,雙手伸直與肩膀同高度,雙手用力壓按牆壁,盡量保持腰背挺直 .右腳踏前,膝蓋彎曲;左腳往後伸展,左膝盡量伸直及確保腳跟着地,小腿肌肉會有拉扯感 .如有不適,可將後腳稍微移前 盆骨訓練 .坐在穩固椅子上,盡量保持腰背挺直,雙手放在盆骨兩側 .雙手協助盆骨向前推(有收腰挺胸感覺),停留5秒;然後雙手協助盆骨向後推(有收腹感覺),又停留5秒。此為1組,重複動作8至10次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兒童健康】姿勢不良禍害大過重書包 兒童寒背 及早醫「拗得正」

有組織調查香港約4500名幼稚園生及小學生的體態問題,發現約七成寒背。 寒背的主因是姿勢不良,書包過重是幫兇。小朋友骨骼在生長發育中,長期寒背不但影響外觀,更令脊骨發育不良,減弱心肺功能,增加腰背及頸椎痛症,加速椎間盤退化……影響深遠。必須及早糾正寒背,逆轉脊骨健康。 暑假狂打機 寒背患者倍增 香港學生書包過重,加上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或平板電腦,長期姿勢不良,令寒背問題愈來愈普遍。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運動科學講座教授周鴻奇指出,寒背主要與姿勢不良有關,書包過重則是幫兇,「學童揹書包的時間不太長,但卻長時間坐定定上堂、做功課或玩手機;若坐姿不良,會增加肌肉疲勞,令揹書包時更覺疲累,更易出現不良姿勢,進一步增加脊骨壓力」。 不少家長帶着寒背的子女求診,註冊物理治療師歐陽健表示,每個月約有3至4個寒背學童新症,暑假更是高峰期,求診人數多出一倍,「最年幼患者是二年級男生,約7歲,有明顯寒背,因放暑假每日打機4至6小時,導致胸肌繃緊,出現明顯寒背」。 病情隨發育惡化 影響脊骨心肺 兒童的寒背若不及時改善,會隨發育逐漸惡化,引發以下惡果,由周鴻奇及歐陽健逐一解釋。 ‧頸腰背痛症 正常每個脊骨關節面呈水平,當上半身重心長期前傾,脊骨關節也會前傾,令關節前後受力不平均,前方受力較大,減慢生長速度,出現邊高邊低,改變脊骨正常發展。周鴻奇指出,「如多個脊骨關節面都稍為向前傾斜,最終令寒背更明顯,增加日後出現腰背及頸椎的痛症」。 ‧椎間盤提早退化 寒背令身體重心前移,增加脊骨關節負荷,關節之間的椎間盤所受的壓力也增加,令椎間盤變薄。周鴻奇指出,「睡眠休息可以修復椎間盤,使之回復彈性,兒童的椎間盤彈性高更易修復,但若椎間盤長期受重壓,未必可完全修復」。長期寒背,不單影響脊骨正常弧度,也會令椎間盤提早退化,增加患上椎間盤突出的風險。 ‧韌帶失衡 姿勢不良引起肌肉疲勞,若肌力不足,身體便要用上脊骨間的韌帶協助支撐,保持平衡。寒背會令腰背位置的脊骨韌帶被拉長,胸椎韌帶則縮短,久而久之,成為惡性循環,令寒背更明顯。 ‧肌力減弱 歐陽健指出,兒童的頸椎及頭部長期向前傾,令胸肌和上背肌肌力不平衡,肩膀上斜方肌及胸小肌繃緊,深層頸屈肌、中及下斜方肌肉變弱,令上半身肌肉變得無力易累。 ‧心肺功能減弱 長期寒背,胸椎過分彎曲,未能正常地支持身體;由於胸椎骨連接肋骨,寒背也會影響肺容量,減弱心肺功能。 發育成熟後難糾正 痛症來襲 寒背對發育中的兒童影響深遠,周鴻奇強調,仍然在發育期階段的兒童,可透過糾正姿勢及運動等,逆轉寒背的禍害,「若過了成長期,發育成熟後,便較難改變」。另外,寒背時間愈耐愈難處理,最好盡早找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診治。 成年人長期寒背,很快會腰痠背痛,但兒童寒背卻沒有明顯痛楚。歐陽健指出,兒童的肌肉筋腱彈性及柔軟度高,就算有寒背大多不會有痛症。周鴻奇補充,兒童寒背未必會即時出現痛症,不過在成年後,各種腰背及頸椎問題便逐漸浮現。 兒童有寒背,不痛不癢,很少會主動改善,周鴻奇說:「唯有靠家長提醒孩子糾正姿勢,另外要多做運動,增強肌力,有助保持良好姿勢外,也可提升心肺功能。同時要選擇合適的書包,減少負重。」 書包不應超過學童體重10% 衛生署建議書包不應超過學童體重的10%,坊間有不少聲稱護脊的書包,價錢參差,如何選擇?周鴻奇建議: ‧書包本身重量愈輕愈好 ‧背部設有軟墊 ‧可容納A4尺寸,方便收納 ‧內設彈力帶,把書本固定於背部,否則書本撞擊時 會增加重量 ‧兩邊肩帶不能太貼近頸項,也不可相距太闊 ‧應選擇附腰帶和胸帶款式 ‧學童揹上背感覺舒服 揹書包,要把肩帶調校至合適位置,書包底部要在臀部上方,不可過低,否則重量下墜,令上身前傾作平衡,容易造成不良姿勢。 文:許朝茵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