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是香港女性常見的癌症之一。在2019年,新確診個案有520宗,同年亦有162名女性因子宮頸癌而離世。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由於持續感染了致癌(或高風險類型)的人類乳頭瘤病毒(又稱HPV)所致。HPV感染一般出現在曾經有性經驗的人士。雖然大部分的感染可以被身體自行清除,但一部分女性卻因持續感染HPV 而導致子宮頸出現異常的細胞病變,甚至在數年後發展成癌症。
Read more
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均是本港常見的婦科癌症,及早發現並積極治療,對提升患者存活率非常重要。現時子宮頸癌可定期透過檢測篩查,來判斷女士下一步的檢查方案,有助及早揪出早期病變。然而,子宮內膜癌及卵巢癌在現時較難於定期婦科檢查中篩檢出來,因此時刻留意有否不尋常的病徵並從速求醫,對於應對病情有正面作用。醫學界就上述3種婦科癌症,會按個別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如果病人有意生育,在醫生充分評估下,未必會因癌症治療而令病人不能生育。
Read more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不但窒礙市民日常生活、社交和經濟活動,亦影響病人的求診意慾,部分病人除非遇上急症,否則也盡量避免前往醫院或診所求診,以減低受感染風險。然而,一些徵狀不明顯的婦科疾病,特別是癌症,有機會因而延誤求醫和診治,增加治療的難度和複雜性!女士們更應多留意自己的身體有否婦科疾病常見的5大徵狀,如陰道異常出血、分泌物帶異味等,若有應盡快求醫。
Read more
子宮頸癌(Cervical-cancer)是女性十大癌症之一,2018年子宮頸癌新症約580宗,是女性常見癌症的第7位,比2017年上升兩位。要預防子宮頸癌,除了注射疫苗外,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即柏氏抹片檢查可以檢測到早期子宮頸細胞的不正常病變,及早發現能夠有助預防發展成為癌症。子宮頸癌成因HPV所致-病徵留意陰道異常出血-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醫生表示,子宮頸位於子宮底部,連接子宮及陰道。
Read more
【明報專訊】不同年齡層的女士面對不同婦科問題,很多女士在更年期後有出血現象,感到一頭霧水。究竟怎樣才能斷定是否停經,相信很多女士都不太清楚。停止來經一年才真正停經-最近,58歲的黃女士來診所接受婦科檢查。醫生:「黃女士,最近經期有什麼問題?」黃女士:「醫生,我最近經期比較亂。我已經一年多沒有月經,以為已停經,上月突然又來經。」醫生:「即停經後出血,有沒有睇醫生?」
Read more
婦科癌症當中,較常聽見子宮頸癌、卵巢癌、子宮內膜癌等,卻很少聽過輸卵管癌。其實輸卵管癌佔所有婦科癌症大約百分之五,患者大多為40至60歲女士。輸卵管負責運送卵子到子宮,是女士生殖器官重要的一部分,一旦患癌會如何影響患者?輸卵管癌多歸類卵巢癌-養和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醫生表示,由於以往輸卵管癌大多歸類於卵巢癌,因此大眾較少聽到輸卵管癌這個癌症。
Read more
癌症屬本港的頭號殺手,罹癌人數按年攀升,然而及早透過適當的檢查發現癌症,則可盡快介入治療,以延長存活率,甚至有機會根治。不過,癌症篩查五花八門,肺癌、大腸癌、乳癌、子宮頸癌等都有個別的篩查方法,應如何選擇呢?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陳素懷醫生解釋,決定接受哪一種癌症篩查前,都應先諮詢醫生,因為醫生會按照每位病人的個別背景,基於7個高危因素,針對性地建議相對合適的篩查項目,惟需注意癌症篩查只適合無任何病徵人士的檢測,身體出現任何不適,應盡早諮詢醫生,以安排檢查及治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