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無煙日】電子煙禍害如傳統煙草  無助戒煙  籲尋專業協助

吸煙危害健康,相信不少人都了解煙草的禍害,但近年有不少傳統吸煙者,甚至年輕人吸食電子煙,以為相對較健康,更以為有戒煙的好處。有醫生強調,雖然傳統香煙和電子煙的成分或有分別,惟可能同樣含有尼古丁,容易令人上癮,其他成分同樣對身體有害,根本無助戒煙,提醒公眾勿以為選吸電子煙是「兩害取其輕」,建議應盡快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戒煙。 勿誤信電子煙不含尼古丁 無助戒煙 養和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醫生表示,電子煙的原理是透過通電的線圈加熱含有大量化合物的溶液,以製造出氣霧供使用者吸入。部分吸食電子煙的人或誤以為電子煙的成分比傳統香煙較好,更有部分煙商會標榜其電子煙產品不含尼古丁,然而早有調查發現,不少電子煙均含有令人容易上癮的尼古丁成分,部分含量甚至比傳統香煙更高。 相關閲讀:【戒煙】調查:中學生吸電子煙比率增0.3%有上升趨勢 傳統煙吸煙率減 年內推「煙草終局」時間表 電子煙含有害物 嚴重影響健康 此外,有大學針對電子煙成分的研究發現,大部分電子煙產品都含有甲醛、多環芳香烴(PAHs)及多溴聯苯醚(PBDEs)等致癌物,當中多溴聯苯醚能干擾甲狀腺的正常分泌,從而影響生殖能力和胎兒發展。此外,電子煙亦含有重金屬,如錫、銅、鉛、鎳等,這些重金屬微粒會進入肺部氣囊,損害肺部健康,甚至致癌。其他成分如丙二醇、亞硝胺、甘油、添加劑、添味劑,無一不對身體有害。 戒煙方法多 可尋專業協助 岑醫生提醒,切勿以為吸電子煙能有助戒掉傳統香煙的煙癮,因為電子煙同樣有機會令人上癮,對身體的損害與傳統煙草不相伯仲,建議應盡快戒煙;現時戒煙的方法愈來愈多,當中包括使用藥貼、舌下含片、香口膠等,都有助控制戒斷症狀,同時亦有處方藥物可幫助戒煙,加強成效,有需要可尋求政府的戒煙服務或醫生的協助。 相關閲讀:【肺癌】從來不吸煙不飲酒 為何患上肺癌?肺細胞長期發炎加速癌症形成 5月31日「世界無煙日」不要煙草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5月31日訂為「世界無煙日」,今年的主題為「我們需要食物,不是煙草」,旨在讓全球關注煙草種植能導致糧食危機的嚴重後果。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世界無煙日】吸煙令患癌風險大增 電子煙無助戒煙反上癮 中西醫戒煙有法

吸煙危害健康是老生常談,世界衞生組織(WHO)早已把煙草列為「第一類致癌物」,吸煙不單止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更是導致不同癌症如腎癌、食道癌、胰贓癌等的高危因素!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World-No-Tobacco-Day),今年關注的焦點議題是「保護環境」,與此同時,亦請好好保護自己及家人吧!要知道,香煙的損害並非一朝一夕造成,吸煙時間愈長、數量愈多,患病的風險就愈高,二手煙、三手煙更會令身邊心愛的人健康受損。別以為選擇其他煙草如水煙、雪茄、電子煙就無問題,其實它們與香煙同樣含有毒物質。為自己及家人着想,應盡快戒煙;中西醫學戒煙方法各異,總有一種適合你! Read more

【戒煙】調查:中學生吸電子煙比率增0.3%有上升趨勢 傳統煙吸煙率減 年內推「煙草終局」時間表

【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2021年4月至7月以面談問卷形式訪問約1萬人,發現2021年有約58.1萬人每日吸傳統煙,佔全港15歲或以上市民9.5%,較2019年的10.2%為低,亦是自1982年有紀錄以來,首度跌至個位數(見表)。不過,去年吸電子煙人口增至0.3%,有1.75萬人,較2019年增0.2百分點。食衛局委託港大公共衛生學院調查,顯示中學生用電子煙比例有上升趨勢。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認為吸電子煙情况值得關注及憂慮。陳亦宣布計劃於今年內推出「煙草終局」時間表及路線圖,並會就其方向諮詢公眾,又以新西蘭計劃立法讓2008年後出生青少年永不能合法買煙為例,認為本港可參考推控煙政策。 Read more

【戒煙】香港人長壽原因 港大研究:心血管疾病、女性癌症、吸煙相關疾病死亡率較低 梁卓偉:全面禁電子加熱煙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的研究團隊分析全球21個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數據,發現香港之所以在過去7年蟬聯全球最長壽地區,關鍵之一是本港與吸煙相關的疾病死亡率是眾多國家及地區之中最低,團隊認為港人長壽與本港一直以來的控煙政策有關,促請立法會盡快通過全面禁止電子煙及加熱煙。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說,英國、美國等國家近年經驗顯示,青少年會被另類煙草產品吸引,部分人其後患上不明肺病,質疑本港是否要等到有「血的教訓」才禁止電子煙和加熱煙。他強調要確保新生代不會染上煙癮。 Read more

本港吸煙率16年首回升 學者:加熱煙尼古丁可上癮 影響腦部發展 促增煙稅訂禁煙時間表

【明報專訊】本港去年的吸煙率在16年來首度回升,微升0.2百分點至10.2%,吸煙與健康委員會稱本港吸煙率過去兩年不跌反升,反映控煙工作已響起嚴重警號,有學者促大幅增加煙稅和訂全面禁煙時間表等。本港每日用加熱煙者則有1.3萬人,曾吸食加熱煙的中小學生亦有0.8%至2.3%,高達77.3%正在吸加熱煙的中學生為同時用捲煙的雙重吸食者。 Read more

【呼吸系統疾病系列】電子煙含有害物 致病兼安全性成疑

世界衞生組織訂定每年的5月31日為「世界無煙日」,今年重點是「煙草與肺部健康」,提高大眾對吸煙或引致癌症,以及慢性呼吸疾病等肺病的認識。近年有煙民轉為吸電子煙,認為較為健康、減少致病風險或有助戒煙,實情是什麼呢?事實是電子煙與吸食傳統香煙並沒有太大分別,除了同樣含有害成分之餘,安全性亦成疑,有可能導致燒傷。   養和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醫生指出,雖然傳統香煙或比電子煙含有較多致癌物及有毒化學物,但電子煙亦有機會含有尼古丁,還會有丙二醇、亞硝胺和重金屬等,既增加患病的風險,更有安全性的隱憂,建議及早戒掉。(明報資料圖片)/span>   電子煙可能含尼古丁、重金屬 什麼是電子煙?養和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醫生解釋,電子煙的原理是通過加熱一種溶液,傳送氣霧供使用者吸用,非燃燒或使用煙草,部分溶液或含尼古丁。雖然傳統香煙或比電子煙含有較多致癌物及有毒化學物,但電子煙亦有機會含有尼古丁,還會有丙二醇、亞硝胺,以及甘油、添加劑、添味劑和重金屬,如錫、鎳、銅、鉛等。   大學測試:致癌物影響生殖能力、胎兒發展 據香港浸會大學測試市面的電子煙發現,不少產品含有甲醛、多環芳香烴(PAHs)及多溴聯苯醚(PBDEs)等致癌物。PBDEs會干擾甲狀腺分泌,影響生殖能力和胎兒發展,而重金屬微粒則會深入肺部的氣囊,兩者既有害又致癌,所有成分均非身體必須的。電子煙現時約有八千多種不同口味,吸引追求新鮮的年輕人或消費者。但現時電子煙的包裝一般只寫明不同味道,並無詳細列明成分。   電子煙加熱時爆炸 安全成隱憂 岑醫生指出,其電子裝置安全亦暫無任何規管,外國亦偶有個案因為電子煙在加熱或充電時爆炸,導致下體燒傷。因此,吸食電子煙既增加患病的風險,更有安全性的隱憂,建議及早戒掉。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戒煙唔怕遲】戒煙不易 搵醫生幫幫手

人人也聽過「吸煙危害健康」這句宣傳口號,甚至印在煙包上,但數以十萬計的煙民,明知吸煙可能會害死自己,卻無法擺脫煙草的控制呢?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頌眉醫生指全因「煙癮」作怪,令戒煙變成難事,因此單靠個人意志未必能有效對付煙癮,最好有家人朋友的支持,以及醫生的協助,令成功戒煙的機會大增。 戒煙的成功率很低,即使戒了也容易再次吸煙,林醫生引述五十多歲的黃先生作為例子。他的煙齡超過三十年,每日吸兩、三包煙,約五年前一次感冒引發嚴重氣喘而要進入醫院治療,他才知道自己有慢阻肺病。 這次入院令黃先生意識到健康亮了紅燈,於是著手戒煙,在四星期內把吸煙量逐漸減至十支,但最後十支卻難以擺脫。後來獲處方藥物幫助脫癮,惟成功後自行停藥,結果又再次向煙投降。幸好醫生再次處方藥物及建議加強行為治療,讓黃先生在每次想吸煙時便去跑步,終於能夠成功戒煙。 戒煙要有決心 林醫生稱,黃先生的個案正正反映戒煙不容易,病人有決心和目標會「易啲戒」,至於藥物主要在戒煙的尾段提供一點助力,療程一般為三至六個月,而藥物亦有副作用,有機會會加深抑鬱症或情緒困擾,或令癲癇症發作,使用前需要與醫生磋商是否適合使用。至於行為治療則為吸煙找替代品,減低因為心癢難耐或苦悶而吸煙。 她的經驗顯示,運動作為替代品的效果最佳,例如想吸煙時便去運動,或者把飯後煙改為散步,較容易成功戒煙,也能避免戒煙後味覺復蘇令胃口大增而帶來的增磅困擾。另外,配合家人的支持,以及較少前往容易誘使吸煙的場合都是戒煙的好方法。 香煙當中包含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因此吸煙對健康造成很大傷害,除了增加患上癌症、冠心病等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病風險之外,若吸煙者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膽固醇過高,對其健康影響更深。吸食電子煙並非治本方法,可考慮戒煙再加上充足的休息,進食營養食物,以保持健康。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戒煙唔怕遲】長期「煙」燻好傷肺

吸煙的危害不止於燃燒香煙時產生的致癌物質,熱辣辣的煙霧更會不斷灼燙呼吸道,並可損害肺氣泡,於是形成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令人無法正常呼吸,使生活大受影響,甚至可能有需要日夜戴著氧氣罩,為身體提供氧氣以維持呼吸。 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頌眉醫生指出,吸煙是引致慢阻肺病的主因,原因是燒煙產生的煙霧有一定的高溫,煙霧當中亦包括焦油、尼古丁,故吸煙就等於讓喉嚨至肺部不斷被煙燻熱蒸,令本來潤滑的氣道黏膜持續被灼傷及乾涸,引發炎症,產生大量痰液並阻塞氣管,令呼或吸也困難。同時,煙霧亦會破壞肺氣泡功能而令肺部的氧氣和二氧化碳交替功能下降,患者要十分用力才能呼吸得到。 慢阻肺病是病人入院的常見疾病,可分為兩大類:慢性支氣管發炎及肺氣腫。世衞估計到2020年,慢阻肺病會成為第五大常見疾病,並為全球的第三號疾病殺手。至於在香港,七十歲以上人口中近一成人患有慢阻肺病,大部分均為煙民。 呼吸受阻 生活難過 林醫生表示,慢阻肺病可引起氣促、多痰、咳嗽及疲倦等症狀,由於稍為郁動就會喘過不停,可能上一次廁所已經抖不過氣來,導致病人無法正常生活,很多時只能呆坐在家,無法出外或活動,部分嚴重個案更要吸氧氣才能有足夠氧氣供身體使用。 林醫生提醒市民最好盡早戒煙,因為愈遲戒煙,肺功能受破壞愈為嚴重,身體受到的影響也愈多,並且對皮膚及情緒亦有影響,懷孕女性吸煙更會影響胎兒。 長期吸入香煙中的尼古丁、釋出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而高溫的煙霧,令吸煙者患上慢阻肺病的機會大增。除了呼吸系統出現毛病外,吸煙會增加患癌及冠心病或心臟病的機會,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膽固醇過高的人士更要加倍留意。改吸電子煙也不是好方法,應該愈早戒煙愈好,保持充足休息和吸收足夠營養,重投健康生活。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戒煙唔怕遲】吸煙傷「心」 心血管疾病風險倍增

很多人以為吸煙只危及氣管及肺,現實是它與本港頭三位的疾病殺手─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病)及心臟病都有密切關係。養和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良貴醫生指出,數據顯示每2名煙民便有一人因吸煙相關疾病而死亡,而每年全球便有700萬人、即整個香港的人口數量,被吸煙或二手煙奪去性命。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