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成因?可以遺傳?嚴重可致弱視?中大:把握8歲前黃金治療期

【明報專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本港每5名6至8歲學童,便有1人患上中度至嚴重散光,比率較其他城市高,推算全港5.6萬名初小學童有潛在弱視風險。研究又證實,父母的散光度數與子女患散光的風險及程度有密切關聯;若父母同時有嚴重散光,子女患角膜散光風險增逾3倍。團隊建議父母如有散光,應盡早為子女安排眼科檢查,以免錯失8歲前的黃金治療時間。 散光成因:眼角膜弧度不規則  5初小童1中度至嚴重散光 有弱視風險 嚴重散光可導致弱視。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研究團隊於2015至2020年,透過「香港兒童眼科計劃」蒐集及分析3704名6至8歲學童及5577名成年人的數據,結果發現本港學童患屈光散光(21.9%)及角膜散光(63.9%)的比率較其他城市高。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主任兼何善衡眼科及視覺科學講座教授譚智勇表示,散光的主要成因是眼角膜弧度不規則,散光眼睛的眼角膜弧度會如欖球,光線經角膜進入眼球後未能聚焦在單一焦點,導致影像模糊;而屈光散光是指總散光程度,角膜散光是指因眼角膜弧度不一而形成的散光。 相關閲讀:了解弱視3大成因 斜視不可忽略 注意兒童5個情况 把握8歲前治療黃金期 中大:父母遺傳相關 8歲前黃金治療期 團隊又邀請5708名學童及其11,416名父母,調查父母患散光對子女患散光的直接影響。研究發現,在生理、環境和社會人口等因素當中,父母遺傳是兒童患散光的最重要風險因素;如父母各有100度(中度)屈光散光,子女患屈光散光風險增加62%;如父母雙方患有200度或以上(嚴重)散光,子女患角膜散光風險高3倍。 散光或致懶惰眼 視力永久受損 譚說,散光可間接影響兒童的認知、語言及運動發展,兒童可佩戴合適鏡片作治療,否則或導致俗稱「懶惰眼」的弱視,如錯過8歲前的黃金治療期,視力或會永久受損。 相關閲讀:【矯視技術】LASIK或SMILE?最新激光矯視技術知多啲 深近視、老花、散光患者注意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兒童健康】小朋友染疫發燒如何護理 4類常見傳染病家長要知道 小朋友眼敏感、鼻敏感怎辦?關注孩子身心健康

第五波疫情下的兒童節,孩子提早放暑假,跟同學、親朋繼續保持「社交距離」,不單止戶外活動時間減少,部分家長亦因照顧問題容許孩子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小朋友身心健康問題漸漸浮現……既擔心小朋友染疫發燒,又要關注常見的兒童傳染,如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等,還有小朋友網課太多會否影響視力?出現捽眼、眼敏感怎辦?趁着這個不一樣的兒童節,送禮物固然逗得孩子歡心,但更重要的是時刻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助他們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相信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Read more

了解弱視3大成因 斜視不可忽略 注意兒童5個情况 把握8歲前治療黃金期

家長們努力為子女爭取贏在起跑線的同時,又有沒有留意孩子們的視力情况呢?以弱視(Amblyopia)和斜視(Squint)為例,是兒童常見的視力問題,若發現小朋友經常瞇眼看東西、眼睛發紅、出現大細眼等的5個情况,便要提高警覺,一旦錯過了8歲前治療視力的黃金期,即使進行矯視亦無法令視力完全恢復,甚至影響終身視力! Read more

眼瞼下垂 3 大特徵 兒童勿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手術急救防弱視

上眼蓋肌肉一旦有問題,眼瞼會下垂,遮蔽瞳孔,影響視力。若然是先天性眼瞼下垂而情况較嚴重的,應在孩童2-3歲時為其動手術,防止演變成弱視,否則會因錯過黃金治療時機而影響視力。至於成年人亦會因肌肉老化而導致眼瞼下垂,惟一旦同時發現眼球的活動能力有問題,或是源於更嚴重的神經疾病,必須及早求醫。即睇眼瞼下垂的 3 大特徵! Read more

【有片】射喱狂眨眼 常踏空絆倒 一舉一動 睇穿細路眼疾

【明報專訊】小朋友玩手機、看電視時目不轉睛,視力就沒問題?小朋友經常眨眼,純屬壞習慣?走路經常絆倒,只是不小心? ▲(tylim@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在香港12歲或以下兒童,超過一半患有近視。孩子的一舉一動,或許是視力欠佳的徵兆,父母切勿掉以輕心。初生至8歲是兒童視力發展黃金期,假如出現各種眼疾影響視力,沒有及時發現和治療,小朋友將永遠損失部分視力,或終身弱視。 ■問醫生 ◆任:任卓昇(中大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鍾林枝攝) ■睇到電視,點會睇不到路? 問:小朋友天天如常玩電腦、看電視,證明眼睛正常,毋須驗眼? 鄭:即使孩子每天玩電腦、看電視,不代表其視力正常;家長應留意小朋友眼睛與熒幕距離會否太近或太遠,或視物時有沒有奇怪動作。同時觀察他們的空間感,例如落樓梯時會否踏空,或經常絆倒。另外,若孩子經常側頭視物,眼球常左右移動、打圈或呈「鬥雞」狀,其視野或視力也有可能出現問題。 家長要定期安排子女檢查眼睛,因為視力對其專注度、學業表現影響甚大。更重要的是,當6歲以下小朋友眼睛出現問題,若沒有妥善處理,大腦會自動調節依賴視力較佳的的眼睛視物,視力較差的眼睛因長期失去刺激,最終變成弱視,形成「惰性眼」。 ■常眨眼純屬壞習慣? 問:小朋友常常眨眼,只是壞習慣,還是視力有問題? 鄭:經常有家長提出這個問題,我會把原因歸納為3方面。首先,子女或因長時間看電視、打機,導致眼乾不舒服,就會多眨眼來分泌淚水,以紓緩不適。第二,子女出現鼻敏感、皮膚敏感等徵狀,或引發眼敏感,令眼睛痕癢。第三,子女或曾經因以上原因而常常眨眼,及後即使情况改善,但已養成小動作;這也可能反映小朋友在當下感到緊張。 一旦發現小朋友常眨眼,可向醫生求助。若原因是前兩者,可透過減少觀看電子屏幕、處方眼藥水及抗敏感藥治療;如果是孩子的小動作,切忌指摘,家長反應愈大,子女愈難戒掉;可與醫生討論,訂立長遠跟進方案。 ■8歲前弱視救得返? 問:小朋友有什麼常見的眼睛問題? 任:小朋友常見眼疾有3種: 1. 近視:這是最普遍的眼疾,過半小六生都有近視。近視即眼球拉長,而深近視(600度以上)令眼球不斷拉長,會增加視網膜脫落、黃斑點出血或穿洞、青光眼等風險。 2. 斜視:即雙眼並非聚焦在同一焦點上,產生俗稱的「鬥雞眼」或「射喱眼」。斜視有3個影響,首先會影響小朋友的外表,令人感覺不專注;第二是視物缺乏立體感,正常情况下,用左右兩眼視物的影像重疊,形成層次與立體感,但斜視者無法做到;第三是一眼常斜開不用,長久會導致弱視。 3. 弱視:即腦部視力系統發育不良。小朋友從初生起,一直到6至8歲是視力發展黃金期,唯有清晰地視物,才能有效刺激腦部視力系統發展。如果視力無法建立,就會形成弱視。如能夠在8歲前發現視力問題並加以改善,小朋友可回復100%視力;否則視力的損失將無法逆轉。 ■2歲以下遠離手機? 問:小朋友打機,對眼睛有什麼傷害? 任:打機對眼睛的傷害,可分為短期及長期。短期來看,小朋友長時間專注盯着熒幕,較少眨眼,會導致眼乾、眼澀,令他們常常揉眼;而用眼過度也會損害其集中力,引致頭痛、疲倦等。長期而言,小朋友不斷看近距離的東西,會加深近視。當患上深近視,即使長大後接受激光矯視手術,可毋須戴眼鏡,但手術只是打磨眼角膜,沒有糾正眼球過長的問題,無助減低患上青光眼、視網膜脫落、黃斑點出血等風險。 對小朋友使用電子產品,家長應設限制,避免2歲或以下的小童接觸或使用;就讀幼稚園的小朋友,以及課餘的小學生每天最多可使用2小時;中學生則較難控制,只可建議盡量減少。 ■戶外活動減慢近視加深? 問:小朋友有何護眼貼士? 任:小朋友護眼可從3方面入手,第一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閱讀時要在光線良好的環境下,與目標物維持至少1呎距離(約30cm),也不要長時間閱讀,每隔30分鐘就要看較遠的事物,讓眼睛休息一下。 第二是多做戶外活動。研究發現,每天2小時的戶外活動,可有效減慢小朋友近視加深。原因是日光的強度有效刺激眼睛分泌傳導物質,令眼球鞏膜不易拉長。 第三是定期檢查眼睛。最基本的檢查是測試視力,看看小朋友有否弱視。同時該測試近視度數,由於有時小朋友的眼睛肌肉會過分收縮,形成假近視,令量度度數不準確,故需先滴散瞳劑放鬆瞳孔。最後應檢查眼底、眼壓等,才能完整反映眼部健康情况。 文:段曉彤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知多啲:拍照閃燈沒「紅眼」 小心白瞳症

【明報專訊】除了常見的近視或弱視外,任卓昇提醒家長亦要注意孩子有否患上白瞳症。 (示意圖,眼部特寫圖片非白瞳症) 平日照相時,若開啟閃光燈,會出現「紅眼」,這是因為視網膜血管反射之故。任卓昇說,如果照相時發現小朋友的瞳孔沒有紅光,即可能眼內有物質阻礙了光線,或是視網膜母細胞瘤,即眼癌所致。白瞳症也可能與白內障、先天玻璃體退化或病變、眼底出血、眼底發育不良等原因有關。雖然視網膜母細胞瘤並不常見,1年出現的個案不足10個,但因為難以覺察,往往延誤就醫,最終須摘除眼球或導致死亡,所以也需多加留意。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