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心靈避難所(醫賢心事)

【明報專訊】生活裏充滿着各種挑戰,無論是工作、人際關係,又或是疫情、社會環境等,都可能為我們帶來各種壓力。壓力成因往往複雜,由外間環境與自身性格、價值觀等互動而成,未必可以一時三刻馬上解決。在這個時候,若能找到其他事情讓我們投入,便能發揮「心靈避難所」的作用。做其他事情減壓-同一樣的事情,可以是一個人的壓力來源,卻是另外一個人的心靈避難所。例如有人失戀後,他可能化悲憤為力量,拚命工作,用工作來忘掉痛苦;相反,另外一人可能在工作上得不到滿足感,但一回到家裏便感到放鬆下來。 Read more

【新冠肺炎】疫情仍反覆 積極自救精神健康 留意3大情緒警號 嚴重者及早求醫

政府今日 (28日) 起放寛戶外做體能活動可作不戴口罩的合理辯解、食肆亦可延長堂食至晚上9時等措施。不過,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反覆下,市民日常的防疫措施仍不能鬆懈!過去逾半年,除了要長時間保持社交距離外,面對病毒的高度傳染性,不少人的情緒受到牽動,對精神健康影響深遠。養和醫院精神科專科醫生潘佩璆醫生表示,突然面對重大事件及持續應付長期的困難,或會令人受情緒困擾,甚至演變成精神病。他指出,病况輕微者,一般有方法可自救助紓緩,惟少數人或會發展成嚴重精神病,需留意3大情緒警號,以及早求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