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研究:接種一針復必泰或科興疫苗後染疫 抗體水平較打3針人士高五成及兩倍 抗體可持續3至6個月

【明報專訊】本港在復活節假期和部分學校復課後疫情未見反彈,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解釋,本港經歷第五波疫情洗禮,料逾400多萬人曾受感染有抗體。中大及港大合作研究發現,曾打一針及兩針者受自然感染後的抗體,可持續3至6個月處於高水平。而接種一針復必泰或科興後染疫的患者,抗體水平比打三針者高五成及兩倍,有關研究結果尚待在醫學期刊刊登。不過,他提醒,目前長幼的接種率相對較低,呼籲長者及高危者盡快接種新冠疫苗。此外,香港內科醫學院表示,本港逾30萬長者未接種新冠疫苗,引述研究稱未打針長者死亡風險為已打兩針者的21.3倍。另按英國衛生安全局的報告,分析全球15個研究,已經打針者染疫後,不論長短期,出現「長新冠」等症狀少於未打針者,呼籲長者從速接種疫苗。 Read more

【新冠疫苗】Omicron削弱疫苗效力?港大研究接種兩劑疫苗者:復必泰五分一有抗體對付Omicron 科興無法中和 專家:第三針作輔助 長遠需新一代疫苗對付變種

【明報專訊】本港證實前日確診的一宗非洲輸入個案的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Omicron,累計有8宗Omicron個案。而近日台灣、天津和廣州先後錄得Omicron輸入個案。至於Omicron會否削弱疫苗效力,港大研究顯示打齊兩劑疫苗的接種者中,打科興的血清全部無法中和Omicron,即無人夠抗體殺滅這變種病毒,打復必泰則有約五分之一人可中和Omicron。專家則認為未來要靠二代疫苗對付Omicron,最終全民均須打針或曾感染才可終結疫情。本港至昨天有逾27萬人接種第三針新冠疫苗。 Read more

【新冠疫苗】接種第三針優先組別注意接種安排及出示證明要求 許樹昌引述土耳其數據:轉復必泰抗體升46倍 續打科興1.7倍

【明報專訊】政府參考衛生防護中心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建議,昨宣布打第三針優先組別,明日起可預約打針。下周四起可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醫管局轄下選定診所、私家醫生等4類途徑打針,估計涉186萬人。專家建議他們接種復必泰,但政府安排接種者自行選擇。另外,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昨在健康城市聯盟國際大會指出,有研究在土耳其觀察68名打兩針科興的保健人員,發現第三針再打科興的刺突蛋白抗體升1.7倍,第三針改打復必泰的刺突蛋白抗體升46.6倍。 Read more

【新冠疫苗】孔繁毅:短期內接種三、四針疫苗 效用、保護率影響有限 長期副作用未知 劉澤星:單看抗體難判斷需否打第三針

【明報專訊】本港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開展至今已逾140天,目前超過四成人已接種第一針新冠疫苗。一名30歲在港工作的新加坡男子,為取得香港電子針卡,先在當地接種兩針莫德納(Moderna)新冠疫苗後,相隔兩個月在港接種兩針復必泰,兩周後,驗出抗體水平比其他人多約1至4倍。有專家表示,短時間內接種第三、四針,作用不大,長期有否其他副作用則未知。此外,港大研究發現接種復必泰(BioNTech)疫苗產生的抗體水平高科興9倍,新冠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劉澤星認為,疫苗效能不能單看抗體水平,但認為免疫功能低者或需打第三針。 Read more

袁國勇提13個安老院防疫目標 倡人均面積目標8平米

【明報專訊】本港昨沒有本地新型冠狀病毒確診,但消息指元朗護老院的71歲婦前日送院後初步確診,同時驗出抗體,即相隔逾5周,本港再有安老院長者被揭染疫。為防秋冬爆疫,港大專家袁國勇向本報指出安老院等讓人長時間密集的封閉環境,屬關鍵控制點,即使戴口罩仍有染疫風險,因此提出人均面積8平方米、房間換氣率每人每秒獲10公升鮮風等目標,減少爆疫對社會造成的社經影響、減少病發率及死亡率。 Read more

【新冠肺炎】港大揭刺突蛋白、核衣殼蛋白 有助減檢測「假陽性」

【明報專訊】為協助分別確診者及了解社區感染情况,抗體測試是不可或缺一環,亦是評估疫苗功效的重要工具。現時新冠抗體測試主要針對S蛋白及N蛋白,其抗體會與人類其他常見冠狀病毒產生交叉反應,致假陽性出現。港大研究發現兩種可引起人類免疫系統反應的抗原,有望改善新冠病毒血清檢測。 現時新冠病毒抗體測試主要針對刺突蛋白(S蛋白)和核衣殼蛋白(N蛋白),但相關抗體容易與其他冠狀病毒產生交叉反應而引致假陽性出現。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