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長者食慾不振或致免疫力下降 3方法增加營養攝取 (仁濟健康快訊)

【明報專訊】隨年齡增長,長者身體面對不同變化,包括味覺和嗅覺退化、咀嚼和吞嚥困難、消化能力下降和新陳代謝減慢等,這些轉變均有可能導致長者食慾不振。不少長者患有長期疾病,需要服用多種藥物控制,部分藥物會引致惡心、便秘和腸胃不適等影響胃口的副作用。另外,長者食慾亦有可能受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問題所影響。若長者食慾不振情况持續,未有得到適當處理,可能增加營養不良的風險。營養不良會導致長者免疫力下降,增加跌倒危機及住院的可能。 留意長者營養不良徵兆 食慾不振3招增營養攝取 照顧者要多留意長者的飲食情况,如發現他們有進食量減少或體重下降等營養不良的徵兆,應盡早處理,以免情况惡化。 食慾不振時,增加營養攝取有以下方法: 相關閲讀:便秘|3大成因 都市人易錯過排便黃金時機 持續便秘引發多種併發症 預防5個貼士 1. 兩餐之間吃高熱量小食 當長者正餐分量吃得不足夠的時候,可以嘗試在餐與餐之間添加高熱量小食,增加營養攝取。以下是一些高熱量小食的建議: 穀物類#: 三文治(可加雞蛋/芝士/吞拿魚)、方包(可加花生醬/果醬/茄汁豆)、煠番薯/粟米/栗子/南瓜、薯蓉 奶類#: 鮮奶、乳酪、芝士、營養奶* 蛋類及肉類: 茶葉蛋、煠蛋、焗雞髀(去皮) 甜品類#: 豆腐花、燉蛋、燉奶、番薯糖水、腐竹雞蛋糖水、芝麻糊、花生糊、合桃露、杏仁茶、紅/綠豆沙、蛋糕 #患糖尿病人士宜按照營養師建議的分量進食 *食用前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意見 2. 先食飯餸再飲湯 建議飲湯兼吃湯渣 不少香港家庭都有煲湯習慣,普遍認為湯水營養豐富。部分人見家中長者胃口欠佳,會勸喻長者「飲多啖湯」,以補充營養。但事實上,中式湯水大部分營養留在湯渣中,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這些能提供熱量的營養素都難以進入清湯中,所以中式湯水會被歸類為低熱量流質。如長者正餐前飲用大量低熱量流質,可能影響胃口。應鼓勵長者把中式湯水、清水和清茶等低熱量飲料放在兩餐之間或餐後飲用。另外,亦可鼓勵長者飲用湯水時進食湯渣,增加營養攝取。 3. 粥飯中加蛋肉碎 食物添能量 長者胃口不佳時,照顧者可嘗試在食物中添加能量,讓長者吃進的每一口食物都有更多營養。以下是一些增加食物營養的方法: ‧白粥中加入肉碎、魚肉、豆腐、乾豆類、蛋花等 ‧白飯轉成炒飯,並加入雞蛋、肉碎、雞肉、魚肉等 ‧麥皮加入奶、蛋花、肉碎、營養奶/奶粉*等 ‧奶/豆漿/營養奶*中加入杏仁茶、芝麻糊、麥芽飲品等 *食用前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意見 相關閲讀:食物中毒是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專家拆解嘔吐、腹瀉背後的患病信號 體重無故降逾5% 盡快求醫 這些方法可以增加食物熱量,令食物味道有不同變化,吸引長者進食。 如長者在嘗試增加營養攝取後,體重下降問題仍然持續,甚至在6至12個月內,無故下降多於5%,或體重下降伴隨如廁習慣改變、小便帶血、疲倦、氣促等徵狀,建議盡快求醫,進一步檢查。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黄穎琪(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註冊營養師)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腹膜癌病徵是什麼?腫瘤擴散 預後較差?腹膜化療新技術治療腹膜癌知多啲(癌治準繩)

【明報專訊】腹部為橫膈膜以下、盆腔出口以上的身軀;腹膜則是腹部中覆蓋內臟的薄膜。腹腔癌分兩種,第一種是原發性的腹膜原位癌,較少見;另一種是佔多數的擴散性腹膜癌,癌細胞由原發腫瘤擴散至腹膜,常見轉移來源有結直腸癌、胃癌、卵巢癌、闌尾癌、胰臟癌等。近日治理數名腹膜癌患者,俱無法進食而引致營養不良,身心承受極大痛苦。問:腹膜癌病徵是什麼? Read more

罹癌後應戒口抑或進補?小心過重或過輕 影響治療成效、存活率

一旦不幸罹癌,部分病人、家人及照顧者或有兩極的飲食對策,有些人可能會瘋狂戒口,但亦有人會選擇積極進補,最終前者可能會令病人營養不良、體重過輕,後者或則體重急增,甚至變成肥胖。然而,上述兩個情况同樣會影響癌症治療的成效,甚至有機會令病情進一步惡化。有註冊營養師指出,維持正常體重對癌症病人尤其重要,現時可透過新一代的脂肪磅,定期監察身體的體脂,甚至細胞結構完整性等,從而調整飲食,以助提高癌症治療效果。 Read more

【胃癌】胃癌三大風險因素:常吃鹽醃製品、多飲酒、少吃水果 營養師教你 護「胃」8大飲食法則

都市人工作、生活忙碌、食無定時,不少人都會胃痛、胃灼熱、消化不良。不過,原來胃癌初期的病徵也差不多,加上並不明顯,隨時延誤診治。養和醫院註冊營養師周明欣指出,有研究顯示,經常進食鹽醃製品、攝取酒精、肥胖、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及少吃水果等,都會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那麼,到底要吃什麼、要怎樣吃才有助預防胃癌?胃癌病人經手術治療後的飲食有哪些注意事項?即記下護「胃」8大飲食法則! Read more

5類癌症患者容易出現營養不良? 營養師:「補、守、攻、防」4大營養法則 對抗癌症

養和醫院營養部早前進行一個為期約一年半的營養篩查,在2018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間為203名在養和綜合腫瘤科中心接受治療的非住院病人進行營養評估,篩查結果顯示接近半數(49%)的病人有營養不良風險。而按照「世界領導人營養不良倡議」(GLIM)的診斷標準,每4名癌症病人中有1人出現中度或嚴重營養不良。至於較常出現營養不良的癌症包括:淋巴癌、消化道癌症、肺癌、頭頸癌及乳癌。營養師建議癌症病人應及早接受營養篩查,並於治療期間盡量保持體重,避免因營養不良而影響治療效果。 Read more

人狗傳新冠欠證據 毛孩防疫 免傳真菌寄生蟲

【明報專訊】本港出現全球首宗狗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個案,不少毛孩主人憂心忡忡,生怕毛孩染病。 專家指出,新冠病毒能否「人傳狗」或「狗傳人」暫時未有結論。但人與動物之間有不少互相傳染疾病,如金錢癬、鈎端螺旋體病等。獸醫提醒,不論是否「疫境」,主人平日亦應做好個人衛生,定期為毛孩杜蟲及接種疫苗,保護彼此健康。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