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味營養一覽】鮑魚、花膠、海參、瑤柱營養豐富 注意烹調慎防高鈉高脂陷阱

農曆新年將至,不少人已開始辦年貨,可能會考慮購買參茸海味用來送禮,或是作為新年飯的烹調材料。常見海味例如海參、花膠、鮑魚、瑤柱等均含有豐富營養,然而不少賀年菜式較常加入不同調味料來烹煮,隱藏高脂、高鈉陷阱,因此在烹調時應留意。此外,部分慢性病患者及服用特定藥物人士,未必適合進食部分海味或需注意分量,有疑問應先諮詢醫生或註冊營養師的意見。   常見海味:鮑魚、花膠、海參、蠔豉、瑤柱、冬菇營養一覽 養和醫院營養師高咏梅指出,大部分海味其實非常健康,屬低脂肪、高蛋白質、高礦物質,以及多種不同微量營養素。以下是部分海味的營養資訊及特色:   鮑魚: 鮑魚肉質細嫩、低脂、高蛋白質 含豐富鐵、碘、硒、鈣等微量營養素,增強免疫力 含有鮑靈素和鮮靈素,研究發現有機會有助抑制腫瘤細胞生長   相關文章:拆解車仔麵高脂、高卡健康陷阱 營養師教你慎選餸菜、麵底、湯底   花膠: 魚鰾曬乾後所製成 含豐富膠原蛋白 含鈣、鐵、鋅等多種微量營養素 花膠會增加母乳的稠度,餵哺母乳的媽媽切忌在產後馬上食用,會增加塞奶風險   海參: 高蛋白質、低脂及低膽固醇 含豐富鈣、磷、鐵、維他命B及多酚類抗氧化物 研究指出其生物活性成分及黏多糖,有助於降低患癌風險 有助降血壓及預防心血管疾病 肉質細嫩,較易消化   蠔豉: 低膽固醇 含豐富維他命B12、鋅、碘和鐵質 有助提升免疫力 預防及改善貧血   瑤柱: 即乾扇貝,能作為天然調味料增加餸菜鮮味 含豐富維他命B12、硒、鋅及奧米加三脂肪酸   冬菇: 蔬菜中的較高蛋白質的選擇 含豐富纖維及鉀質,有助控制膽固醇和血壓 含多醣體,有助調節免疫反應,減低罹癌機會   相關文章:痛風成因多 尿酸作怪影響關節 戒吃高嘌呤食物有用嗎?預防急性痛風注意3件事   海味營養陷阱?高鈉調味 高脂配料 害處多 高咏梅強調,海味的營養陷阱通常在於製作和調味過程,不少人或會加入過多調味料,令賀年菜式變得高脂及高鈉。她解釋,賀年菜式常見會加入蠔油、鹽、豉油、辣椒油或南乳等調味料作炆煮,惟本身海味已有豐富鮮味,上述濃味及高鈉的調味未必需要,建議可選用薑、蔥、蒜、洋蔥、芫茜等天然佐料來調味,如果有瑤柱及魚等鮮味的材料,亦可考慮利用浸泡瑤柱的水及魚湯來烹調海味。 此外,由於海味容易吸油,如果跟高脂、高鈉的肉類一起烹調,例如臘味、豬手、豬腳、腩肉、動物皮層等,食物脂肪量會隨之增加,容易攝取超標。她建議,海味適宜配合相對低脂的食材,例如去皮雞腿、豆腐等,以及適量的高膳食纖維的蔬菜類,以蒸、炆、燉、焗的方法烹調,避免以高油煎炸等高脂方式烹調。   部分病人、服藥人士要注意 患有部分疾病及正服食某種特定藥物的人士,需注意海味進食量,甚至應完全避免。對某些海鮮敏感的人士,應避免進食該海味。若屬以下疾病患者,亦要注意:貝殼類的海味通常有高含量普林(Purine),痛風或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不宜進食;而含有豐富蛋白質、磷質和碘質的海味,肝病、腎病及甲亢患者進食後可能會影響病情,亦需小心。藥物方面,高咏梅指出,由於海參具抗凝血功效,服用薄血藥人士不宜過量進食。 由於花膠和冬菇等海味較難消化,容易導致腸胃不適,消化力較弱的人士及兒童應適量進食,亦建議在烹調這類海味前應徹底浸發,同時需煮熟透。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甲狀腺腫瘤】與大頸泡有關?出現甲亢徵狀怎辦?了解甲狀腺腫瘤的診斷及手術治療

大頸泡可以是甲狀腺腫瘤所引起?甲狀腺位於頸部喉結下方,是重要的內分泌腺體,它所分泌的荷爾蒙,包括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及甲狀腺素(T4),負責調節新陳代謝,讓身體維持正常運作。然而,當甲狀腺功能異常或者出現甲狀腺腫瘤,部分病人有機會需要進行手術切除。甲狀腺腫瘤可引致大頸泡-引起甲亢徵狀需考慮切除-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鄺永恒醫生表示,我們常聽見的「大頸泡」,可以是由於甲狀腺腫瘤、甲狀腺良性增生、腺瘤增生或水囊等引起。 Read more

【有片】徵狀與過度活躍症相似 孩子坐不定 甲亢作怪

【明報專訊】小朋友坐不定、活躍好動又多說話,是否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抑或是甲狀腺素過高?如何分辨是正常,還是病態? 基督教聯合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副顧問醫生、兒科專科醫生鄭慧芬指出,小朋友活潑好動,是正常的,「大部分小朋友,除非是病倒或者受傷,才會不動」。 胃口突增 體重卻下降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和甲狀腺素過高的徵狀有些相似,但細心看,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主要徵狀包括3個範疇﹕專注力差、過度活躍或衝動行為,如果有其中一項,影響日常生活或學習,就可能患病。 至於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甲亢」),甲狀腺是內分泌組織,負責分泌甲狀腺素。甲狀腺素是一種荷爾蒙,有助控制新陳代謝、調節體內鈣的平衡,亦是兒童成長發育的重要激素。當甲狀腺素分泌過高,會導致新陳代謝過速,身體整體運作加快,家長如發現孩子突然胃口大增,但體重下降;怕熱、出汗、緊張、焦慮、心跳加速、手震、難以入睡等,就要盡快找醫生檢查。 小童及青少年患上甲亢的比率較成人低。「香港早年做過研究,每十萬人計,成人每年有20至30病例,兒童及青少年則只有3至6.5病例。」鄭慧芬說。 女性居多 五六成有家族病史 不論成人、青少年或小童,甲亢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例是1:9。她指出,「青少年女性發病比男性多,當中有五至六成患者都有家族病史;通常都是媽媽的女性親友也有類似情况」。家庭醫生鄭志文補充,「媽媽通常帶同女兒前來,說﹕『她好像跟我從前一樣』或『她的徵狀跟姨媽的相似』。」 「小朋友容易煩躁、學業突然退步;青春期少女可能經期紊亂、經量減少。父母或會發覺小朋友的甲狀腺腫脹,有小部分更會眼突。」鄭慧芬說。 甲狀腺腫脹 小部分眼突 患上甲亢的小朋友,大都是由Graves’ disease(格雷氏症)引致。格雷氏症是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自我攻擊產生抗體,刺激甲狀腺素分泌;而由甲狀腺腫瘤引致的個案則很少。 醫生會透過驗血確診,鄭慧芬解釋,T4(甲狀腺素)是由甲狀腺分泌;而TSH(促甲狀腺激素)是由腦下垂體分泌,負責控制甲狀腺的分泌功能。「甲狀腺有一個負回饋機制﹕當T4高,腦下垂體就會抑壓TSH的分泌,所以TSH就會低。憑着這個關係,醫生可以確定問題出於甲狀腺而不是腦下垂體。」 甲減影響智力 免費抽臍帶血驗 「然而,除了甲亢,也有甲減(即是甲狀腺分泌過低)。」鄭志文說,缺乏甲狀腺素是會直接影響嬰兒和小童的生長和智力發展。「有見及此,政府提供『先天甲狀腺功能不足普查』,詳細情形是怎麼?」 「『先天甲狀腺功能不足普查』早在1982年4月試行,1984年全面推行。現時,衛生署遺傳篩選組會為所有公立醫院出生的嬰兒提供甲狀腺普查。方法是抽取嬰兒臍帶血檢驗,費用全免。」鄭慧芬說,由於甲減早期沒有明顯病徵,普查旨於及早發現,有助嬰兒預防身體和智力發展遲緩。 她補充,如果懷疑嬰兒先天性甲減,有關部門就會安排嬰兒驗血和檢查。如果確診甲減,就會轉介作進一步檢驗及治療。 文:麥穎姿 協力:鄭寶華、勞耀全 圖:馮凱鍵 編輯:梁小玲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家庭醫生睇醫生,可登入 www.mingpaohealth.com/doc.htm

Read more

甲亢藥唔受得 DNA出錯?偵測基因變異 遠離併發症

【明報專訊】一劑藥,有人藥到病除,有人卻出現不良反應,用藥後全身出疹、發燒、肝腎衰竭……過去歸咎個人體質「唔受得」,香港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一些藥物不良反應,甚至是疾病的併發症,原來是基因作怪。 近年,醫學界積極發展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精準醫學一詞,是2015年奧巴馬在任美國總統時提出的發展計劃。根據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解釋,就是在治病和防病計劃中,需要同時考慮每一個病人的基因、環境、生活等因素,找出最適合的方案。 簡單說,精準醫學主要是根據個人DNA度身訂做的個人治療。 藥後不適 非肝腎異常 一直以來,當病人用藥後現不良反應,以前會懷疑是肝功能、腎功能異常,但如果檢查後證實肝、腎功能正常,就當作原因不明。」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張正龍指出,港大醫學院基因研究中心針對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的基因研究,發現部分病人用藥後,出現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白血球數量下降,出現發燒、感染,原來與基因有關。 甲亢是指甲狀腺分泌過多荷爾蒙,超過半數病因是格雷氏症(Graves’ Disease)所致,因為自身免疫系統失調,抗體攻擊甲狀腺,令甲狀腺製造過多甲狀腺荷爾蒙,由於體內多個器官包括心臟、肌肉、眼睛、骨骼、皮膚等都受到甲狀腺影響,甲亢患者會有心跳過快、手震、眼凸、體重下降等不適。張正龍指出,治療甲亢,香港一直使用口服藥他巴唑/卡比馬唑(MMI/CMZ)及丙硫氧嘧啶(PTU),已經使用超過50年,十分有效;但當中有0.2%至0.5%病人,出現用藥後不良反應白血球過低症。 留意藥後反應 假感冒真併發 「一名病人服用抗甲亢藥,數天後發燒,以為是感冒,自行服用退燒藥,但發燒持續數天不退,並感到全身乏力,最終要電召救護車送院;另外一名病人在用藥一星期後發高燒,加上皮膚出現紫斑,入院求醫。」張正龍指出,白血球過低症的早期徵狀與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所以提醒開始服用抗甲亢藥物的病人,服藥後30天內出現類似感冒的徵狀,如﹕發燒、喉嚨痛,就要立即求醫。 併發白血球過低症 宜停藥改開刀 「當發現是因為藥物不良反應引起白血球過低症,一般情况下,當停用相關藥物,白血球會慢慢回升;但若延誤診治,過去有病人因而送進深切治療,甚至有死亡案例。」張正龍在香港十間公立醫院,找到24名曾服用抗甲亢藥物而出現白血球過低症的病人基因,分析後結果發現第六條染色體中的HLA基因異常,「HLA基因,目前已知,會導致服用抗腦癇症藥物的病人,出現嚴重皮膚藥物過敏反應『史帝芬強生症候群』(SJS)有關。而今次結果顯示,帶有HLA-B*380201基因的人,超過九成病人會出現白血球過低症」。 現在,港大為十間公立醫院的甲亢病人提供免費基因測試,希望及早找出可能因服用抗甲亢藥物出現不良反應的病人。張正龍表示,一旦驗出帶有HLA-B*380201基因,病人就應避免服用口服抗甲亢藥物,而需要考慮手術切除甲狀腺或放射碘治療。 男患者會「被鬼壓」? 除了藥物不良反應,有甲亢病人投訴「被鬼壓」,原來亦與基因有關。 「尤其甲亢未受控制的病人,如未知自己患病或沒有定時服藥,會併發甲狀腺間歇性癱瘓(TPP),病人說夜間睡眠時突然全身動彈不得,但頭腦清醒,形容是『被鬼壓』。」張正龍解釋,TPP是甲亢的其中一個併發症,常見於東方男性,香港有13%的甲亢男患者患有TPP,病人會出現低血鉀,肌肉無力,「被鬼壓」是因為手腳肌肉無力所以無法動彈,嚴重可影響呼吸和心臟肌肉,引致呼吸停頓、心律不正,需要送院補充鉀質。 「研究發現,TPP與KCNJ2基因有關,但只影響男性。男性甲亢病人若帶有這個基因變異,將有三分之一機會患上TPP。」張正龍表示,帶有這個基因的甲亢病人,就需要準時服藥,將甲狀腺水平控制好。 ■知多啲 基因醫學講座 解碼甲狀腺 香港大學醫學院基因研究中心和藥理及藥劑學系,將舉辦「基因醫學解碼II﹕對症下藥」公開講座,讓公眾了解香港基因醫學的發展,加深對與基因有關的健康問題的認識。 ◆3月主題:甲狀腺解碼 講者﹕張正龍(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 譚宛婷(註冊藥劑師、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講師) 日期:3月11日(本周六) 時間:下午3:30至5:00 地點:香港大學百周年校園平台三樓CPD-3.04講堂 報名及查詢﹕ 1. 到hkuehealth.org網上登記,成功登記人士會於兩個工作天內收到通知 2. 於辦公時間致電2831 5087(上午10:00至下午5:00) 文:鄭寶華 編輯:林信君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