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伴侶拈花惹草 盆腔炎可潛伏 隨時嫁禍好人

【明報專訊】盆腔炎,女性生殖器官受細菌感染而出現炎症,病因卻與個人衛生無關,主要是性接觸傳染,其次是因婦科檢查或手術等感染細菌。女士們一旦得悉盆腔炎是經性接觸感染,往往第一時間遷怒伴侶;然而,部分致病細菌可能潛伏在身體一段時間,現任伴侶可能是「食死貓」。 無論如何,盆腔炎可致不育,最有效預防的方法是安全性行為。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內的生殖器官,包括子宮、卵巢、輸卵管及附近組織等,被細菌入侵引起炎症。婦產科專科醫生柴逸蘭指出,盆腔炎主要是因性接觸感染,較常見的致病菌包括衣原體、淋病雙球菌;其次是曾接受婦科檢查或手術後出現細菌感染。 腹痛發燒 下體異常分泌出血 盆腔炎常見徵狀是腹疼痛及發燒,病徵與盲腸炎及膀胱炎等下腹炎症相似,有時容易混淆。不過,柴逸蘭提醒,盆腔炎患者陰道或會出現帶異味的分泌、不規則出血等。由於盆腔炎的徵狀有時可以很溫和,令人容易忽視;但亦有較嚴重的盆腔炎,病人高燒及劇烈腹痛,甚至盆腔內形成膿腫。 柴醫生說,當懷疑是盆腔炎,醫生會抽取陰道分泌物種菌,並透過超聲波檢查盆腔內是否有膿腫。不過,為了讓病人盡早得到治療,也會即時處方抗生素,不會等待種菌結果,避免炎症惡化。 性生活注意安全 她謂,治療盆腔炎的抗生素療程一般為兩星期,通常服藥兩至三天後,腹痛及發燒等徵狀會逐漸減退,但病人必須完成整個療程,擅自停藥可能會讓細菌產生抗藥性;而治療期間病人應多飲水及休息,性生活要採取安全措施,以免再受感染。 假如服藥後病情未有好轉,持續腹痛及發燒,便需入院治療,接受靜脈注射藥物,嚴重時或需要做腹腔鏡檢查,清理膿腫。 嚴重延誤或致不育 不過,有時盆腔炎未必會引起不適,部分患者完全自不知。柴逸蘭稱,有些士女因為不育而求醫,檢查見到輸卵管堵塞,才知道是以前患過盆腔炎並引起後遺症。她解釋,盆腔炎若未有適當治療,可以對女性的生殖器官造成長遠的影響,例如炎症導致組織黏連令輸卵管堵塞,引起不育,亦會增加宮外孕的風險,部分人更因為盆腔內出現疤痕組織,導致難以處理的腹部不適,肚子長期「奄奄痛」。 她提醒女性若有持續腹痛及發燒,應盡早求醫找出原因,及早治療以減低後遺症風險;並且要注意安全性行為,原因是感染次數愈多、病情愈嚴重,出現併發症的風險也會愈高。 採訪:鄭寶華 文:張意宇 圖:黃志東 編輯:林信君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家庭醫生睇醫生,可登入 www.mingpaohealth.com/doc.htm

Read more

知多啲:陰道清潔液 亂用反招菌?

【明報專訊】盆腔炎與一般個人衛生沒有太大關係,不會因為使用不乾淨的廁所或公共毛巾等而被傳染;婦產科專科醫生柴逸蘭指出,反而最常見是由性接觸帶進病菌而引發炎症,因此安全性行是預防盆腔炎的最有效方法。然而,盆腔炎雖然與性「關係」密切,卻不能稱為性病,因為婦科檢查或手術亦可能致病。 柴醫生稱,近年盆腔炎患者增多,可能與社會風氣趨向開放有關,因為性伴侶愈多便愈容易感染經由性接觸傳播的傳染病,盆腔炎是其中之一。要預防便應進行安全性行為,使用安全套以免受細菌感染,若發現有性傳染疾病亦要盡早處理。 雙雙求醫防交叉感染 她說,當種菌結果發現盆腔炎是由性病引起時,病人都會感到驚訝和憤怒,指摘伴侶是「病源」或「偷食」所致。然而,病源不易追查,因為病菌可能早已潛伏,現任伴侶可能「食死貓」,故通常會勸喻病人不要追究責任,並建議伴侶一同接受治療,否則可能會交叉感染。 至於其他生活上的建議,例如下身的清潔或衛生,柴醫生表示,有些女性疑惑需不需要使用特別的清潔液清洗陰道,然而,錯誤或不恰當地使用這類產品,反而可能把外陰的細菌帶入陰道,其實日常簡單使用清水清潔外陰便已足夠。

Read more

問醫生:性接觸、婦科手術檢查 均有風險

【明報專訊】傅:傅邦彥醫生 柴:柴逸蘭醫生 傅﹕前陣子有一名女病人,因為肚痛了兩天加上發燒而來求醫,問過病歷後懷疑是盆腔炎。什麼是盆腔炎?有什麼成因?是否常見? 柴﹕盆腔炎是指女性的盆腔受到細菌感染,女性盆腔主要的器官有子宮、輸卵管、卵巢及附近組織,如果這些地方出現感染便是盆腔炎。最主要成因是性接觸傳染,令盆腔受感染,嚴重時更可產生膿腫。除了性接觸,曾做過子宮手術或入侵性婦科檢查,都可能導致盆腔炎。另外,有朱古力瘤等婦科疾病,出現盆腔炎的風險也較高。 ■初時腹痛發燒 拖延可致宮外孕 傅﹕什麼人容易感染盆腔炎?會帶來什麼影響及後遺症呢? 柴﹕任何有性接觸的女性都有可能感染盆腔炎,尤其是性伴侶較多、性行為沒有用安全套,感染風險相對較高;而曾接受盆腔或子宮手術也容易出現感染。 盆腔炎的短期影響主要是引起腹痛、發燒、膿腫等不適;若未有及早醫治,可致不育、宮外孕,以及引起長期腹痛。 ■分辨真假盆腔炎 留意陰道分泌或出血 傅﹕不少病人因肚痛、發燒求診,這些徵狀可以是腸胃炎、尿道、盲腸炎甚至是盆腔炎,如何分辨?盆腔炎有什麼明顯徵狀? 柴﹕下腹痛、發燒,都是盆腔炎常見病徵,的確與腸胃炎、尿道炎等徵狀相似;但盆腔炎病人要額外注意的徵狀,例如下體多了些帶異味的分泌物,或有不規則出血,即在經期以外有不正常出血。建議一旦有腹痛、發燒,應盡早找醫生檢查,因為盆腔炎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不育。 醫生會為病人做陰道檢查及婦科檢查,若發現異常分泌物,抽取樣本做種菌,以確診是否盆腔炎。另外,婦科及超聲波檢查都可以觀察子宮有沒有膿腫。 ■抗生素可治癒 不易復發 傅﹕怎樣治療盆腔炎?治療期間有什麼需要注意?會否容易復發? 柴﹕治療盆腔炎需要使用抗生素,視乎病情嚴重程度,如果是初期及不嚴重個案,可以用口服抗生素,但如出現高燒及持續腹痛,用藥後未見改善,便可能需要入院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 口服抗生素療程一般是兩星期,療程完成後通常就會康復。治療期間,若病人有腹痛,建議多飲水多休息,用止痛藥紓緩;如有性行為一定要使用安全套,否則可能很快又會再被傳染。病人亦應同時建議伴侶做相關檢查及治療,以免交叉感染。只要處理得當,盆腔炎並不易復發,除非再有不安全的性行為。 ■無關個人衛生 防病要有「一套」 傅﹕盆腔炎可能與性接觸傳染病有關。提起性病,很多病人有疑問﹕性病是否性接觸才會傳染?使用不乾淨的廁所會否傳染?去泳池、浴室或使用公共毛巾,會否增加感染盆腔炎的風險? 柴﹕性接觸傳染病只會透過性接觸才感染,想預防就要使用安全套。很多人擔心去了不衛生的公廁、泳池,或使用公共毛巾會感染性病,全屬謬誤,實際上毋須擔心。 Read more

【女性健康】禍從口入 提早發育 子宮肌瘤向少女埋手!

【明報專訊】子宮肌瘤,又稱子宮肉瘤或子宮纖維瘤,在中年女性身上十分常見。絕大部分肌瘤屬良性,但患者會有經血過多,小部分或有經痛等問題。肌瘤太大可引致腹痛或腹部隆起,甚至壓迫膀胱導致尿頻。不是所有子宮瘤都要立即割除,可以透過觀察和藥物緩和徵狀。近年,子宮肌瘤患者有年輕化迹象,愈來愈多青春期少女患病。 高發年齡40至50歲 在香港,4個女性中就有1人患子宮肌瘤,高發年齡為40至50歲,20多歲的女士很少發病;但近年患者有年輕化趨勢,甚至有些未有性經驗的女生患上子宮肌瘤。近年更有醫學報告指出,子宮肌瘤在年幼女孩中出現,外國最新報道指年紀最小患者是9歲,內地報道最年輕患者是15歲,剛過20歲的患者也不罕見。最近看到一則新聞,黑龍江一名26歲的女病人被發現肌瘤遍佈子宮,最大的直徑達9公分,最小的如米粒般大小,大大小小總共50多個,最終通過手術摘除。 豬雞長得快 人也「長得快」? 子宮肌瘤發病機理與女性荷爾蒙有關,總結專家研究,基本有以下這些論點認為是引致子宮肌瘤早發或高發的原因。 一:發育提早 過早刺激子宮 現代的女孩普遍發育提早,有研究資料顯示,9歲來經的女性,子宮肌瘤發病率高於11歲以後來經的女性。女性荷爾蒙過早刺激子宮,是造成子宮肌瘤早發的一個原因。再者,我們日常接觸的食材中,無論是豬、雞,還是魚類,飼養者為了讓牠加快生長,餵食含有荷爾蒙的飼料,我們如果長時間大量食用這些食物,就等於持續服用荷爾蒙。其實不單是動物肉類,蔬菜、生果使用的化肥同樣含有類似促進生長的荷爾蒙,令女孩愈來愈早發育。 二:婦科炎症 流產刮宮 子宮肌瘤發病原因中,普遍認為,有婦科炎症的病人,如宮頸炎、宮頸糜爛、盆腔炎、子宮內膜炎等,患肌瘤的風險較高。如曾有婦科手術病史,如流產、刮宮,手術損傷到子宮內膜也會增加患子宮肌瘤的風險。如女性性生活早開始,連帶感染婦科炎症風險同時增加,這和子宮肌瘤發病有不可否認的關係。 壓力大 運動少 生育遲 三:多肉少菜 肥胖不節制 現代研究發現,子宮肌瘤發生與女性的生活工作狀態有頗密切關連。 壓力:辦公室壓力大,臨牀所見,精神緊張的OL患子宮肌瘤的個案不少 肥胖:體重超標的肥胖女性,患子宮肌瘤的可能性明顯較正常體重者為高 飲食:喜歡吃肉的人,患子宮肌瘤風險大於素食者,主要原因是過量攝入動物脂肪;而過多服用女性保健品或抗衰老產品的女性,或會增加體內的荷爾蒙量 生育:中醫認為最佳生育年齡為28歲以前,晚婚晚育造成體內荷爾蒙異常而導致子宮肌瘤發生。另外,如果母親曾患有肌瘤,女兒患病風險會比一般婦女高近3倍。 四﹕瘀血積聚百病生 中醫逾2000年前就有關於類似子宮肌瘤徵狀和治療的記載,稱之為「癥瘕」,原因在於「離經之血」,即瘀血不能及時排出或消散而積聚變生諸種病症;也和肝鬱氣機不暢、痰濕凝聚相關,所以治療很多時候是化痰軟堅,活血化瘀。 五:喜凍飲、不開心 醫療界學者通過統計,得出3種體質的人最容易患子宮肌瘤: 1. 痰濕體質:一般是體重超標肥胖 2. 血瘀體質:過多吃凍飲,血液循環不好 3. 氣鬱體質:情緒緊張,經常不開心或生氣 這和現代醫學很多研究不謀而合。因此,無論何時何地,要保持心情開朗快樂,不喝凍飲,做好保暖,多運動行氣活血都是預防肌瘤的重要方法。 ■湯水推介 湯水加「涼」 縮瘤有望 很多子宮肌瘤的患者並沒徵狀,肌瘤也不是很大,生長速度緩慢排除了癌症可能,可用一些疏肝理氣,軟堅散結的湯水日常服用,對穩定甚至縮小瘤體有一定作用。其中的主要食療是大家認為很涼的食物,如海藻、昆布和白蘿蔔。 除了中藥,還可針灸直接刺到肌瘤周圍穴位,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很多時候加上艾灸溫通,起到全身調節作用。子宮肌瘤毋須緊急動手術,也不等於可以不管不問,務必定期到西醫檢查,觀其生長速度和大小,慎防變化,中醫具體治療也務必請教有經驗註冊中醫給予辨證用藥方案。 ■行氣活血化瘀湯 材料:海藻30克、昆布30克、陳皮6克、山楂12克、茯苓10克(可以加入日常任何湯水中) 文:汪慧敏(香港中醫學會會長) 編輯:林信君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