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潛伏期長 了解猴痘3種傳播途徑、病發前後病徵及兩大高危因素

【明報專訊】猴痘首度傳入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首宗猴痘輸入個案,30歲男子遊美加及菲律賓後周一(5日)返港並入住檢疫酒店,昨日證實感染猴痘,此前沒有進入本港社區,無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猴痘病發前後會出現哪些病徵(詳見表)?其傳播途徑主要有3種,包括與受感染的動物、人或物件接觸;或被某些動物咬傷、抓傷或接觸牠們的體液;或長期與患者面對面接觸引致飛沫傳播或接觸其體液。港大學者高本恩認為,稱猴痘潛伏期較長,3天酒店檢疫不能阻止猴痘流入本港。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認為,猴痘全球爆發情况於8月後呈下降軌迹,相信政府放寬旅遊限制的步伐不會很快,估計在取消酒店檢疫時,猴痘疫情已大幅放緩。 相關文章:【猴痘】猴痘症狀似天花 患者出現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可持續21天 兒童易併發症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歐美多國續爆發 猴痘首傳港 3種傳播途徑、病徵及兩高危因素  學者:潛伏期長3天酒店檢疫難防流入 繼新加坡、韓國和台灣等多個亞洲地區後,猴痘亦首度傳入香港。政府昨啓動猴痘準備及應變計劃中最低的「戒備」級別,疫苗則預計本月抵港(見另稿)。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稱,抵港檢疫措施「永遠不能」防止潛伏期長的傳染病,形容個案與縮短酒店檢疫期無關連。 猴痘主要3種傳播途徑 1. 與受感染的動物、人或物件接觸; 2. 或被某些動物咬傷、抓傷或接觸牠們的體液; 3. 或長期與患者面對面接觸引致飛沫傳播或接觸其體液。 猴痘病發前後病徵,包括: 1. 病發前數天:發燒、劇烈頭痛、肌肉痛和淋巴結腫大。 2. 出現皮疹前:嚴重淋巴結腫大。 3. 發燒後約1至3天:口腔內潰瘍,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皮疹,皮疹通常會於10至14天內發展成水疱、膿疱,然後結痂。 4. 病徵持續約14至21天後:通常會自行痊癒。 猴痘兩大高危因素,包括: 1. 98%患者為男性,年齡中位數為36歲。 2. 95%以上患者為男男性接觸者。 相關文章:【安全性行為】經期不是安全期 衝紅燈小心搞出人命 醫生:流入社區風險低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高本恩昨在社交網站撰文,稱猴痘潛伏期較長,3天酒店檢疫不能阻止猴痘流入本港,籲勿因而將抵港檢疫和防止猴痘掛鈎。他向本報補充,抵港檢疫只能減慢較新的新冠變異病毒株流入社區,不能完全堵截,認為現時放寬至「0+7」方案亦無不妥。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相信,今次在檢疫酒店攔截個案,除非患者衛生意識很差,「周圍摸嘢又唔洗手」,否則病毒流入社區的風險很低。林緯遜認為,猴痘全球爆發情况於8月後呈下降軌迹,相信政府放寬旅遊限制的步伐不會很快,估計在取消酒店檢疫時,猴痘疫情已大幅放緩。 患者先出現皮疹 後有淋巴腫脹、喉嚨痛 衛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感染猴痘的30歲香港男居民上月3日至25日在美國逗留,其後赴加拿大,9月2日轉往菲律賓,至周一獨自乘搭菲律賓航空PR300返港,同機共約80名乘客,他抵埗時身穿長袖衣物,入境後乘專車往西營盤華美達海景酒店。患者上月30日起出現皮疹並擴散,9月2日淋巴腫脹,抵港時無發燒,下榻檢疫酒店後,晚上因喉嚨痛和吞嚥問題致電衛生署熱線,其後轉送瑪麗醫院負氣壓隔離病房單獨隔離,至昨早其皮膚水疱採樣對猴痘核酸檢測呈陽性,患者情况穩定。 潛伏期曾作「高危活動」 同機者感染風險低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據調查得悉患者在外地沒接觸確診者,但從其病徵等推斷,他在美國逗留期間受感染。張說,患者在潛伏期曾作「高危活動」,惟因涉個人資料,不能透露詳情。她又說,患者抵港時無人同行,亦無進入社區,故無人被列密切接觸者,防護中心會聯絡同機乘客和機組人員、機場負責採樣和檢疫酒店工作人員,以及其他曾接觸的人,提醒多加注意身體狀况;張形容因出現首宗個案「都想謹慎啲」,強調他們感染風險低。 政府早前制定猴痘準備及應變方案,設「戒備」、「嚴重」和「緊急」級別,昨即時啟動戒備級別,相關措施包括加強邊境健康監測和強化市民健康教育等(見表)。徐樂堅說,日後若有密切接觸者,一般需檢疫21天,會先用公立醫院隔離病牀,再部署需否動用社區檢疫中心。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稱,沒特定病牀接收哪一類傳染病患者,但當局有準備「西多福韋」(Cidofovir)等藥物。張竹君補充,將通報世衛、內地和其他相關衛生部門,亦會通知全港醫生,若發現高危或有類似病徵病人,即使沒接觸史亦應盡快安排檢測。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徐樂堅:與檢疫日數完全無關 至於首宗猴痘個案會否影響政府研究縮短酒店檢疫期,徐樂堅稱本港和外國需維持往來,難杜絕再有輸入個案。他說,現時「3+4」抵港檢疫方案非用作防止猴痘輸入,形容「永遠不能」以檢疫措施防範潛伏期長的傳染病,而外國有很多令人憂慮的傳染病,強調今次輸入猴痘「唔會同檢疫日數有任何直接關係」。 Read more

【新冠肺炎】連續5天現源頭不明個案 許樹昌:第三波疫情未「斷纜」

【明報專訊】本港新冠病毒的隱形傳播鏈仍未切斷,至昨日連續5天出現源頭不明個案,3宗與泰裔人士相關。當中尖沙嘴酒吧「China Secret」維持兩人確診,初步發現早前確診的26歲陪酒泰國女子與22歲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男學生曾於上月23日同場。據悉,當晚除該兩名確診者外另有6名職員及26名顧客,全部須檢疫,惟至昨午只有11人被送檢疫中心,另有一顧客已離港。中大專家許樹昌相信第三波疫情未「斷纜」,促當局盡快追蹤密切接觸者,以免社區爆發。 染疫IVE生同住老翁確診 另外,昨日新增個案中有一名無病徵的82歲翁患者,因同住家人確診,10月2日被送往檢疫中心後驗出陽性。衛生署沒透露老翁是哪個確診者家人,但其住址與日前確診的IVE男生相同。 消息稱,該酒吧平日以自由身形式聘請泰籍女子任「拳手」、即陪酒,警方正調查該泰籍女子是否到涉事酒吧工作或有否到其他酒吧工作,已聯絡酒吧負責人協助調查。據悉,22歲IVE男學生與26歲泰國女子均於上月23日到訪該酒吧,經警方追蹤發現酒吧6名職員及另外26名顧客曾接觸兩名確診者,正陸續檢測及送檢疫,其中一名顧客已離港。 酒吧兩確診者曾同場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China Secret」的顧客未必用真名訂枱,而確診的泰國女子認出名單有其使用的名字,惟當局未能百分百肯定該名女子曾經到訪酒吧。至於根據IVE男學生提供的資料,當晚隔離枱有泰國人,故初步相信二人當晚同場。 張竹君續稱,酒吧當晚有7枱顧客,目前已邀請警方協助追查,並會把他們送往檢疫中心。她昨稱不掌握合共有多少名顧客,至昨午暫有4名職員、7名顧客入住檢疫中心。警方發言人表示,正應衛生防護中心要求,就兩名懷疑曾到尖沙嘴一酒吧及確診的患者做接觸者追蹤的調查工作。 當晚28客分坐7枱 涉違例 翻查資料,於9月18至24日生效的《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酒吧入座率不得超過50%,亦不可超過兩人同枱。換言之,若23日當晚有28名顧客同場,理應最少分坐14枱,惟衛生署初步稱當晚只有7枱。被問到「China Secret」當晚有否違反第599F章規例,警方截稿前未有回應。 泰女曾入住3賓館酒店 此外,該泰國女子曾報稱於潛伏期及傳染期間入住3間賓館或酒店,張竹君表示,進一步調查發現,該女子早於9月23日離開利園賓館,當局正調查她23至27日的行蹤。當局已向IVE男學生的學校派發2300個樣本瓶,正陸續收回。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本港第三波疫情仍未「斷纜」,因近期最長只維持5天沒本地個案,其餘時間均有零星個案,顯示一直未能截斷社區的隱形傳播鏈。他認為要密切觀察未來兩周疫情走勢,暫時不適宜放寬防疫措施。他又稱,酒吧屬相對高危的場所,籲市民自律遵守防疫規定。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高本恩則認為,本港近日接近本地「零確診」,相信第三波疫情已結束,預料確診數目會在未來數周逐步上升,或出現第四波疫情。 明報記者 (疫情第三波)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