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炎熱天氣 慎防病媒蚊傳播傳染病 DEET驅蚊劑防蚊叮有效嗎?

據天文台數字顯示,今年7月為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月份,更出現連續11日熱夜(即全日最低溫度為攝氏28度或以上)。炎熱天氣,是蚊子的活躍季節,被蚊叮除了感到痕癢外,亦有可能染上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例如登革熱、日本腦炎和寨卡病毒感染等,患者染病後有機會出現發燒、頭痛等徵狀,需接受支援性治療。預防感染的最佳方法是做足防蚊措施,適當選用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是否有效避免被蚊叮呢?   被白紋伊蚊叮兩次或致「重症登革熱」? 登革熱是其中一種常見由蚊子傳播的傳染病,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鄭嘉怡醫生指出,此病的病媒是白紋伊蚊,其習性多於日間時分出沒,有別於其他品種蚊子在夜間活躍的習性。 鄭醫生表示,登革熱可分為四種血清類別(I、II、III、IV型),患者感染任何一種類型後,最輕微情况可毫無病徵,較嚴重會出現發燒、頭痛、淋巴腫脹等病徵,惟她強調,曾感染登革熱的患者需格外留神,需盡量避免感染不同類型的登革熱。 鄭醫生解釋,患者首次感染登革熱時,康復後會對該類型的登革熱產生抗體,如之後感染有別於首次感染類型的登革熱,其免疫力會較低,很大機會演變成「重症登革熱」,病情遠較首次感染登革熱時嚴重,可能會有出血、肝腫大或腦膜炎等嚴重問題。   日本腦炎致小童發高燒 康復亦有機會永久損傷腦部 另外,常於稻田、豬場等地方出沒的庫蚊(Culex),則可傳播日本腦炎,此病尤對兒童影響深遠,感染後的病童會有發高燒和神志不清等徵狀,死亡率達百分之三十;即使康復,亦有機會已對腦部造成永久損傷,例如腦癇症等。鄭醫生指出,日本腦炎可防患於未然,建議兩個月以上小童可接種預防日本腦炎的疫苗。   寨卡病毒嚴重影響嬰兒 或致小頭症 鄭醫生又指,由伊蚊傳播的寨卡病毒,會令病人有機會出現發燒、關節和肌肉疼痛等徵狀,寨卡病毒更有機會生存於精液中,一旦有病毒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孕育成胎兒,嬰兒或會患有「小頭症」,影響其神經和免疫系統,甚至有吉巴氏綜合症。   避蚊胺(DEET)令蚊子自然遠離 要預防蚊子傳播的傳染病感染,則必須做好預防工夫以免被蚊叮。鄭醫生建議應選用含有避蚊胺(DEET)成分的驅蚊劑,因為避蚊胺能影響蚊子的口部和觸覺,會自然遠離有避蚊胺的地方,惟不建議讓6個月以下的嬰兒使用。她亦引述研究指出,含檸檬桉樹(lemon eucalyptus)成分的精油亦能夠防蚊,適合任何年齡人士使用。她亦提醒應時刻清理積水和垃圾,防止蚊蟲滋生。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DEET刺激性較高 皮膚病患不適用

世界衛生組織認可3種有驅蚊效果的成分:DEET、埃卡瑞丁(Icaridin,或稱Picaridin派卡瑞丁)及IR3535。陳潁琳指出,「世衛首選DEET,防蚊功效最好,屬預防蚊咬的黃金指標」。不過,DEET噴在皮膚傷口上會有灼痛感,接觸到軟組織如眼及口腔亦會引起刺激。 DEET防蚊蟲種類較廣泛 林嘉雯亦首選DEET,因為持久度高,可防避的蚊蟲種類也較廣泛。2002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一份研究,DEET與IR3535相比效用更持久外,更比其他成分如用植物油作材料的驅蚊劑,成效高出至少一倍。 至於IR3535及埃卡瑞丁的功效,陳潁琳相信它們的防蚊原理與DEET差不多,均影響蚊蟲的中樞神經。這兩種成分對皮膚的刺激較低,現時未有研究指出有明顯副作用。林嘉雯表示,市面出售埃卡瑞丁及IR3535,質地較DEET清爽,對皮膚的刺激性也較低;如有皮膚病或對DEET過敏,可考慮使用。 陳指出IR3535及埃卡瑞丁均不及DEET長效,根據 Journal of Medical Entomology的研究,含有20% DEET成分的驅蚊劑,可維持約7小時,另有研究則指24% DEET約有5小時功效。不過現未有研究明確建議埃卡瑞丁及 IR3535成分合適的使用歲數。林表示2004年美國蚊蟲控制協會研究指出,10%至20%的IR3535,約有個半小時至3小時成效,但現時有關IR3535的研究較少,持久力需要更多證據支持。

Read more

破解四大防蚊謬誤 精油食蒜驅蚊?DEET最有效

登革熱新症不斷上升,此病不會人傳人,主要由伊蚊傳播,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便是防蚊。 DEET是有效的驅蚊劑成分,但傳聞會傷害腦神經?網上不少短片教學,調配天然驅蚊劑,吸引很多人點擊。究竟天然驅蚊劑有無效?有說食大蒜可防蚊,食太甜則會惹蚊,孰真孰假? 在眾多驅蚊劑的成分當中,DEET(避蚊胺)最為人所熟悉,但網上流傳DEET會「壞腦」,建議改用其他成分天然的產品,甚至教大家揀飲擇食防蚊咬。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講師陳潁琳、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仁安醫院註冊營養師李向明,齊齊拆解當中謬誤。 精油驅蚊 功效不及DEET 1. 自製精油驅蚊劑,氣味較香,性質溫和,而且毋損健康? 陳:含DEET的驅蚊劑,氣味會影響蚊子的中樞神經,令牠們的反應變慢及呆滯,不能叮咬人類。有人擔心DEET對人體有害,推介使用驅蚊精油,這些精油相信只是透過強烈的氣味驅趕蚊蟲,當中以檸檬尤加利氣味較強,效果較明顯,但其他精油的驅蚊作用則未能肯定。不過,精油就算有驅蚊作用,濃度都要夠高,氣味才夠強烈,自製驅蚊劑的會加入不同材料稀釋精油,減低功效。 總括而言,含DEET的驅蚊劑是直接干擾蚊蟲中樞神經;而精油以氣味驅蚊為主,功效不及DEET。如果是在市區內活動,蚊蟲相對上較少,或可用精油驅蚊劑;但郊區或高危地區,則一定要用DEET。 兒童用DEET 上限10% 2. 孕婦及兒童不可用DEET,否則有損健康? 陳:有傳聞指孕婦用DEET驅蚊劑後,會損害胎兒的腦部發展,但這些說法沒有醫學證明支持。相反,2003年《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CMAJ)刊登研究指出,沒有證據顯示適量使用DEET對兒童有不良影響,以及孕婦或哺乳母親使用DEET會影響子女健康。 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孕婦及滿6個月大的兒童可以使用DEET,但兒童使用的劑量上限為10%。年紀愈小,建議所用的劑量應愈低。全球現時有2宗因DEET死亡個案,均是誤服出事。 林:不少人擔心DEET會影響腦部健康,但事實上全球至今因DEET損害腦部的個案不足20宗,主要因誤服或長期用上極大劑量。成年人一般只須使用DEET含量為10%至30%已經足夠;濃度愈高,驅蚊效果未必愈強,反而可能令皮膚過敏。如使用DEET驅蚊劑後出現紅腫痕等過敏反應,就要轉用其他成分的驅蚊劑。 靠飲食防蚊 未見實效 3. 網上流傳多食蒜頭或維他命B,令身體發出蚊子討厭的氣味,有助防蚊咬? 李:大蒜一直被視為天然驅蚊劑,但至今仍未有食物和防蚊的科學實證。至於維他命B,2005年發表在美國蚊蟲控制協會雜誌的研究,顯示維他命B沒有防蚊功效。期刊Acta Tropica於2012年發表的研究,測試使用經皮膚滲透體內的維他命B1貼劑,亦沒有提供顯著的防蚊功能。 4. 多食紅肉、甜品、奶類,會令血液變酸,容易吸引蚊子? 李:沒有醫學研究證明以上食物有防蚊或惹蚊的效果。而且身體有機制調節血液酸鹼度,保護各器官正常運作,不能透過飲食來改變血液的pH值,令血液長期變酸或變鹼。如血液長期偏酸,會影響呼吸系統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危害健康。 文:許朝茵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