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傳播、病徵和減低感染等7個問題 嬰幼兒高燒氣促嘔奶即求醫

【明報專訊】最常導致幼兒入院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近數周在社區的活躍度比新冠疫情前同期更強甚至翻倍(見圖)。有公院兒科醫生稱,月初撤銷口罩令後,醫院及社區陸續出現RSV爆發。至於屯門醫院一個新生嬰兒特別護理病房自3月9日起爆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組群感染,早前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醫管局昨日(20日)公布再多一名30日大女嬰對RSV病毒呈陽性反應,情况穩定,另該病房有3名職員亦對RSV呈陽性反應。早前另有私院兒科醫生亦稱近日呼吸道感染兒童求診較疫前升數倍,有女童受RSV及肺鏈菌夾擊併發肺炎留院10日未癒。有醫生料幼兒或需經歷一段呼吸道病毒爆發的「陣痛期」,籲發現幼童有氣促及嘔奶等病徵盡快求醫,而人多擠迫時可考慮讓子女戴回口罩。(編者按:立即了解關於RSV的傳播途徑、病徵和減少感染風險等7個問題。) 相關閲讀: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7個問題你要知:如何傳播?感染可引致嬰幼兒什麼病徵?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由一種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所引起,這種病毒是引致1歲以下嬰兒支氣管炎和肺炎的最普遍原因,可經分泌物、飛沫傳播。 RSV較新冠疫前活躍 嬰兒病房爆發 手足口腸病毒亦多於去年 新冠疫情消退,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警告的「後口罩浪」漸現。於瑪麗醫院工作的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柏強18日在商台《政經星期六》指出,口罩令取消後近日陸續有醫院及社區出現RSV病毒爆發,對幼兒造成一定影響,除了RSV,手足口病、腸病毒等過濾性病毒亦明顯較去年上升。他說,近兩個月原本健康良好的幼兒留院期間出現氣喘無法飲奶,「需吊住氧氣好幾日,整個星期不能脫離」。他並觀察到近期出現呼吸道感染的兒童留院日更長,由以往兩三日增至一周。 據醫管局資料,近日公院兒科住院病牀住用率維持在七成多,急症醫院截至上周一的兩周內相關住用率為76%至78%,而截至18日零時相關住用率則為77%,與冬季流感高峰期相若。 部分周數RSV佔比 較2019同期倍升 據衛生署公共衛生化驗服務處化驗結果,近月呼吸道化驗樣本中RSV病毒陽性比率已回復2019年同期水平,部分周期甚至較疫前倍升。而與去年疫下同期相比,去年部分周期比率不足1%。 屯院病房7嬰兒3職員感染合胞病毒 屯門醫院一個新生嬰兒特別護理病房自本月9日起爆發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組群感染,早前先後有6名嬰兒感染,醫管局昨日公布再多一名30日大女嬰對RSV病毒呈陽性反應,情况穩定,另該病房有3名職員亦對RSV呈陽性反應,3人正休假。 院方表示為謹慎起見,20日再安排入住該病房的嬰兒接受測試,結果發現多一宗個案。至於早前公布感染RSV的6名嬰兒,其中11日大男嬰仍然情况危殆,一名5個月大女嬰仍然情况嚴重,其餘4名嬰兒情况穩定。所有病人正接受隔離治療。 院方表示非常關注該組群感染個案,會繼續加強執行感染控制措施,嚴格執行接觸及飛沬傳播防護措施,確保個別病人使用專屬的個人裝備,避免交叉感染,並會密切留意該病房病人的健康情况。 相關閲讀:【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黃大仙幼園21童上呼吸道感染 另外,衛生署公布黃大仙小童群益會樂緻幼兒園暨幼稚園爆發上呼吸道感染,21名學童出現病徵,其中一人入院化驗後確診帶有RSV病毒,治療後已出院。全部病人情况穩定,對新冠病毒快測呈陰性。患病學童包括9男12女(2至5歲),自本月5日先後現病徵,11人曾求醫,該校正接受醫學監察。 私院兒童呼吸道求診多數倍 有童8日始退燒 主要在私院診症的兒科專科醫生、中大兒科名譽臨牀副教授周中武稱,本月起每周接到10至20多個RSV、鼻病毒等呼吸道感染的嬰幼兒求診,人數較疫前升4至5倍,大多為2歲以下幼兒。他說求診幼兒以輕症居多,亦有個案嚴重需入院,約10日前有健康良好的4歲女童持續發燒5日不退,服藥也無效,求診時高燒至40度,化驗顯示女童受RSV及肺炎鏈球菌夾擊,併發肺炎,照肺發現右肺花了一半。周稱女童情况一度危殆,即安排入院,服抗生素8日才退燒,至18日仍需留院觀察。 醫生:戴口罩3年需「陣痛期」 周稱私院兒科病牀使用率約七至八成,與疫情前相若,但他亦觀察到近日求診兒童一般「病耐咗」,估計因疫下3年全港戴口罩, 嬰幼兒未曾受其他病毒「洗禮」,致抵抗力低。他強調全世界除罩後均見呼吸道病毒爆發,本港幼童亦無可避免將或需經歷一段陣痛期,呼籲家長毋須過分擔心, 形容「小病是福」,一般人需靠成長過程接觸不同病毒訓練免疫力,只要及早求醫,大多很快痊癒。 料天氣回暖RSV個案減 至於「陣痛期」將維持多久, 葉柏強說一般5至6月天氣回暖,RSV個案會明顯減少,近期家長可考慮讓子女在人多擠迫時戴回口罩,但其餘時間不必強制,避免影響小朋友社交活動及透過觀察學習發音等語言發展。 建議人多擠迫可戴口罩 嬰幼兒氣促嘔奶應求醫 葉又提醒,若孩子身體不適,特別開始出現氣促、嘔奶等,應盡快求醫,學校亦應定期清潔學生接觸的物品及地方。 Read more

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明報專訊】(編者按:香港正逐步解除包括「社交距離」在內的防疫措施,會否步美國後麈,受到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簡稱RSV等3個病毒夾攻,令入院病人大幅上升,兒童病牀也供不應求……仍是未知之數。但流感季節已開始,RSV季節亦步亦趨……) 相關文章:【冬季流感】保護自己及身邊人 及早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 (衛生處方) 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美國三料疫症夾攻 打從2019年開始,過去3年香港人過的都不是好日子,先是社會動亂,跟着是新冠肆虐,大大影響市民的人身安全及自由,也打擊了社會整體經濟,個別行業更是苦不堪言;跟着來個俄烏戰爭,雖發生在十萬八千里外,但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香港也未能獨善其身。好不容易等到了2022年尾,眼見新冠疫情似已受控,雖然官方報道的染疫個案日見新高,已超過每日2萬之數,但重症數目沒有同步上升,許多防疫禁令已解除,連「安心出行」也取消了,又重新與內地通關,算是新一年一點好消息。 怎知打開電視一看,外電報道的新聞卻不是那麼樂觀,首先是俄烏戰爭形勢不但沒有緩和,反而有愈趨嚴峻的趨勢;再而看到美國醫療系統再度淪陷,不過今次不單是因為新冠,塞滿醫院的也不是體弱多病老人,而是本來身體健康的兒童。作惡的病毒除了新冠,還有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RSV)。3個病毒夾攻,入院病人大幅上升,兒童病牀更是供不應求,兒童深切治療部亦有人滿之患,許多接受訪問的兒科醫生都在電視上吐苦水。美國人更把這個三毒來朝的疫情稱為「三料疫症」(triplendemic)。 本港RSV春夏屬高峰季節 其實,流行性感冒是每年冬天都爆發的流行病,相信大家都不會忘記,在新冠肆虐之前,每年這個時候正是流感高峰期,大量病人湧到醫院,弄到急症室和病房頻頻告急,醫管局及政府高層都要循例到各醫院探探班,還要對着鏡頭保證要增加資源,以防災情重臨。可是年復年,流感氾濫還是「一年一度燕歸來」,情况始終沒有太大改善。至於RSV,則是所有兒科醫生都耳熟能詳的兒童病,整年都有個案,不過香港以春夏為高峰季節,和外國大多以冬天和初春為高峰期略有不同。 兒童「免疫缺口」 易交叉感染 RSV和流感都導致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病人病情輕微,但兩者都可以引起嚴重,甚至致命重症;長者、長期病患,以及嬰兒尤其容易受荼毒。今次美國災難級「三料疫症」,原因是新冠方興未艾,又正值流感高峰期,加上突如其來多了許多RSV感染,令兒童病房不勝負荷,有兒科專家更呼籲總統拜登宣布國家正處於緊急狀態,好方便調撥資源,支援受影響的醫院。 為何RSV感染會突然上升?有專家認為過去兩年多,各地因為新冠都採取了許多預防措施,好像限制人群聚集及餐聚、強制戴口罩、學校停課、在家工作等,兒童少了機會和其他人,尤其是其他兒童接觸,受到病毒自然感染的機率大大減少,身體對病毒的免疫能力無可避免地降低。現在新冠疫情稍有紓緩,各種預防措施包括「社交距離」逐漸撤銷,正處於對病毒「免疫缺口」(immunity gap)期的兒童,在RSV季節恢復免口罩的群體生活,怎不相互交叉感染,令RSV個案飈升。 步美國後塵?慎防病毒聯軍致措手不及 香港正逐步解除包括「社交距離」在內的防疫措施,會否步美國後麈,也來個triplendemic尚是未知之數。但流感季節已開始,RSV季節亦步亦趨,我們不可掉以輕心,要做足準備,以防給病毒聯軍殺個措手不及。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英國疫情再反彈新增5萬宗確診 專家警告今冬將受三重打擊:新冠、流感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