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及新冠康復者仍未走出身心創傷 精神科醫生冀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明報專訊】廿年前,2003年2月SARS無聲滲入香港,短短數月無情地帶走了299人的生命,先後共1755人染疫,當中包括當時47歲的救護員何錦華。廿年後的春天,SARS康復者疫症記憶和恐懼猶未退去之際,港人在路途上已再走過另一場歷時逾3年的新冠疫情。任憑年月過去,如何走出身心陰霾,對於一眾SARS康復者仍是終生課題,依然並肩同行的精神科專科醫生寄望社會毋忘這群SARS康復者外,也值得政府疫後評估,了解疫情對全港市民精神健康的影響。 相關閲讀: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康復者:先後感染SARS及新冠病毒 身心創傷仍未痊癒 事隔17年,冠狀病毒在2020年重臨香港,喚醒何錦華心底一隅的恐懼,「未中(新冠)之前好驚,不知道究竟中咗會點,會不會好似SARS咁要插喉、入ICU(深切治療部)呢?」。先後感染SARS及新冠,他除了發現後者病徵較輕微,也意會到原來SARS帶來的身心創傷仍未痊癒。 染SARS謝婉雯曾主診 聞死訊晴天霹靂 現年67歲的何錦華,2003年3月與妻子赴京旅遊,被團友傳染SARS,回港後入住屯門醫院隔離20日。留醫日子至今烙印腦海,他仍記得躺臥病牀時,耳邊傳來同房病人的嘆息聲、醫療儀器發出時而尖銳的警號,有感死神就在窗外凝視自己。 因屯門醫院胸肺科醫生不足,主動請纓轉到SARS病房的謝婉雯醫生,一度為何錦華的主治醫生,當他從醫院廣播得悉謝醫生染疫的瞬間,不禁晴天霹靂,「如果連醫我的人都病了,咁我點算?」 焦慮抑鬱纏繞 需看心理醫生 後來謝醫生病逝,何錦華活了下來,惟出院後要與身心後遺症搏鬥。那時看到消瘦近20磅的身驅,又深怕家人被傳染,令他飽受失眠困擾,一度想輕生遠離憂愁,多年來因焦慮、抑鬱須斷斷續續向心理學家求醫。 何錦華康復後有感心肺功能比一般人差,17年後再遇新型冠狀病毒疫症,喚醒他的恐懼。他說新冠初期未有疫苗或特效藥,對染疫病死率一無所知,擔心染疫後將重現聞氧氣的情景,名人或年輕人感染後死亡的消息、接二連三的疫情新聞令他應接不暇,一度失眠。 奈何疫下他一直求診的心理學家一度暫停診症,為免家人憂心,他選擇獨自處理不安情緒,避開悲情新聞,刻意減少外出,入升降機也與人保持距離,惟最終去年7月疫情放緩時與家人到酒店「宅度假」(staycation)時染疫。 相關閲讀:【情緒病】7個香港人1人有精神健康問題 家人伴侶如何陪伴照顧、應對助復元? 新冠如發燒感冒 過憂帶來情緒問題 曾為新冠惴惴不安的何錦華,染疫後僅現「幾聲咳」及骨痛,形容新冠猶如發燒感冒,笑言過憂反為自己帶來情緒問題。為免傳染同住孫女,他申請入住竹篙灣隔離營;相比昔日SARS病房,他說「糟糕灣」不再有危重病人氣喘聲,亦不再擔心傳染醫護,形容獨自隔離的經歷「好似好過一點」。 歲月如梭,SARS襲港已時隔廿年,同為香港沙士互助會理事的何錦華表示,療癒SARS帶來的身心創傷為一眾康復者的畢生課題。記者於某個陽光普照的中午與他做訪問,就在對話結束之際,他淡然嘆道,重談SARS經歷恍如將他帶回2003年,當晚對他來說將是另一個無眠的晚上。 精神科醫生同行 冀社會毋忘康復者 2003年的春天,一場SARS疫症匆匆走過,卻在許多人心中留下了傷痛。現時私人執業的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那時任職聯合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曾陪伴百多名SARS康復者走過難關。離開公立醫院後,即使換了身分,他與不少康復者都成了朋友,多年來繼續分享喜與悲,也見證新冠疫情再次觸碰到他們的傷口。轉眼廿年過去,他嘆道許多港人漸漸淡忘SARS,「都好的,慢慢淡忘,將件事放低」,但希望社會不要忘記一群SARS康復者。 本身是香港沙士互助會榮譽顧問的麥永接,離開公院後仍定期於周年晚宴和活動與「沙士友」共聚互相支持,談談往事與近况。他昔日跟進的康復者,不少成為了朋友,有女康復者至今仍受骨枯影響。新冠爆疫初期,他再收到她的短訊提醒做好防護。 勾起康復者恐懼 新冠不敢出門 「創傷後遺就好像一道傷疤,一直存在,會隨時間慢慢變淡,但有時觸碰到仍會痛」,麥永接說當年不少SARS康復者患上創傷後遺症,3年前新冠疫情來襲,也再次勾起許多康復者的SARS回憶,部分人甚至出現「回閃」,爆疫初期選擇不外出、常洗手、逃避看電視和新聞。 倡評估新冠對精神健康影響 SARS短短3個月,新冠卻演變成大流行,歷時逾3年,但麥永接說SARS(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如其名般,疫情來得急且嚴重,病毒和治療方法不明,社會「無望無助」,有感對病人的衝擊和創傷更深。不過,他認為新冠疫情更漫長,經歷社交距離措施、停課、經濟重創,對各階層的精神健康影響較廣闊,值得政府疫後評估,了解疫情對全港市民精神健康的影響。 「有時我覺得,我能夠醫到他們,對我的得着很多,在睇症和看人生都學會很多」,麥永接說SARS康復者除了提醒他健康與家人才最重要,他們的傷痛經歷正正提醒社會以至世界,處理疫症時不能只顧及病人的身體健康,也要兼顧精神健康。過了廿個春天,該忘掉還是記起SARS一役?麥永接說如非必要,許多康復者都不願重提舊事。他記得有一年曾在沙士互助會晚宴高唱《Try to remember》憑歌寄意,「不用經常提起(SARS),但如果okay,都可以嘗試記得,希望有天想起時再無咩影響情緒就最好了」。 Read more

【新冠肺炎】新冠病毒致全球死亡人數破百萬 專家料今年底增至300萬 比較伊波拉、SARS、H1N1嚴重疫症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累計官方死亡人數周一(28日)突破100萬大關,但由於部分國家欠缺系統實時追蹤、對死於新冠病毒的定義不同、懷疑瞞報等原因,專家稱真正死亡人數可能接近180萬,今年底更可能增至300萬。 Read more

【新冠肺炎】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用類固醇減炎症反應 用量SARS百分之一 醫管局料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者中約4.2%嚴重至入深切治療部,醫管局分析重症病人分三大階段,最後階段病毒量雖已減,但細胞因子風暴致嚴重炎症,甚至現多器官衰竭,此時用抗病毒藥已非最有用,但用小劑量類固醇有助減炎症反應和死亡率。2003年SARS時有病人接受高劑量類固醇後現骨枯,現用量約為當年百分之一,醫管局料不會有嚴重副作用。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初期逾半患者「肺花」   次波疫情僅一兩成有肺炎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起初被稱為「武漢肺炎」或「新冠病毒肺炎」,隨着愈來愈多臨牀數據,揭示肺炎患者非佔多數。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形容情况「幾得意」,自1月中至2月中,瑪嘉烈醫院首批26名患者肺炎情况普遍,逾半人X光顯示肺花,部分人「花得幾緊要」,只有一人沒發燒;至3月中出現湧港避疫潮,以年輕患者為主,接近八成人病情溫和,出現肺炎者比例降至10%至20%。 明報記者 許芳文 朱韻斐【系列之三】 相關文章:新冠遺「磨砂玻璃肺」 運動乏力 胸肺物理治療 掃走氣喘苦 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已有康復者捐出血漿 本港主要沿用SARS「雞尾酒療法」治療病人,包括使用蛋白酶抑制劑、利巴韋林及干擾素,3月中起引入伊波拉新藥瑞德西韋作臨牀測試,最新有望以康復者的恢復期血漿治療重症者。 曾德賢透露已有康復者捐出血漿,預料首階段可供應小量嚴重患者,以血漿中的抗體協助患者清除病毒。 瑪嘉烈醫院至今接收逾140名確診者,當中9人需入深切治療部(ICU)插喉,現仍有兩人危殆。曾德賢說,病毒量愈高者,接受治療後壓低病毒量的成功率愈高,但該院兩名危殆者的病毒量不高,甚至有人對病毒測試呈陰性反應,「最主要問題是肺部破壞太犀利,即使沒有病毒,之前造成的破壞,令到肺部搞唔掂」。 相關文章:中西醫合璧戰新冠 舊藥新用 尋最佳療法 病毒能隨血液走勻全身 他解釋,一般而言,病毒會直接攻擊患者肺部,令肺功能受損;亦可能引起體內細胞因子風暴,破壞自身肺部細胞;而在醫院感染的細菌引致的肺炎亦會加劇病情。目前患者仍須插喉及接受高濃度氧氣,正常情况吸入20%至30%濃度氧氣,惟至今仍危殆的患者需接受40%至50%濃度。團隊要與負責血漿治療的香港大學商討,看是否需要及值得使用。至於療效,他說仍是未知之數,「內地有報告說好有效,但何時用、用在什麼病人身上,暫時是摸索階段」。 各地有患者出現皮膚變黑、腦出血、凝血問題等病徵,曾德賢說本港患者不算多,未見上述情况,但有人接受藥物治療後出現皮疹。他舉例,瑪嘉烈醫院約20至30名患者用蛋白酶抑制劑及利巴韋林,不多於10%現皮疹,但患者通常連同其他藥物使用,難判斷是什麼藥物引致。 病毒能夠隨血液走勻全身(見圖),曾德賢說他未掌握本港死者解剖報告,但外國有研究顯示患者的肝、心及腎都有病毒,嚴重患者最主要死因是肺受損,「是否代表一定對器官造成破壞?難說。即使再在器官找到病毒,如沒病變,未必有破壞」。 檢測陽性未必種出活病毒 曾德賢:復陽「不意外」 此外,本港至昨日逾800名出院新冠患者中,9人「復陽」再入院,超過出院者1%。曾德賢引述德國經驗稱,病人在病發8日後即使核酸檢測檢出病毒,樣本亦種不出活病毒,香港類似研究亦有同樣結果。他說香港復陽者病毒量低,料無傳染性,至今沒有復陽者感染他人的報告,相信本港要求連續兩次驗出陰性的出院準則安全並足夠。 有人每毫升樣本1億病毒 曾德賢說,部分病人一入院時病毒量為每毫升樣本約有一億個病毒,身體需很長時間清走它們,留院後期檢測反覆出現陰性和陽性,「連續兩個樣本陰性是很困難的」,病人往往要留醫3周甚至超過一個月,對於有出院者復陽,一點也不感意外。 瑪嘉烈醫院曾在11個住院較久的病人身上取20多個樣本培植,全部種不出病毒,曾德賢引述德國一項持續為9名病人取不同樣本化驗的研究,發現病發8日後即使核酸測試仍呈陽性,但全部樣本已種不出活病毒;而每毫升少於百萬個病毒基本上代表種不到活病毒,驗出的很可能是身體排出死病毒的遺傳物質,無傳染性。該研究認為,若康復者病發超過10日,再加上病毒量等於或少於每毫升10萬個,屬可出院水平。 復陽者若病毒量低、有抗體、無病徵 傳染性低 醫管局早前公布復陽病人檢測出的「病毒數值(CT Value)」介乎26至37。曾德賢解釋,CT Value在一定程度上與每毫升樣本的病毒量呈反比,當數值為20至21時,每毫升約百萬個病毒;24至25時,約有10萬個;27至28時約有萬計病毒。他說,被檢出病毒量可能較多的復陽者,其CT Value反映只有約每毫升病毒量數以萬計,水平屬「很安全」。他續說,曾為部分本港患者驗血,得知他們帶有抗體。他認為當復陽者病毒量低、有抗體、無病徵,傳染性就很低,至今無報告指出復陽者可傳染他人。 現出院條件「很安全」 建議康復者留家保持個人衛生 曾德賢說,本港出院準則包括無發燒或無病徵超過兩日、X光肺部檢查要有進展,並連續兩次病毒測試呈陰性,相信出院條件很安全和足夠,即使復陽亦料無傳染性,加上醫院一般會為出院康復者開兩周病假,建議留在家中並保持個人衛生,做法「更加穩陣」。 (抗疫新階段)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解構負壓病房:乾淨空氣單向流入 過濾抽出防播毒

負壓隔離病房是指室內氣壓較外面小的病房,主要用作接收及隔離治療呼吸道傳染病患者,以防呼吸性疾病經空氣傳播。這類病房利用負氣壓,令較乾淨的空氣流入病房內,而病房內含病毒的空氣會經由設有過濾裝備的管道抽出病房,確保被污染的空氣通過專門的裝置處理後才排放。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冠狀病毒大解構 黐宿主受體入侵

2003年SARS、2012年MERS(中東呼吸綜合症),今天的COVID-19,在過去十多年,冠狀病毒一次又一次帶來嚴重、致命的傳染病。其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自去年尾在中國湖北省爆發以來,至今已蔓延超過200國家及地區,世界衛生組織在3月11日宣布「全球大流行」(pandemic)。 Read more

【武漢肺炎】內地披露臨牀病徵 港學者籲防廁所傳播 初期或不發燒 患者似SARS會腹瀉

【明報專訊】內地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超過470宗,當中湖北省9人死亡。中國衛健委首次表明病毒有變異的可能,疫情有進一步擴散風險。內地專家披露患者的詳細臨牀病徵,稱一半患者病發一周後呼吸困難,多數患者發燒,同時有乾咳,以及有類似2003年SARS病人的腹瀉病徵,潛伏期估計在10天以內。有本港專家稱患者糞便及尿液或帶大量病毒,冲廁時要掩蓋及防止U形去水渠變乾,以防廁所成為病毒爆發點。 Read more

肺炎、流感、傷風症狀有何分別?冠狀病毒是什麼?注射流感疫苗、戴口罩可減感染風險嗎?

武漢肺炎病例的病原體有可能屬新型冠狀病毒,究竟冠狀病毒是什麼?加上已踏入冬季流感高峰期,無論車廂、課室、辦公室……噴嚏、咳嗽聲都此起彼落,應如何應對呢?一般肺炎、流感和傷風究竟在病發、症狀方面有何分別?是否食抗生素就好呢?要減少感染機會,莫非真的要戴N95口罩才能保健康?但是面對口罩種類繁多,如何選擇?即睇專家教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