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以往不時聽到NBA球員因前十字韌帶受傷,要暫別球壇,嚴重的甚至提早退休。其實前十字韌帶受傷並非運動員專利,就算不愛運動都會出事,尤其是女性。有研究指出,女性的前十字韌帶受傷風險較男性高1.5倍,要減少受傷,可透過神經肌肉訓練(Neuromuscular training),提升身體協調能力,可減低受傷風險達五成。由註冊物理治療師推介的5式運動,只要多練習就可增強下肢肌力,預防前十字韌帶受傷。
前十字韌帶連接着股骨及脛骨,主要作用是加強關節穩定,限制脛骨向前移位及向內旋轉。註冊物理治療師歐陽健指出,很多人在弄傷前十字韌帶時,都是在做需要跳躍、急停、急轉等動作的運動,如體操、籃球、足球、滑雪和排球等,通常是單腳落地時受傷,「尤其是運動新手,下肢肌力未夠強,一不小心就出事」。曾有一名很少做運動的20多歲女士,有次跟朋友去北海道旅行,初嘗滑雪,其間失平衡跌倒,一邊腳雖插進雪內,但跌勢未止,結果扭傷膝蓋,前十字韌帶斷裂,最終要做手術。
女性受傷風險高男性1.5倍
別以為女士身形較男士嬌小輕巧,動作會較靈敏,前十字韌帶受傷的風險較少,實質上卻是相反,一份由美國多間大學包括佛羅里達國際大學、辛辛那提大學及澳洲的拉籌伯大學合作的研究指出,女性受傷風險較男性高1.5倍。歐陽健解釋,由於女性膝關節韌帶天生比男性幼細,加上受荷爾蒙影響,韌帶較鬆弛,大大減低關節穩定,跳躍落地時容易令脛骨向前移,導致前十字韌帶撕裂,尤其是單腳落地,臀大肌的收縮動作較男性少,緩衝不足,更易受傷。「另外,女性盆骨形狀較闊,股四頭肌的力量會較膕繩肌大,着地時會令雙膝內旋,以及脛骨被拉扯向前;而且女性的BMI指數普遍較高,增加前十字韌帶壓力,較易發生撕裂。」
或會紅腫痛 未必影響活動能力
別以為沒有運動,不做跳躍或急停動作,前十字韌帶就不會受傷,原來日常生活一些小動作也有殺傷力。有一名30多歲女士,身形偏肥,向來少做運動,有次參與公司團隊活動時,約在1米高位置跳下來,落地不穩失平衡跌倒,拉斷了前十字韌帶,需要做手術。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