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孖住阿媽做運動 母親節健康快樂
【明報專訊】還有6天就是母親節,受疫情影響,難以跟媽媽出外慶祝?不如一齊留在家中,孖住阿媽做運動啦!媽媽辛勞持家,身上總有不少勞損痛症。註冊物理治療師何淑玲伙拍65歲何媽媽,示範有助改善和預防痛症的運動,在母親節為媽媽送上健康!

送上健康——在疫情之下,今年母親節未必能與媽媽逛街購物、食大餐慶祝,不如留在家中,一齊做雙人運動啦!物理治療師何淑玲(左)與何媽媽(右)示範幾招改善和預防痛症的運動。(設計圖片,黃志東攝/archideaphoto@iStockphoto)
肌肉強度低 增關節壓力
媽媽每天買餸煮飯做家務,一年365日年中無休,關節肌肉長期勞損,隨着年紀增長,出現不同程度退化。註冊物理治療師何淑玲(Horlick)表示,關節隨年月日的活動,當修復過程減慢,會變成痛症或發炎。50歲後,若運動量不足、肌肉強度低,關節的壓力便會增加,容易引起膝痛、肩膊痛和腰痠背痛。
膝關節炎 紅腫發熱變形
在長者中,退化性關節炎最常見於膝部。行樓梯、蹲下起身都會增加膝關節壓力,如果出現軟骨磨蝕、大腿四頭肌力不足,行路時體重壓着膝關節,容易造成膝關節炎。何淑玲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膝部紅腫發熱,嚴重會關節變形。最好在二三十歲開始鍛煉四頭肌和膕繩肌,增強關節穩定。
舉手反手繃緊 或五十肩
肩膊痛亦是長者常見痛症,其中肩周炎普遍出現在50歲以上,所以又名「五十肩」。如果發覺舉高手、反手扣胸圍時,感到肩膊僵硬和繃緊,有可能患上肩周炎。肩關節囊發炎,導致肩膊活動受影響。肩膊曾經受傷、跌倒脫骱、骨折或筋腱炎患者,都較容易患上肩周炎。物理治療師會按照患者情况,利用超聲波、電療、針灸,加上橡筋帶配合關節運動,幫助患者改善痛症。
拉筋按摩 紓緩腰背痛
另外,不少長者都有腰背痛。長期姿勢不良、背部肌力弱,下腰椎第四、五節容易有骨刺,令周邊組織發炎,引起坐骨神經痛。由於長者椎間盤水分比較少,有可能出現脊椎擠壓。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的神經線,如果脊椎或肌肉繃緊受壓,會出現腰痛、腳痛和腳部麻痹。「物理治療師會先處理急性的傷患,之後要持之以恆做強化腰背運動和拉筋,避免復發。」
何淑玲續指,大部分腰骨痛都可以避免。如出現急性痛症,應找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處理;若只是普通腰骨痠軟,譬如行路行得久或之後感到腰骨痠痛,大多是因為肌肉較弱和繃緊,可以做拉筋運動放鬆或按摩紓緩。
4式雙人運動 每日15分鐘趕走痛症
註冊物理治療師何淑玲設計了4式雙人運動,每日約花15分鐘,透過活動關節、強化肌肉、鍛煉平衡和增加肌肉柔韌度,改善身體痛症。在母親節孖住阿媽一齊做,子女亦可以當做預防痛症的運動。

(黃志東攝/影片截圖) ■第一式:強化膝關節
做法:
- 背對背站立,腰背緊貼健身球(可用枕頭代替)
- 雙腳分開至肩寬
- 微微蹲下,屈膝約45度
- 慢慢起身,重複動作
- 連續做3分鐘
注意:膝關節不要超越腳尖
◆進階版
目的:如第一式體力能應付,可加入旋轉動作,強化四頭肌,活動腰、肩、頸
做法:
- 背對背站立,腰背緊貼健身球/枕頭
- 雙腳分開至肩寬,雙手持普拉提球(可用水樽代替)
- 微微蹲下,屈膝約45度
- 下盤保持穩定
- 向左轉以雙手傳球,對方右轉雙手接球
- 連續做2分鐘,換邊再做
注意:膝關節不要超越腳尖
■第二式:鍛煉腹肌、強化膝關節
做法:
- 二人腳對腳平躺
- 互相貼着腳板
- 雙手放頸後,慢慢用腰力蜷腹
- 維持蜷腹動作,保持呼吸
- 雙腳懸空踏單車,持續3分鐘
注意:下背貼地,頸部不要過前屈,避免以頸部發力
■第三式:平衡訓練、穩定關節
做法:
- 手搭着對方肩膊
- 單腳站立,另一腳掌放在大腿上
- 動作維持1分鐘
- 換邊再做
注意:腳掌不要放在膝關節
■第四式:伸展腹肌、放鬆四頭肌
做法:
- 面對面站立,媽媽右手貼着女兒左手,舉起
- 單腳站立,女兒右手提起右腳,媽媽左手提起左腳
- 用力輕輕將腳後拉
- 維持20秒,每邊做5下
注意:手握腳踝對上小腿骨,不要握腳掌
示範:註冊物理治療師何淑玲、何太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 【通波仔/搭橋】冠心病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 失眠服藥解決?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有助青少年減病發率 預防失眠6個貼士
- 【膠原蛋白】透過食物攝取、口服補充劑、塗抹攝取膠原蛋白 哪樣有效?每天攝取量多少預防骨質疏鬆?
- 【花茶功效】綠茶、紅茶、黑茶配搭玫瑰花、洛神花、蝶豆花 哪款抗氧化、減低患癌風險?營養師:沖泡花茶2點要注意
- 【更年期】跨過更年期不適 女性由4方面做起 附滋補安神處方、湯水(養生帖)
- 智慧齒可引致蛀牙、冠周炎?剥掉會面癱?解答5個關於智慧齒的疑問
- 【磨牙】長期磨蝕牙齒礙進食 致牙骱痛、頭痛 磨走琺瑯質增敏感牙齒機會 注意睡眠窒息、壓力響警號
- 踢走高脂高鈉盆菜 營養師教你改良傳統盆菜 「營」春接福
- 【「營」牛年】留守家中 平安迎牛年:健康全盒、賀禮、有營網上團年飯(衛生處方)
- 新冠疫情下老中幼留家抗疫少運動? 物理治療師教你4個簡易運動 強肌肉、心肺功能
【明報專訊】還有6天就是母親節,受疫情影響,難以跟媽媽出外慶祝?不如一齊留在家中,孖住阿媽做運動啦!媽媽辛勞持家,身上總有不少勞損痛症。註冊物理治療師何淑玲伙拍65歲何媽媽,示範有助改善和預防痛症的運動,在母親節為媽媽送上健康!
肌肉強度低 增關節壓力
媽媽每天買餸煮飯做家務,一年365日年中無休,關節肌肉長期勞損,隨着年紀增長,出現不同程度退化。註冊物理治療師何淑玲(Horlick)表示,關節隨年月日的活動,當修復過程減慢,會變成痛症或發炎。50歲後,若運動量不足、肌肉強度低,關節的壓力便會增加,容易引起膝痛、肩膊痛和腰痠背痛。
膝關節炎 紅腫發熱變形
在長者中,退化性關節炎最常見於膝部。行樓梯、蹲下起身都會增加膝關節壓力,如果出現軟骨磨蝕、大腿四頭肌力不足,行路時體重壓着膝關節,容易造成膝關節炎。何淑玲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膝部紅腫發熱,嚴重會關節變形。最好在二三十歲開始鍛煉四頭肌和膕繩肌,增強關節穩定。
舉手反手繃緊 或五十肩
肩膊痛亦是長者常見痛症,其中肩周炎普遍出現在50歲以上,所以又名「五十肩」。如果發覺舉高手、反手扣胸圍時,感到肩膊僵硬和繃緊,有可能患上肩周炎。肩關節囊發炎,導致肩膊活動受影響。肩膊曾經受傷、跌倒脫骱、骨折或筋腱炎患者,都較容易患上肩周炎。物理治療師會按照患者情况,利用超聲波、電療、針灸,加上橡筋帶配合關節運動,幫助患者改善痛症。
拉筋按摩 紓緩腰背痛
另外,不少長者都有腰背痛。長期姿勢不良、背部肌力弱,下腰椎第四、五節容易有骨刺,令周邊組織發炎,引起坐骨神經痛。由於長者椎間盤水分比較少,有可能出現脊椎擠壓。坐骨神經是人體最長的神經線,如果脊椎或肌肉繃緊受壓,會出現腰痛、腳痛和腳部麻痹。「物理治療師會先處理急性的傷患,之後要持之以恆做強化腰背運動和拉筋,避免復發。」
何淑玲續指,大部分腰骨痛都可以避免。如出現急性痛症,應找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處理;若只是普通腰骨痠軟,譬如行路行得久或之後感到腰骨痠痛,大多是因為肌肉較弱和繃緊,可以做拉筋運動放鬆或按摩紓緩。
4式雙人運動 每日15分鐘趕走痛症
註冊物理治療師何淑玲設計了4式雙人運動,每日約花15分鐘,透過活動關節、強化肌肉、鍛煉平衡和增加肌肉柔韌度,改善身體痛症。在母親節孖住阿媽一齊做,子女亦可以當做預防痛症的運動。
■第一式:強化膝關節
做法:
- 背對背站立,腰背緊貼健身球(可用枕頭代替)
- 雙腳分開至肩寬
- 微微蹲下,屈膝約45度
- 慢慢起身,重複動作
- 連續做3分鐘
注意:膝關節不要超越腳尖
◆進階版
目的:如第一式體力能應付,可加入旋轉動作,強化四頭肌,活動腰、肩、頸
做法:
- 背對背站立,腰背緊貼健身球/枕頭
- 雙腳分開至肩寬,雙手持普拉提球(可用水樽代替)
- 微微蹲下,屈膝約45度
- 下盤保持穩定
- 向左轉以雙手傳球,對方右轉雙手接球
- 連續做2分鐘,換邊再做
注意:膝關節不要超越腳尖
■第二式:鍛煉腹肌、強化膝關節
做法:
- 二人腳對腳平躺
- 互相貼着腳板
- 雙手放頸後,慢慢用腰力蜷腹
- 維持蜷腹動作,保持呼吸
- 雙腳懸空踏單車,持續3分鐘
注意:下背貼地,頸部不要過前屈,避免以頸部發力
■第三式:平衡訓練、穩定關節
做法:
- 手搭着對方肩膊
- 單腳站立,另一腳掌放在大腿上
- 動作維持1分鐘
- 換邊再做
注意:腳掌不要放在膝關節
■第四式:伸展腹肌、放鬆四頭肌
做法:
- 面對面站立,媽媽右手貼着女兒左手,舉起
- 單腳站立,女兒右手提起右腳,媽媽左手提起左腳
- 用力輕輕將腳後拉
- 維持20秒,每邊做5下
注意:手握腳踝對上小腿骨,不要握腳掌
示範:註冊物理治療師何淑玲、何太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 【通波仔/搭橋】冠心病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 失眠服藥解決?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有助青少年減病發率 預防失眠6個貼士
- 【膠原蛋白】透過食物攝取、口服補充劑、塗抹攝取膠原蛋白 哪樣有效?每天攝取量多少預防骨質疏鬆?
- 【花茶功效】綠茶、紅茶、黑茶配搭玫瑰花、洛神花、蝶豆花 哪款抗氧化、減低患癌風險?營養師:沖泡花茶2點要注意
- 【更年期】跨過更年期不適 女性由4方面做起 附滋補安神處方、湯水(養生帖)
- 智慧齒可引致蛀牙、冠周炎?剥掉會面癱?解答5個關於智慧齒的疑問
- 【磨牙】長期磨蝕牙齒礙進食 致牙骱痛、頭痛 磨走琺瑯質增敏感牙齒機會 注意睡眠窒息、壓力響警號
- 踢走高脂高鈉盆菜 營養師教你改良傳統盆菜 「營」春接福
- 【「營」牛年】留守家中 平安迎牛年:健康全盒、賀禮、有營網上團年飯(衛生處方)
- 新冠疫情下老中幼留家抗疫少運動? 物理治療師教你4個簡易運動 強肌肉、心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