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肝炎與肝癌】 換肝不易 「保」肝要由防炎做起

分享此內容:

肝炎與肝臟移植似是兩碼子的事,但兩者關係其實十分密切。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陳詩正醫生指出,由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等引起的嚴重肝病,是導致本港病人需要進行肝臟移植的主因之一,因此要保護自己的肝臟,便要提防感染肝炎。

在香港,每年約進行六十至七十宗肝臟移植手術,當中大多數都與肝炎有關。

肝癌,養和醫院陳詩正醫生
養和醫院陳詩正醫生表示,慢性肝炎可破壞肝臟功能及引起肝癌,病人因而需要接受肝臟移植以保住性命。

陳醫生解釋,肝炎病毒會持續破壞肝臟,肝細胞於是不斷重生,「過程中發生分裂出錯,便有機會製造一些不正常的癌細胞」,因此乙肝攜帶者患肝癌風險較非帶菌者高達 200 倍,而乙肝及丙肝等可帶來長遠影響的肝炎病毒則屬於有致癌風險的過濾性病毒。

 

他稱,除了致癌外,慢性肝炎亦可引起肝硬化,當硬化嚴重時會令肝功能喪失導致肝衰竭,炎症急性發作更可引起暴發性肝衰竭,可以威脅病人性命,「肝臟失去功能令人生存不到,故需要接受移植」。幸而隨著乙肝疫苗的廣泛應用,港人的乙肝帶菌率由過去約 14% 下降至近年的 8% 至 9% 。

 

現時移植手術所用的肝臟,約一半來自遺體捐贈,另一半則來自活體捐贈。而香港在肝移植技術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開創先河於九六年進行全球首個成人右肝活體移植手術。

陳醫生指出,過去醫生會切出約佔肝臟三分一體積的左肝進行移植,但有時捐贈者的體型較細,例如身形瘦小的太太要捐肝給丈夫,若用左肝進行移植,受贈者可能會「唔夠使」,導致移植失敗,這時使用體積較大的右肝會較適合,但切除更大面積的肝臟,捐贈者要承受更大風險,引起道德爭議,醫生必須平衡當中的風險和得益。

 

現時醫生處理移植器官的技術更為成熟,無論是屍肝還是活肝進行肝臟移植,成功率也很高。然而,捐贈者始終承受一定風險,故必須合乎資格要求,包括生理及心理健康亦是考慮因素,體格不佳、患有長期疾病、嚴重脂肪肝或肝炎帶菌者等也不能捐肝。

 

陳醫生期望將有更多人願意在死後捐出肝臟,為有需要的病人帶來更多生機,但活肝移植仍不能缺少,因為有些肝衰竭的病人病情急切無法等候,又或因腫瘤太大而無法輪候屍肝。有關器官捐贈的詳情,可瀏覽 www.organdonation.gov.hk

已患有乙肝病人亦要多加留意病情及悉心「護肝」,若能將乙肝病情控制得好,出現肝硬化或出現癌變的機會也會減低。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