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約三成人口有高血壓,大部分患者都沒有明顯徵狀,直至出現併發症如中風、心臟病等才發現自己患有高血壓。患者主要透過改善生活習慣,包括健康飲食和做適量運動等方式來控制血壓,需要時也會獲處方降血壓藥物。然而,部分患者服藥後血壓依然高企,也會因為副作用等問題無法長期服用藥物,致血壓難以維持正常水平,近年醫學界研發用微創手術方式,希望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壓。
對付頑固高血壓 慎防併發症 難單以服藥控制
養和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黃曜東醫生表示,高血壓會導致動脈血管內壁增厚和硬化,血管變得狹窄令血液流經動脈時的阻力增加,長遠會影響心臟、腎臟的血液循環,甚至會引起眼睛視網膜病變。為控制血壓,醫生會因應患者情况,建議不同的抗高血壓藥物,較嚴重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多於一種藥物。
不過,黃醫生指出,有些病人服藥後仍未能有效地控制血壓,又或會出現頭暈、頭痛等副作用,也有患者特別是較年長人士難以依循醫生的指示準時服用多種藥物,導致血壓的控制未如理想,便可考慮進行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
相關閲讀:【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交感神經過度活躍 致高血壓
黃醫生解釋,人體內的交感神經系統(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和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會自動相互調節,控制全身血管的彈性及收縮。例如當緊張時,便會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出現血管收縮、心臟大力泵血、呼吸加快等進入作戰狀態般的反應,同時分泌更多腎上腺素,令血壓上升。交感神經分布在人體多個位置,其中腎血管表面和腎血管壁最為集中,醫學界早在近100年前已開始研究切斷交感神經以治療高血壓,但由於當時的手術風險高而且不一定成功,所以一直主要用藥物控制血壓。
微創消融術 阻截腎動脈交感神經
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是透過消融腎動脈的交感神經,減低交感神經系統的活躍程度,從而減少血管過分收縮,令血壓下降。過程中病人會接受局部麻醉,好像做「通波仔」般,醫生會經腹股溝橈動脈置入一條捲曲形狀的膠導管至腎動脈,導管的前端有4個金屬點緊貼腎動脈的血管壁,當導管到達腎血管後,金屬點可發出射頻能量消融交感神經。一般每邊腎動脈需要消融20點,需時約10分鐘,而整個治療過程約45分鐘。
接受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後,大部分病人的血壓在兩至3個月內有明顯下降,並在半年至1年後漸趨穩定。黃醫生引述一項跟進病人3年的大型研究顯示,術後病人的上壓平均下降20多毫米汞柱 (mmHg),下壓則下降了10多毫米汞柱 (mmHg),而且效果可維持3至4年。
相關閲讀:隱源性腦中風年輕人高危?拆解5大隱藏病因 對症下藥減再中風風險
約七至八成病人術後有效控制高血壓
然而,腎動脈交感神經阻斷術並非對所有病人有效,黃醫生指根據其臨床經驗,30名接受此手術的病人,約七至八成病人的血壓在術後有所改善,成功率與全球研究的數字吻合,但仍有兩至三成沒有明顯效果,估計病人高血壓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交感神經過度活躍,還有其他原因。此外,手術過程亦存在一定風險,有機會刺穿血管,或者導致腎血管阻塞,因此病人在術後半年至1年需要進行超聲波或磁力共振掃描檢視血管,不過這些併發症十分罕見。
定期量血壓 持續血壓高企及早求醫
黃醫生提醒,高血壓會對血管內壁造成損傷,當血管不斷受損,便會造成血管壁組織增生和慢性發炎,令血管硬化、失去彈性,亦即是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增加患上中風、冠心病等風險。因此,他建議應定期量度血壓,若發現血壓持續高企,便應及早求醫,積極實行健康生活習慣,以防高血壓問題繼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