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對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柏金遜症等存有恐懼,不少人更將初期病徵視為正常老化的現象,令患者錯過接受診斷和治療的黃金期。4月11日是世界柏金遜症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大家對柏金遜症和認知障礙症認識有多少呢?簡單地說,柏金遜症屬腦神經功能退化的疾病;至於認知障礙症,則主要是由於腦部出現病變,腦細胞受損導致腦功能衰退……本港人口持續高齡化,銀髮族的健康問題備受重視,不少長期病患者的家人或照顧者更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和擔憂,箇中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樣不容忽視。
了解柏金遜初期徵狀 及早察覺接受治療
身邊家人善忘的程度已直接影響生活?其行為性情突變、對本來的嗜好失去興趣?他們難以表達所想甚至對天氣和時間等失去判斷能力?愈早發現異常,盡早就醫接受評估,就能及早進行相關治療及訓練,有助減慢病情發展速度。
【便秘】手震、便秘 兼睡夢中叫嚷揮拳 可能與柏金遜症有關?
柏金遜症是繼認知障礙症後,第二常見的腦神經細胞退化疾病,估計本港每100名65歲以上的長者中,便有一人患上柏金遜症。患者除了有手震、行動遲緩等症狀,亦可能出現便秘、睡夢中會叫嚷和揮拳踢腳等非典型症狀,患者若能及早發現,以及接受適當治療,壽命其實與同齡人士相若。
【認知障礙vs柏金遜】認知障礙症警號明顯 留意6個異常舉動 及早發現接受治療
研究發現一般人在30至40歲踏入中年開始,腦部會逐漸出現退化徵狀。年紀愈大,其退化情况可能加劇,更有機會演變為認知障礙症……究竟認知障礙症患者在生活中會如何表現異常?文內6個舉動家人或照顧者必須多加注意!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腦疾問題切勿掉以輕心
長者記憶力突然變差?情緒有所轉變?手震、行動變得緩慢?切勿掉以輕心!可能這是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或柏金遜症找上門的先兆,患者家人或照顧者切勿混淆,更勿因此錯過了治療或有效控制病情的時機……
認知障礙症有真有假? 及早評估治療 增根治機會 減退化速度
年紀大記性轉差、退化就必定是認知障礙症?未必!原來有約5至10%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是由腦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假性認知障礙症」,同樣會出現認知能力問題,若能及早發現及接受治療,是可以根治問題。不過,一旦錯過治療時機,則有可能由假性變為真正的認知障礙症。究竟如何分辨?有哪些治療方法有助減退化速度呢?
延緩退化 從日常訓練及生活習慣做起
若家人或身邊人確診柏金遜症或認知障礙症時,難免感到擔憂,原來除了接受適當的療程外,亦可透過日常生活進行鍛練,例如玩遊戲、陪伴做運動、執屋、改變飲食習慣等,有助延緩病情惡化速度。
柏金遜症影響口肌 說話困難 言語治療訓練助改善
高達80%的柏金遜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言語障礙,較多患者在初期會先出現聲線不足和沙啞的問題,之後會逐漸出現咬字不清晰、缺乏聲調高低變化、說話不流暢等,加上由於面部肌肉僵硬而導致缺乏表情,這些問題均會令患者較難清楚表達真正的意思和情緒,容易造成別人的誤解……
延緩認知障礙症患者退化速度 照顧者貼士:陪伴做運動、執屋都有用
當有患者確診認知障礙症時,不僅患者本人會擔心,相信其家人亦會絞盡腦汁為未來如何給予適切照顧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作好準備,同時亦希望能夠盡力延緩這個不能逆轉的病症。究竟家人可以怎樣做呢?原來小至日常陪伴做運動,大至「執屋」有助減低患者跌倒的風險,都對患者有幫助!
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 職業治療師:早發現、早訓練 助患者延緩退化
透過遊戲、拼圖或其他腦部訓練,或許能有助認知障礙症患者減慢記憶力衰退或其他精神問題。因此早發現、早訓練,可有助延緩病情惡化速度,而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需接受相應的職業治療訓練,更能達至最佳訓練效果。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患者拒進食?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如何能避免成為認知障礙症的高危人士呢?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形態,能有效降低不少於四成的認知障礙症風險。有醫生不單止希望藉此飲食喚回患者的食慾,更希望大家也來試試地中海飲食的健康模式。
調整心態 照顧者適時為心靈「減磅」
一個人患病,影響的往往不止是自己,患者家人同樣面對着照顧、溝通、身心健康上的壓力;而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病情往往持續多年,照顧者所付出的心力和時間是以年去計算,苦况不足為外人道……當各種負面情緒湧現,自身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病者的身體和自理能力逐漸衰退,甚至完全依賴其他人照顧時,照顧者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各種負面情緒湧現,自身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照顧者如欲長時間照顧患者,疏理自己的情緒、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是重要的一環。
「雙老」悲歌 另一半腦退化 「她不再是她」 照顧辛酸
「她已走了,她不再是原來的她了。」七旬長者張先生(化名)眼泛淚光,在一次輔導過程中,細訴照顧患有認知障礙症太太過程的辛酸及無奈。從前溫文爾雅、知書識禮的張太太,病發後變得暴躁,甚至用上粗言穢語。太太已無法記起張先生,張先生也感到她已不是自己認識的另一半……
認知障礙 慈父變躁爸 及早應對減重擔
「以往的爸爸,無論面對什麼事都不會大發脾氣。在家裏他是一家之主,可以把家裏的大小事務處理得妥妥當當;半年前他開始因為大大小小,他覺得難以處理的瑣事而大發雷霆,最嚴重一次他把桌上的杯全掃在地上。」面對和以往很「不一樣」的爸爸,陳小姐和陳老太感到肩上擔子愈來愈沉重,因為陳伯不單記憶力減退,還失去以往的好脾氣……
專題系列文章
- 懶理運動疼痛受傷?或致後遺症難逆轉 正視運動創傷治療 成復健關鍵
- 腰背痛?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多男性30歲前病發 惡化恐全身硬直
- 【通波仔】了解兩款新式支架:可體內降解支架 血管恢復自然功能適應血壓
- 倒及牙加劇牙齒磨損 影響咀嚼、面部骨骼發育兼外觀 了解3種矯齒方法
- 新一代薄血藥 減嚴重出血風險 增預防中風能力 病人毋須刻意戒口
- 玩滾軸溜冰減肥勝游水慢跑?協調全身肌肉 提高消脂身形fit
- 新手媽媽擔心奶量不足?乳房脹痛如何紓緩?婦產科專科醫生拆解母乳餵哺成功關鍵
- 腺樣體發炎肥大可致兒童上呼吸道阻塞 港12歲發病率高
- 重型地中海貧血患者 長期輸血需「去鐵」 移植臍帶血可根治?
- 牙科照X光檢查輻射量有幾多?照得多患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