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天文台昨日錄得有紀錄以來最高溫5月,多人行山遠足時疑因酷熱天氣導致不適。昨日早上11時許,一名72歲麥姓老翁在西貢橋嘴洲行山時,疑因中暑頭暈,其後跌倒受傷,仍然清醒,由飛行服務隊直升機送往東區醫院治理;一名26歲男子昨日中午12時許由屯門青雲路行往菠蘿山時疑中暑不適,直升機將他送往灣仔,再由救護車送院。截至昨晚6時,消防處合共接獲最少17宗攀山拯救召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昨日提醒市民採取適當措施預防中暑及曬傷,戶外活動時應帶備及補充大量水分,避免飲用酒精類或含咖啡因飲品,以減少水分流失,並穿著淺色、寬鬆及通爽的衣物,減少吸熱,方便身體排汗及散熱。身邊有人熱衰竭或中暑應怎麼辦?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接受明報網站訪問,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相關文章:夏天行山練「烈陽神功」?做足5招免中暑
中暑、熱衰竭怎麼辦?從症狀分辨
夏天炎熱,無論是在戶外或室內,都有機會中暑。當人體不能有效控制體溫,就有機會出現熱衰竭,嚴重可致中暑,若不及時降溫及急救更會有生命危險。當身邊有人熱衰竭或中暑應怎麼辦?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接受明報網站訪問,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徵狀
熱衰竭:面色蒼白、大量出汗、感到暈眩及不適等
中暑:皮膚潮紅發熱、因熱力困在體內無法排出汗、暈眩,甚至休克等
相關文章:【頭暈】暈眩原因多 月經痛? 低血鈉? 心臟有問題? 臨床問診助找出致暈元兇(附緊急應變方法)
熱衰竭處理4步驟
1. 先將患者帶到陰涼地方,並致電999召救護車。
2. 看患者徵狀:熱衰竭一般因缺失水分或電解質(鹽分)而出現,徵狀包括面色蒼白、大量出汗、感到暈眩及不適等。
3. 如患者清醒,宜先給予飲料以補充水分及鹽分,並為患者降溫。
降溫方法包括:用扇撥涼或吹風扇、除去患者衣物、向患者灑水,以及用濕毛巾或以毛巾包裹的冰袋置於患者頸側及腋下。如無冰袋,可用以毛巾包裹的冰凍飲料取代。
4. 救護人員來到後,向救護人員交代已為患者做過的處理方法。
【注意】切勿為患者過度降溫,如患者出現顫抖,應立即停止降溫並為患者保暖。
中暑處理4步驟
1. 將患者帶到陰涼地方,並致電999召救護車。
2. 看患者徵狀:中暑徵狀包括皮膚潮紅發熱、因熱力困在體內無法排出汗、暈眩,甚至休克等。
3. 盡快為患者降溫,降溫方法包括用扇撥涼或吹風扇、除去患者衣物、向患者灑水,以及用濕毛巾或以毛巾包裹的冰袋置於患者頸側及腋下。如無冰袋,可用以毛巾包裹的冰凍飲料取代。
4. 救護人員來到後,向救護人員交代已為患者做過的處理方法。
文:何芍盈
專家:遠足應選早10時前午4時後
攀山專家鍾健民表示,昨日遠足時亦有感「周圍都好熱」,認為在酷熱天氣下,氣溫高、風較少,市民若選擇郊遊遠足,應選擇早上10時前或下午4時後的時段,避免烈日當空、氣溫最高的時間上山。他又表示,酷熱天氣下遠足,除了要補充足夠水分之外,亦可選擇接近山澗、近海的地點,又稱即使有樹遮蔭,但如果風較少,仍會感到焗促。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昨日提醒市民採取適當措施預防中暑及曬傷,戶外活動時應帶備及補充大量水分,避免飲用酒精類或含咖啡因飲品,以減少水分流失,並穿著淺色、寬鬆及通爽的衣物,減少吸熱,方便身體排汗及散熱。
專題系列文章
- 拆解急性與慢性鼻竇炎成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炎症嚴重可損視力致腦膜炎
- 【平安藥包】外出旅行必備 藥劑師列舉藥物清單:止痛退燒、腸胃不適、止暈、急救包……
- 「鎂」助眠神器?塗抹皮膚放鬆肌肉一秒入睡?拆解「鎂」功能及食物攝取
- 眼痛警號不容忽視或眼睛發炎?急性青光眼?低頭族必做護眼「20-20-20法則」
- 長者無故頻跌倒 沒先兆跌後「全無感覺」 小心或潛藏腦出血…
- 紓緩鼻敏感 抗組織胺效用副作用、噴鼻劑、洗鼻3步驟知多啲
- 諾如病毒康復者糞便帶病毒可達2周?營養師:腸胃炎期間7個飲食注意
- 爆肺興肺纖維化有關?氣喘咳嗽胸口不適病徵難辨?
- 質子治療精準應對兒童癌症 減少長遠後遺症及對發育的影響
- 嵌甲/倒甲、捲甲、灰甲有分別?足病診療師:小心剪腳甲選鞋6個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