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明報專訊】(編者按: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楊漢賢表示,隨着氣候持續暖化,預計今年全年的平均氣溫偏高,較大機會達最高氣溫紀錄首10位。他今早(29日)於港台《千禧年代》表示,現時熱帶氣旋瑪娃外圍下沉氣流影響,預料華南沿岸未來幾日的天氣會持續酷熱,早上氣溫有可能達至極端程度,展望未來數日的氣溫會繼續酷熱,特別是30日及31日,本港市區氣溫或達34度或以上,新界有機會高兩三度,呼籲市民應提高警惕,做好防暑措施。)
身邊有人熱衰竭或中暑應怎麼辦呢?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採取適當措施預防中暑及曬傷,戶外活動時應帶備及補充大量水分,避免飲用酒精類或含咖啡因飲品,以減少水分流失,並穿著淺色、寬鬆及通爽的衣物,減少吸熱,方便身體排汗及散熱。另外,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曾接受明報網站訪問,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相關文章:夏天行山練「烈陽神功」?做足5招免中暑
中暑、熱衰竭怎麼辦?從症狀分辨
夏天炎熱,無論是在戶外或室內,都有機會中暑。當人體不能有效控制體溫,就有機會出現熱衰竭,嚴重可致中暑,若不及時降溫及急救更會有生命危險。當身邊有人熱衰竭或中暑應怎麼辦?香港紅十字會急救訓練經理戴穎嫻接受明報網站訪問,教大家分辨患者是熱衰竭還是中暑,並按4個步驟處理。
徵狀
熱衰竭:面色蒼白、大量出汗、感到暈眩及不適等
中暑:皮膚潮紅發熱、因熱力困在體內無法排出汗、暈眩,甚至休克等
相關文章:【頭暈】暈眩原因多 月經痛? 低血鈉? 心臟有問題? 臨床問診助找出致暈元兇(附緊急應變方法)
熱衰竭處理4步驟
1. 先將患者帶到陰涼地方,並致電999召救護車。
2. 看患者徵狀:熱衰竭一般因缺失水分或電解質(鹽分)而出現,徵狀包括面色蒼白、大量出汗、感到暈眩及不適等。
3. 如患者清醒,宜先給予飲料以補充水分及鹽分,並為患者降溫。
降溫方法包括:用扇撥涼或吹風扇、除去患者衣物、向患者灑水,以及用濕毛巾或以毛巾包裹的冰袋置於患者頸側及腋下。如無冰袋,可用以毛巾包裹的冰凍飲料取代。
4. 救護人員來到後,向救護人員交代已為患者做過的處理方法。
【注意】切勿為患者過度降溫,如患者出現顫抖,應立即停止降溫並為患者保暖。
中暑處理4步驟
1. 將患者帶到陰涼地方,並致電999召救護車。
2. 看患者徵狀:中暑徵狀包括皮膚潮紅發熱、因熱力困在體內無法排出汗、暈眩,甚至休克等。
3. 盡快為患者降溫,降溫方法包括用扇撥涼或吹風扇、除去患者衣物、向患者灑水,以及用濕毛巾或以毛巾包裹的冰袋置於患者頸側及腋下。如無冰袋,可用以毛巾包裹的冰凍飲料取代。
4. 救護人員來到後,向救護人員交代已為患者做過的處理方法。
文:何芍盈
專家:遠足應選早10時前午4時後
攀山專家鍾健民表示,昨日遠足時亦有感「周圍都好熱」,認為在酷熱天氣下,氣溫高、風較少,市民若選擇郊遊遠足,應選擇早上10時前或下午4時後的時段,避免烈日當空、氣溫最高的時間上山。他又表示,酷熱天氣下遠足,除了要補充足夠水分之外,亦可選擇接近山澗、近海的地點,又稱即使有樹遮蔭,但如果風較少,仍會感到焗促。
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昨日提醒市民採取適當措施預防中暑及曬傷,戶外活動時應帶備及補充大量水分,避免飲用酒精類或含咖啡因飲品,以減少水分流失,並穿著淺色、寬鬆及通爽的衣物,減少吸熱,方便身體排汗及散熱。
- 新冠每半年出現高峰?孔繁毅:抗體每6個月下跌 料市民反覆感染 高峰或變弱
- 【中暑症狀】持續高溫中暑怎麼辦?與熱衰竭有分別?急救導師教路:4個處理步驟
- 【減脂增肌妙法】生酮、低糖戒碳水化合物無助增肌?營養師教路負重訓練前後飲食須知
- 睇片健身學瑜伽減肥增肌? 醫生提醒網上影片忌盡信 運動要適當適量
- 【世界無煙日】電子煙禍害如傳統煙草 無助戒煙 籲尋專業協助
- 【富貴包】肩頸上肢痠痛勞損 長期低頭機不離手 3大隱患
- 【新冠後遺症】中大研口服微膠囊活菌配方助紓緩長新冠 最少5徵狀明顯改善
- 【祛濕】夏天濕氣重人乏力 少食甜點生冷 3招祛濕調養脾胃不適(附藥膳調理湯水。養生帖)
- 【肌少症】肌肉質量變差致行動困難易跌倒 簡易強肌力動作 逆轉有法
- 【黃麴毒素】常見發霉花生小米穀物中 可致慢性中毒 肝硬化及肝癌元兇之一(瘤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