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是扶正祛邪。扶正,即輔助人體正氣,相當於西醫學的增强免疫力;祛邪,是指祛除病原、致病因子或其他環境因素。中醫治療癌症,強調整體觀念,既重視祛邪,更重視扶正,即是輔助身體免疫力去對抗癌病。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中醫多種療法 可配合西醫療程
中醫治療有很多不同手段,不單處方中藥,還有針灸、耳穴、推拿、拔罐、食療、運動等。所以在西醫治療期間,中醫可作一些取捨來配合,例如化療期間不宜服用中藥,可以用食療、針灸或耳穴等方法,作為紓緩輔助治療。中醫的癌症治療可貫穿治療各個階段,增強患者抵抗能力,對抗癌症。
其中食療及穴位按壓,病人及家人都較容易掌握。《黃帝內經》中提到「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等記載,「食療」是通過飲食方法,把各種各樣食物互相配合,達到強身健體和防病治病目的,即「藥食同源」。中醫認為食物與藥物一樣,具有特殊性味功效;要了解各種食物特性,然後配合疾病症狀,便可發揮有效治療。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