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累了,總想回家;找到美好的東西,總想第一時間回家與家人分享,家常在我們心中。當走到生命最後階段,許多長者需入住安老院舍,院舍就成為他們第二個家。因此不少安老院舍名稱用上「家」字,英文用senior home。如果院舍服務完善、護理人員專業又體貼、環境舒適寧靜,長者就可安享晚期生活,不少人甚至希望在熟悉和安心的「家」裏與家人道別,無憾地離世。
穿梭院舍醫院 飽受折騰
然而,2017年立法會文件顯示,每年本港約有40,000至45,000人死亡,其中近八成是65歲以上長者,93%在醫院過身。很多長者在晚期經常穿梭於院舍和醫院之間,自己和家人身心均飽受折騰,最終在醫院過身,院舍終老的意願無法實現。
香港部分安老院舍,鼓勵長者選擇在院舍終老,並安排家庭會議,共同決定長者臨終階段的照顧方法,包括不會召喚救護車送醫,也不接受心肺復蘇搶救、插喉並接駁呼吸機、抽血、輸血等,而是在院舍安靜地終老。這既可避免長者飽受煎熬,而且按法例註冊的護養院,其主診醫生可在院舍簽署死因醫學證明書。
註冊護養院 可簽死因醫學證明書
早於2000年,基督教靈實協會轄下的靈實護養院(下稱護養院)已推出「安享終老院舍中」服務,讓長者選擇是否在院舍這個「家」離世,成為晚期長者接受醫院治理以外的另一選擇。跨專業團隊,包括醫生、護士、社工、治療師、院牧及前線健康服務員,負責長者及其家人在整個臨終照顧過程的需要,關顧他們身、心、社、靈需要,讓長者在熟悉環境中、院舍員工陪伴下,平靜度過生命倒數階段。
「安享終老院舍中」服務概念是由一名同事提出,她在英國一家提供院舍終老計劃的機構短期工作時,見證一個老伯伯坐在院舍沙發上安詳離世,就將這個創新概念帶回香港。當時護養院員工戰戰兢兢,擔心資源有限下,如何護理臨終長者、處理遺體、照顧家人感受、提供哀傷輔導,這些都是重大挑戰。但在各方努力下,難題逐一解決,打開「安享終老院舍中」服務之門。
最令我意外的是,當向院友家屬提出推行這個服務時,很快便得到他們信任和支持,家屬同意讓長者在護養院離世,在平靜及舒適環境中,陪伴長者至呼吸最後一口氣。這對家人來說是一種安慰。
「院舍終老」減住院 省3億公共開支
靈實護養院不時探討「安享終老院舍中」服務,曾做過一項研究,比較參與服務的長者在離世前一年住院日數及晚期照顧開支與一般長者的分別。結果發現,服務可讓長者減少離世前住院日數,節省高達3億元的公共晚期照顧開支。
由此可見,「安享終老院舍中」服務不但能實現院友在院舍終老的意願,亦使公共資源運用得更具成本效益。護養院希望配合政府未來改善晚期照顧方向,繼續實踐及改善,將服務推展至其他院舍;亦希望藉今次研究,鼓勵業界及社會關注長者晚期生命質素,一同推出類似服務。
服務至今推行19年,共有125名院友在護養院離世。長者在熟悉、寧靜環境中及熟悉員工照顧下,在自己的牀上離世,家屬可在餘下時間自然地與長者盡訴心中情,彼此心靈得以釋懷,為生老病死這條人生必經之路建立完美終站,對去者、留者及護養院來說,都是一種福氣。
文:林玉貞(基督教靈實協會靈實護養院前任營運總經理)
專題系列文章
- 及早治療高血壓 減心血管疾病風險
- 保留維他命C 處理蔬果兩大忌:長時間浸洗、熱力 小心攝取過量腎結石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痛症】坊間拉腰治療?電熱棒?特效紓痛精油?慎防跌入「高科技」陷阱
- 【突然離世】喪親之痛難放下 以聆聽和陪伴作安慰 學會擴闊生命 令哀傷「縮小」
- 【帶氧運動】霹靂舞常見旋轉、倒立 頸背腰上肢易受傷 考驗全身肌肉運用
- 癌症基因檢測 到底測什麼?抽取腫瘤樣本 vs. 抽血檢驗(瘤言情深)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失眠】長期睡眠不足令人煩躁生痱滋暗瘡 嚴重可致眩暈抑鬱 中醫:6個安眠建議
-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