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心實意:院舍終老 去者無牽掛 留者無遺憾

分享此內容:

實心實意:院舍終老 去者無牽掛 留者無遺憾
舒適安寧——「安享終老院舍中」服務,希望晚期長者可以在熟悉環境中,在家人陪伴下,舒適安寧地離世。(keko-ka@iStockphoto)

【明報專訊】一天,護養院內的長者和護理人員,看見一個很感人的畫面:一位長者的太太每天都很細心地協助丈夫進食,這天她如常把食物一匙一匙地送到丈夫嘴裏,他慢慢吃着吃着,然後緩慢地閉上眼睛,安然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晚期長者離世時舒適安寧,家人懷着平靜的心與年老至親度過最後歲月,是靈實護養院19年前開展「安享終老院舍中」服務的初心。

服務推展初期,對於讓長者在安老院舍自然死亡,不送進醫院搶救的做法,大部分家屬、前線護理人員、業界以至整個社會,都尚未準備好去接受。但意想不到的是,上一代長者卻勇於面對死亡,可能因為他們年輕時曾經歷戰亂,或者他們昔日在家鄉見慣老人於家中離世,所以對自然死亡的接受程度較高。有些經常出入醫院的長者,對院友離世處之泰然:「我喺醫院時,有一次第二朝瞓醒,隔離牀嗰個已經去咗!」甚至有長者說:「如果我可以瞓瞓下就走咗都幾好吖!」

 

部分家屬不容自然死亡

當護理人員與家屬談到要否把晚期長者送進醫院,以減輕其承受的折磨,有些家屬對這個選擇感到詫異,他們覺得不應輕易容許自然死亡,而是要努力搶救,而且在他們當中,不少人將死亡視為負面的事,有些人甚至害怕或逃避談及死亡。

 

互信尊重 達成共識

有鑑於此,靈實護養院會跟曾經表示願意在院舍離世的長者及其家屬商議,安排家庭會議,除長者及其家屬外,護養院院長、主診醫生、個案經理、社工、院牧等專業團隊成員均會出席,坦誠溝通。護養院會解釋長者的病情、「安享終老院舍中」服務的每個步驟和細節,以及服務優點和限制。而長者和家屬如有疑問,可即場提出,由專業人員解答。透過會議,護養院可了解長者和家屬對服務的期望,從而達成讓長者在生命晚期階段自然死亡的共識,讓雙方做好準備,確保長者其後在合適情况下,減少接受不必要的延長生命治療(life sustaining treatment),也不需再進出醫院,以免脆弱的生命屢受折騰,而他們可繼續住在護養院,由家人24小時陪在身邊,寧靜地作最後的相聚。

近年,延長生命治療與否引起不少話題和討論。「安享終老院舍中」主張減少不必要的延長生命治療,讓被確診患有不可逆轉的長期病或癌症的長者,接受自然死亡的安排。那麼,接受服務的長者及其家屬是否需要簽署同意書?「安享終老院舍中」至今服務超過120名長者,他們及其家屬都不把簽署同意書放在第一位,因為促使他們作出決定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信任,以及彼此建立的緊密關係。

再者,護養院根據多年來經驗,了解到若要求家屬簽同意書,他們反而有一種「簽紙讓家人死亡」的罪疚感,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壓力。而且院方與長者及其家屬是透過家庭會議達成共識,這已經是互信和尊重;而且在緊急關頭,有些家屬或會不忍心讓至親離開,而想將他/她送到醫院急救,即使家屬先前已承諾讓長者自然死亡,但護養院也尊重和容許他們改變主意。

有人擔心若不事先簽妥同意書,家屬會否在長者離世後,投訴護理人員不盡力搶救?說真的,在服務推行以來,護養院從未接獲家屬投訴,這證明家屬相信長者的決定是出於其最後的意願,而他們亦相信護養院給予其至親尊重、關愛及適切服務。其中一名姓王的長者(下稱王伯)因癌症復發,在2002年經常穿梭於醫院和護養院之間,他最後一次入住醫院時表現得十分抗拒,在醫院內大吵大鬧,不能平靜下來。其家人在兩天內不斷要求護養院把父親接回院舍。護養院同工商量後,與醫院商討並取得出院同意,在兩小時內將長者接回院舍照顧及安排適當的治療。

王伯回到令他安心的地方後,頓時平靜下來;兩星期後,他在護養院自己的牀上離世。王伯走最後一段路的情景,在其家人及護理人員心中,留下美麗的印記。

王伯的堅持,反映了「安享終老院舍中」服務讓長者的意願得以實踐,可以在熟悉的環境中,被熟悉的同工照顧,並在家人陪伴下離世。不僅大大減少家人的掛慮,也讓至親的遺願得以實踐,家人既安心又感激。

 

讓長者平靜地達成遺願

由此可見,護養院與晚期長者建立互信及良好關係,令院舍成為他們最後的「家」,而他們選擇「安享終老院舍中」,就是將其最後的心願,化作自己和家人的祝福。

 

文:林玉貞(基督教靈實協會靈實護養院前任營運總經理、註冊護士)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