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去一些研究均指出,改善親子相處關係、加強家庭支援、提升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建立正向情緒及彈性思維模式等,均有助預防抑鬱症。青少年在社會心理範疇內需要完成3方面的發展任務,包括:
- 尋找和澄清自我形象
- 認識和處理個人身分認同和學習建立朋輩關係
- 學習獨立自主
踏入青春期的阿泉在生理和心理上遇到很多轉變和適應。這些學習、經驗和挑戰也影響了他如何步入成年期。除了協助阿泉強化人際關係以減低寂寞感外,家長及校方可以身作則,教導青少年學習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令青少年面對挫折和失敗時,仍能抱着不批判、接納及仁慈的態度對待自己,減低焦慮情緒。
專題系列文章
- 【世界視覺日】視力下降、眼睛退化疾病多 定期驗眼查找問題 保護視力
- 2024世界精神衞生日:推動職場精神健康 (衛生處方)
- 嬰兒感染RSV可致支氣管炎、肺炎 世衛倡懷孕28周可接種疫苗 防幼兒重症
- 佛山廣州中山登革熱感染個案增 衛生防護中心:港今年逾70宗輸入佔多數
- 【流感疫苗】衛生防護中心料年底流感活躍度再上升 疫苗接種計劃26日展開
- 【精神健康】公院精神科醫生與病患1:775.4 社會壓力經濟環境未改善 料病患續增
- 美研究:新冠疫後加速腦成熟 女孩大腦皮層變薄加快逾4年 或與抑鬱焦慮有關
- 慎防侵入性乙型鏈球菌ST283 處理淡水魚後傷口發炎、發燒應即求醫 3招預防
- 【冬季流感】香港醫學會呼籲市民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 【精神健康】15歲以下青少年自殺率10年高 女生飈7倍 專家籲留意子女「功能上」轉變勿忌諱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