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跟痱滋有不同?口腔潰瘍、無痛白斑、無故出血逾兩星期未痊癒要留神 口腔癌成因、治療你要知
口腔生痱滋、小瘡,很多人會以為是平常的事,但如果長時間都未消退,甚至出現白斑,就要特別留意,因為口腔內的一粒白點,可能是口腔癌(Oral cancer)的先兆!究竟口腔癌的主要成因是什麼呢?口腔癌患者大多會出現口臭、口腔內長出小瘡,跟生痱滋又有什麼不同?
口腔癌跟痱滋有不同 成因:長期吸煙、喝酒 口腔組織受損易致口腔癌
養和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主任韋霖醫生表示,口腔癌中超過九成屬於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大多發生於舌頭,每年大約有逾200宗口腔癌新症,其他位置包括口腔黏膜、口腔底部、上顎、牙牀都有機會出現癌變。
進入明報文化館,揀選您最想重溫的社會變遷範疇集體回憶 立即投票! |
相關文章:【甲狀腺腫瘤】與大頸泡有關?出現甲亢徵狀怎辦?了解甲狀腺腫瘤的診斷及手術治療
口腔癌成因是什麼呢?
.主要是與口腔衛生欠佳和長期受到刺激有關,例如吸煙、過量喝酒、咀嚼檳榔、長期進食太熱或太辣的食物等。
.一些人的牙齒過於尖銳或歪斜,或者佩戴假牙的邊緣經常弄傷舌頭,都會引致口腔組織長期受損,從而增加口腔癌機會。
口腔潰瘍逾兩周、現白斑應立即求醫
口腔癌患者大多會出現口臭、口腔內長出小瘡。與生痱滋不同,口腔癌所引致的口腔組織變異通常沒有痛楚,而且不像痱滋般兩、三星期便痊癒。韋醫生提醒,如果發現口腔內潰瘍超過兩星期都未癒合、口腔內不明原因出血,或者出現白斑,都應立即求醫檢查清楚,特別是口腔內的白點有機會是惡性細胞,其中扁平的白斑,癌變機會是3%至6%,若白斑開始變紅並凸起的話,屬癌症的機會超過一半。
若高度懷疑病人患上口腔癌,醫生會抽取活組織化驗以作出診斷。早期的口腔癌可以透過手術切除,較大的腫瘤有機會需要在切除腫瘤及附近組織後,用身體其他組織重建被切除的範圍。病情較嚴重的,例如腫瘤超過4厘米,以及出現淋巴轉移,醫生會根據病人情况,建議手術後進行放射治療或化療。
術後發音輕微不準確 大多不影響說話
手術後由於病人口腔內有傷口及痛楚,需要依靠鼻胃管喉餵食,大約一至兩個星期後便可回復正常進食。另外不少病人擔心進行口腔癌手術後會影響說話,韋醫生指出,術後病人或會感到輕微發音不準確,間中說話說得不清晰,但大部分病人於術後6個月已能回復正常進食及說話。至於因舌癌而需要切除部分舌頭的病人,韋醫生表示,即使切除半條舌頭也不會影響說話;全舌頭切除的病人,術後亦能夠說話,只是清晰度略為遜色。
- 【乳癌】精準診斷乳癌病理分類及期數 訂個人化治療方案提升療效
- 【淋巴癌】治療期間免疫力下降 誘發肺結核病 常見病徵:咳嗽發燒夜汗體重下降(醫言有理)
- 【前列腺癌】養和研究:磁力共振導航放射治療實時偵測腫瘤 9成患者嚴重副作用大減
- 【直腸癌】研究:免疫藥物療法治直腸癌 18患者全康復 或可避免手術 專家:需再驗證
- 【胃癌】晚期已擴散胃癌存活率低?治療增選擇:新型標靶藥物、免疫治療
- 【前列腺癌】BRCA基因突變是什麼?增前列腺癌胰臟癌風險 調查:八成患癌者不知
- 【乳癌】英國研究:不育男性患乳癌風險高1倍 專家:進一步了解男性生育荷爾蒙角色
- 【罕見癌症】腺樣囊性癌可侵蝕神經線致面癱 化療、標靶藥物助延緩病情
- 【肥胖致癌】世衛報告指歐洲33%兒童59%成年人超重 每年料逾120萬人死亡與肥胖有關 體重升致最少13種癌症
- 血癌患者感染新冠病毒 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高 或影響治療計劃(醫言有理)
- 【變種病毒】世衛:印度變種病毒B.1.617傳染性更強 升級「受關注的變種」已蔓延至全球逾30國(知多啲:病毒現「三重變種」更致命?)
- 社區變種病毒群組增至10人 南非變種病毒傳入社區疑似源頭曝光 理大料印裔男酒店檢疫被鄰房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