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吞嚥,對一般人來說是很自然和簡單的事。惟對於某些人來說,卻要透過很多訓練、協調和技巧,才能安全地飲食和吞嚥。這些患有吞嚥困難的人包括:中風、柏金遜症、認知障礙症、鼻咽癌患者等。吞嚥困難常見有以下3個等徵。
相關文章:【認知障礙症】照顧者與認知障礙症患者同行 留意異常舉動建立健康生活 漫長過程照顧者勿自責愛自己多一些
吞嚥困難常見3個特徵 嚴重可致肺炎、缺水
吞嚥困難的常見特徵包括:
1. 飲食時咳嗽或清喉
2. 食物經常殘留在口腔內,感覺到食物「卡」在喉嚨
3. 吞嚥後聲線變得混濁
如不及時處理,情况嚴重時會引致入侵性肺炎、缺水、營養不足及體重下降。不少患者及其家人發現有吞嚥困難時,都會自行尋求協助,亦有可能由醫生轉介到言語治療服務。
當患者來接受評估,言語治療師會先了解其口部肌肉及吞嚥能力。之後,言語治療師會按患者吞嚥能力及需要,制訂合適的跟進和訓練方案,包括:為患者建議適合的餐類質地和流質稠度,進餐時坐姿,進食或餵食技巧。吞嚥能力較差的患者或需要接受口肌及吞嚥訓練,當中包括:舌頭、嘴唇、顎等部分的活動能力、協調及肌肉耐力訓練,口肌按摩,不同的吞嚥運動(主要針對咽喉肌肉),吞嚥反射刺激訓練和神經肌肉電刺激吞嚥訓練等。
相關文章:急性中風施救要及時 辨別徵兆「談笑用兵」
認知障礙症患者食物認知能力退化 拒食致營養水分不足
認知障礙症患者可能不止有吞嚥困難,很多時亦有飲食的認知困難,引致拒食行為,營養和水分不足。曾遇過不少患有認知障礙症長者,由於他們對食物認知能力逐漸退化,加上體力消耗較少,食量變得愈來愈小,體重亦愈來愈輕。對於這類患者,言語治療師要考慮到他們飲食時餵食技巧,例如:餵食手法、使用餐具、食物味道和溫度、患者對食物和飲品喜好等。
不論是哪一種病况而引起的吞嚥困難,言語治療師都希望透過合適訓練和餵食建議,幫助患者更安全地飲食,讓他們也能享受食物、享受與家人及朋友進餐的樂趣。
如想了解更多言語治療服務,可瀏覽 www.ymca.org.hk/zh-hant/hcp-2 或致電 2783 3616。
文:柯穎欣(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言語治療師)
專題系列文章
- 腰背痛未必勞損般簡單 椎間盤、骨折、脊椎問題需治療復康並行精準診斷早日紓緩痛症
- 偏頭痛、年輕無三高突然中風 病因不明 或心臟卵圓孔未閉
- 留意體脂磅6個指標:BMI、內臟脂肪、肌肉分佈、體內年齡 數字反映健康端倪
- 心房顫動難察覺隨時併發中風、心臟衰竭 每日緩步跑30分鐘減復發
- 【阿茲海默症】正電子掃描追蹤大腦雙「元兇」:類澱粉蛋白與濤蛋白 及早診斷把握治療黃金期
- 前列腺增生症狀:夜尿頻、滴滴仔、排尿難是癌症嗎?拆解4個迷思
- 壓瘡初期似皮膚敏感?病情分4期 缺專業護理可急速惡化 4個預防方法
- 愈老愈矮?或骨質疏鬆、肌少症警號 女士停經男士逾50需度高 5招防「變矮」
- 前列腺癌警號:血尿、尿頻、勃起功能障礙 格里森評分最高10分 癌細胞擴散生長快
- 超高齡產婦 妊娠毒血、胎盤前傾、早產風險增 40歲以上IVF成功率低於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