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基孔肯雅熱病毒病徵可持續7至10天  無特效藥 嚴重或用類固醇(醫言有理)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基孔肯雅熱病毒(Chikungunya virus)透過蚊子傳播,病者有發燒、關節炎及皮疹等症狀。病毒由蚊蟲叮咬傳染給人類,包括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紋伊蚊(Aedes albopictus),牠們亦可傳播寨卡病毒(Zika virus)或登革熱病毒(dengue virus)。透過母嬰傳播或血液製品傳播基孔肯雅熱病毒屬罕見病例,迄今未有透過器官移植傳播。

基孔肯雅熱病毒病徵可持續7至10天:發燒、關節痛、皮疹

病毒潛伏期為3至7天,起初是發燒不適,接着是關節痛,最後出現皮疹,病徵持續7至10天。長者及慢性疾病患者容易出現嚴重併發症,包括腦膜炎、腦炎、心肺腎衰竭,嚴重可致命。部分患者在急性感染期過後,出現慢性關節炎及腱鞘炎,可持續數周、數月,甚至數年。


相關閲讀:佛山爆基孔肯雅熱  世衛發警告免大規模爆發 袁國勇:可致嚴重關節炎、心臟病


孕婦分娩期感染 傳播嬰兒風險高

孕婦在分娩期受感染,病毒傳播嬰兒的風險高;受感染的新生兒一般在分娩3至7天後出現病徵,包括發燒、皮疹及水腫,甚至腦膜炎、腦炎、腦水腫、顱內出血及心肌疾病。

曾居住或前往基孔肯雅熱病毒傳播地區,出現發燒及關節炎,應接受血液病毒基因或抗體測試,並排除寨卡病毒及登革熱病毒感染。


相關閲讀:登革熱二次感染變重症?憂DEET驅蚊劑影響兒童健康?醫生教3種驅蚊之選


無特效藥 嚴重或用類固醇

治療基孔肯雅熱病毒感染,目前尚未有特效藥,急性期治療方案以支援為主,包括多休息、多喝水,亦可使用消炎鎮痛藥。病情嚴重,始考慮服用類固醇(steroids)。處方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NSAID)及阿士匹靈(aspirin)前,必須先排除登革熱,避免引致流血難止現象。病童應避用阿士匹靈,以防出現雷氏綜合徵(Reye syndrome),撲熱息痛(paracetamol)一般安全有效。嚴重慢性關節炎,建議轉介風濕科專科醫生(rheumatologist);考慮使用其他抗風濕藥物,例如甲氨蝶呤(methotrexate)及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anti-TNF)。

預防勝於治療,首要避免受蚊蟲叮咬;已受感染的人在發病首周要尤其小心,避免病毒傳播他人。公共衛生政策不可少,社區滅蚊尤其重要。在美國及歐洲,有兩種基孔肯雅熱病毒疫苗可供選擇,包括重組病毒蛋白疫苗(recombinant virus-like particle vaccine)及減毒活疫苗(live attenuated vaccine),供高危人士接種。

基孔肯雅熱病毒病徵可持續7至10天  無特效藥 嚴重或用類固醇(醫言有理)
基孔肯雅熱病毒主要透過蚊蟲叮咬傳染給人類。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行醫逾卅年,依然滿腔熱血)

(醫言有理)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