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游泳是老少咸宜的運動,無論是競賽還是日常健體,以至復康訓練,不少人都會選擇游泳。而任何運動也存在受傷風險,游泳也不例外,當中自由泳、背泳和蝶泳的傷患主要在肩膀、頸部和下背;蛙泳則以背部和膝部為主。
預防勝於治療,我們應先做好保護措施,以減低受傷風險。受傷時應該游泳嗎?泳姿又會否加劇傷患?其實運動強度和泳姿要求都會大大增加受傷風險,重複錯誤動作更易造成勞損或加劇痛症。
以中等強度蛙泳的下肢動作為例,蛙泳泳姿主要分為兩階段:推進階段和恢復階段。推進時,下肢外撐以臀部肌群和大腿後方的膕繩肌把髖關節撐開,而四頭肌則把膝關節伸展開,髖和膝關節並不會完全伸直。恢復階段時,小腿肌群把腳踝伸直,臀部和大腿內收肌肉把雙腳合上,下肢關節完全伸直;及後髖和膝關節屈曲以作準備。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