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大拇指手腕痛楚兼乏力 物理治療師教4招手部復康運動助回復手部功能
【明報專訊】常聽說媽媽比較容易患上「媽媽手」。其實媽媽手只是俗稱,正式醫學名稱是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又稱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臨牀上常見患者是需要重複手部工作的人,例如家庭主婦、長時間用滑鼠的文員、廚師和樂手等;而由於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或打電玩而患上狄奎凡氏症的病例,近年也有增加。媽媽手影響大拇指及手腕活動,手部復康運動可幫助回復手部功能。
狄奎凡氏症是一種重複勞損,並不止媽媽才會患上;但因為患者當中有很多產後女士,所以又俗稱媽媽手。她們會經常抱起嬰孩,如果托住嬰孩時過度使用拇指及手腕,可導致勞損,便會較易患上媽媽手。而一般情况下,女性患病的機率比男性高。
拇指手腕乏力痛楚 未必紅腫熱
狄奎凡氏症病因是由於控制大拇指活動的兩條肌腱(圖三):拇短伸肌及拇長展肌勞損及創傷,引致位於橈側的肌腱、滑膜或腱鞘增厚,令管道變得狹窄。雖然狄奎凡氏症又名狹窄性腱鞘炎,但患者不一定會出現紅、腫、熱等發炎徵狀,臨牀上沒有發炎的病例反而更普遍。
【明報獨家網售】阿一海景中秋南非鮑魚盆菜(六位用、外賣自取) 原價: $2688 讀者優惠價: $1988 早鳥優惠送「阿一$100現金禮券」 立即訂購! |
患者的大拇指及橈側手腕會疼痛而乏力;有急性炎症的患者會出現紅、腫、熱等發炎情况。病情嚴重會影響大拇指及手腕活動,導致手部功能受限制。日常生活如拿重物、扭毛巾、倒茶、用刀切菜等活動,都會令痛楚增加。如有以上情况,患者應盡早求診,尋求醫生和物理治療師協助。
狄奎凡氏症的診斷主要根據臨牀檢查。醫生也有可能安排患者照X光或超聲波,排除一些嚴重情况例如骨折、神經炎或感染等。治療方面,通常會先嘗試保守治療。西醫處方消炎和止痛藥,並轉介物理治療師跟進。首先建議患者減少大拇指和手腕的負荷,例如避免提舉重物,減少重複的大拇指和手腕活動,使用工具協助等。媽媽們可改變抱起嬰孩的手勢,多使用前臂和大肌肉支撐孩子重量。
護腕、貼布承托 冷敷對應紅腫
患者也可以使用有大拇指承托的護腕或彈性貼布,以減少活動和增加休息時間。物理治療師可以透過熱敷、治療超聲波、針灸、透皮神經電刺激(TENS)等幫助減低痛楚和加速復元。如患處有紅、腫、熱等發炎徵狀,應使用冷敷代替熱敷。視乎患者情况,物理治療師會指導患者練習手部復康運動(詳見「復康運動」),幫助回復手部功能,當中包括肌腱關節運動、肌腱伸展運動和肌力強化運動。如果情况沒有改善,西醫可考慮注射類固醇於患處。若患者對所有保守治療都沒有療效,則可能需要以外科手術處理,但此情况只佔極少數。
避免單一手指玩手機平板
雖然媽媽手有許多治療方法,但預防更重要。避免長時間做重複的手部工作。如果工作需要長時間運用手指及手腕,應嘗試間中轉換手部姿勢和給予適當休息,也可以使用有大拇指承托的護腕增強保護。另外要注意使用智能電話或平板電腦的時間,也要避免使用單一手指操作的習慣而引起勞損。如有疑問,應向醫生和物理治療師查詢。
■ 復康運動
郁郁手指 伸展肌腱
媽媽手影響大拇指及手腕活動,手部復康運動幫助回復手部功能。
A. 肌腱關節運動
1.大拇指向上伸直,向下屈曲。重複20至30次
2.大拇指向外向內開合。重複20至30次
B. 肌腱伸展運動
向下按着痛手大拇指,直到大拇指及手腕有牽扯感覺,維持20至30秒,重複5次
C. 肌力強化運動
5隻手指套橡筋內,慢慢張開手指直到橡筋拉緊,維持5秒,然後放鬆。10至15次為1組,重複3組
文:鍾致康(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手部復康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 3款人氣麵包營養比併 丹麥吐司飽和脂肪高 生吐司比白麵包多糖奶忌廉 酸種麵包有咩好?
- 【痛症】頭痛原因多 注意頭顱重逾4公斤足見頸椎壓力大 致頸椎退化非罕見
- 糖尿病與牙周病有惡性循環 嚴選有營食物控制血糖水平 助維持口腔健康
- 分辨真假雪糕 睇成分需含3天然成分:忌廉、牛奶和雞蛋黃 口感愈creamy 飽和脂肪愈高
- 中暑 中西醫理解有別 酷熱天氣容易出現疲倦乏力、口乾、煩躁等徵狀 注意飲食宜忌 起居養生
- 【膝痛】跑步姿勢不當3原因 肌肉不平衡?扁平足致膝關節內旋?正確跑姿話你知 (姿錯能改)
- 【把脈】什麼是脈息比?1分鐘量度脈搏除以呼吸次數 比值(3或)6 病重快求醫
- 【鈉攝取】味精、鰹魚粉、雞粉、菇粉、瑤柱粉、大地魚粉鈉含量哪種最多、最低?
- 普拉提與瑜伽有不同 注意普拉提運動6大要點 強化核心肌肉助緩和腰痛
- 引起手麻痹的原因:睡姿不良、肩頸勞損、身體虛弱手冰冷(醫食因緣)
- 脊柱側彎常見徵狀肩膊不平衡 嚴重可影響心臟和肺 或暗藏小腦病變(醫路同行)
- 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