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截至昨日( 22日),本港合共接種超過700萬劑新冠疫苗,其中接種首針者佔合資格人口58.30%。此外,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表示,年輕人接種疫苗出現心肌炎屬預期之內,約每10萬人中有10人,其中男性較多。目前科興及復必泰疫苗均採用肌肉注射,港大專家袁國勇團隊以小鼠研究,發現以靜脈注射復必泰的小鼠,心包出現明顯白斑;而肌肉注射的小鼠沒上述情况。團隊稱現時注射前毋須先抽吸注射器,或令疫苗意外注射入靜脈,引發心肌炎或心包炎,建議注射前應抽吸注射器檢視,以確保針頭不會插入靜脈。
相關文章:疫苗接種方式知多啲 肌肉注射、皮內注射、皮下注射有何分別?拆解3個打針迷思
港大研究:小鼠靜脈注射後48小時內出現心肌炎 袁國勇倡肌肉注射抽吸針頭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研究,以標準肌肉注射途徑將屬mRNA疫苗的復必泰接種到小鼠大腿肌肉,並比較和對照小鼠接受靜脈注射的結果。團隊發現,接受靜脈注射的小鼠接種後24至48小時內,出現明顯的心肌炎和心包炎,而相隔14天接種第二劑後,心臟損傷更嚴重。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12-15歲青少年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後勿做劇烈運動 專家指臨牀研究針後常見副作用: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發燒
小鼠肌肉注射 無心肌炎
團隊表示,涉及心肌炎及心包炎病變包括炎症細胞浸潤、細胞死亡,甚至心包鈣化。小鼠血清肌鈣蛋白水平亦升高,屬於心臟損傷的客觀迹象。至於接受肌肉注射的小鼠,心臟沒上述變化,血清肌鈣蛋白水平亦與注射生理鹽水的小鼠相似。
團隊相信,意外靜脈注射mRNA疫苗,如有足夠分量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可能導致心肌炎和心包炎。團隊續稱,在極少數情况下,注射液可能不經意通過靜脈被注入血管,因此,團隊建議接種新冠疫苗應恢復到常規接種方式,即在注射前短暫抽吸注射器,以排除吸入血液,確保針頭不會意外插入靜脈。另可改為接種大腿肌肉位置,但該方法相對不便,因接種者必須穿短褲、裙或寬長褲。
袁國勇:打針後大部分心肌炎患者能康復 接種mRNA疫苗安全
袁國勇指出,接種mRNA後出現心肌炎或心包炎的風險,約為每100萬計有50宗個案,尤其是在12至29歲的年齡組別中,並在接種第二針之後;但大部分患者都能康復,因此接種mRNA疫苗相當安全,死於感染新冠的風險明顯大於疫苗的副作用。
孔繁毅:每10萬年輕人打針後有10人出現心肌炎 男性較多
此外,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昨在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表示,年輕人接種疫苗出現心肌炎屬預期之內,約每10萬人中有10人,其中男性較多。他說大部分個案都輕微,即使出現胸口痛等病徵須入院治療,患者一星期可痊癒。
專題系列文章
- 「點解係我生癌?」抗癌路上負面情緒難免 藝術治療增自我療癒力量
- 防護中心:本港新冠活躍程度創近半年新高 籲接種疫苗
- 30歲後肌肉每年流失1% 經常運動未能改善肌少症?運動得宜要有法
- 持續鼻塞或致急性鼻竇炎、睡眠窒息症 5個常見手術方式
- 【精神健康】長者社交孤立比率升至45% 超全球疫情時比率 「無獨有偶計劃」助減孤獨感
- 3類常見心臟病未必會「心痛」?年輕人也確診?健康護「心」兩件事
- 中大醫院「分娩與母乳餵哺」講座迎接新生命 享受育兒旅程
- 服用益生菌、保健品可達到減肥效果嗎?(腸道菌群與健康系列一)
- 【子宮頸癌】柏氏抹片+驗HPV最準 Vs 自行採樣3法:陰道分泌物、尿液、經血樣本知多啲
- 「眼紅紅」莫非紅眼症作怪 病毒性結膜炎傳染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