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川崎症(Kawasaki disease shock syndrome)常見於2至5歲的兒童,本港每年約有100宗個案,可致全身血管發炎,包括影響腦、心臟等器官,嚴重者或出現心臟冠狀動脈瘤,引致血管栓塞,甚至死亡(見表)。
川崎症可影響腦、心臟等器官 引致血管栓塞
衛生署及醫管局至昨日沒主動公布與川崎症相關的新冠個案。本報昨接觸到一名患川崎症半歲男嬰的家長,他引述醫生稱兒子疑曾感染新冠病毒,但要下周覆檢才能證實。
家長:子發燒送院 心血管發炎
該家長說,兒子沒外遊紀錄,家有菲傭,一家外出會駕車,其子本月9日開始發燒,一兩日後眼睛紅腫,向私家醫生求診後獲轉介至伊利沙伯醫院,檢查顯示心臟血管發炎,鼻液樣本對新冠病毒檢測呈陰性,沒肺炎徵狀,獲處方丙種球蛋白後退燒;至16日病徵消退,獲准出院,同日驗血報告顯示對新冠病毒抗體呈陽性,但結果「不確定」,需覆檢。該家長補充,家屬沒新冠病徵,亦沒有人聯絡他們檢測病毒或接受隔離觀察等。
有醫管局兒科醫生透露,局方近日因應外國有兒童出現川崎症病徵,陸續檢視今年川崎症兒童患者,包括覆檢求診血液樣本,以確定曾否感染新冠病毒;而早前約80名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兒童中,均沒川崎症病徵。
醫學界:推測新冠病毒誘發
該醫生續稱,由於川崎症兒童沒新冠病毒病徵,故只需針對川崎症用藥,包括靜脈注射丙種球白蛋。醫學界有意見推斷,兒童感染新冠病毒令免疫系統改變,或誘發川崎症,兩者關係仍待研究。
本報昨午向醫管局查詢川崎症兒童曾否感染新冠病毒,局方披露各公院兒科部門上周初起為川崎症兒童做病毒測試,至昨共檢測14人,並將血清樣本送往港大做抗體測試,近日陸續收到結果,當中3名兒童對抗體呈陽性,而病毒測試陰性,3人沒併發症,已康復出院。被問到為何沒向衛生署通報,醫管局稱昨已將情况初步知會署方,稍後呈報詳細資料。
本報向衛生署查詢,發言人最初着記者向醫管局查詢,昨晚近11時補充稱晚上從醫管局得悉個案及情况,會待醫院呈報詳情並跟進。
憂兒童成隱形患者播毒
本身是醫生的公民黨議員郭家麒說,外國愈來愈多同類個案,醫管局近日接獲結果,但沒第一時間通報衛生署及公布,批評局方反應遲緩,對做法感奇怪。他擔心兒童「隱形患者」增病毒擴散風險,促港府在復課前為學生驗病毒及抗體。
專題系列文章
- 【精神健康】15歲以下青少年自殺率10年高 女生飈7倍 專家籲留意子女「功能上」轉變勿忌諱談死
- 開學不久即發燒、傷風咳嗽? 家長注意8個求醫警號 及早求醫提防傳染
- 本港三成新手媽媽有產後抑鬱 研究:有薪產假增 產後婦女抑鬱徵狀減22%
- 【開學】學童健康使用電子產品 護眼3「B」法則家長都要識
- 開學在即 學生精神健康注意4R:休息、人際關係、放鬆、抗抗力
- 相隔9300公里做活豬胃手術 中大瑞士院校合研磁控內窺鏡技術 冀治偏遠地區病人
- 日本兩食物中毒案:餐後腹瀉驗出痢疾桿菌 旅館泉水疑受諾如病毒污染
- 新冠病毒株JN.1後代KP.2漸流行 許樹昌料新疫苗防重症及死亡
- 港大研究:甲型流感重症患者併發急性腎損傷 風險超新冠患者一倍
- 港新冠陽性比率持續升 防護中心:「初劑」簡化 接種mRNA疫苗一針視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