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世衛: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港埃及團9人全染疫 張竹君呼籲避免外遊
【明報專訊】世界衛生組織(WHO)昨日正式宣布,將此前官方正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列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總幹事譚德塞形容世衛日以繼夜評估疫情爆發,「我們對疫情令人擔憂的散播和嚴重程度,以及對(各國)令人擔憂的應對遲緩程度深感關注,因此我們評估,COVID-19可被描述為全球大流行」;但他稱最新評估並未改變世衛對病毒威脅的評估,也不會令世衛行動又或各國應該做的事有何改變。
升讀英國頂尖大學3大關鍵 撰寫自我介紹信、提升面試表現要訣 Jennifer Ma分享最佳升學策略 立即睇文! |
現病例國增兩倍 譚德塞料確診續增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強調,不會輕率或馬虎地使用「全球大流行」一詞,「這詞如果被誤用,可造成不合理的恐懼,又或不恰當地接受認輸,造成不必要的苦難和死亡」。他又提到過去兩周中國境外的個案總數增加13倍,出現感染個案的國家增加兩倍,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確診及死亡個案還會增加。
這場從武漢開始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應否被列為「全球大流行」,一直有爭議。然而世衛並無明確規則定性「全球大流行」,其發言人上月底向本報稱,2009年世衛為流感制定的6級警示機制雖有全球大流行,但定義及指引只適用於流感。譚德塞昨承認,此前從未有冠狀病毒引發的大流行。他在2月26日強調,1月30日頒布「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已是「最高級別」的警號。
旅行團曾乘郵輪遊尼羅河 許樹昌:首務隔離接觸者
本港疫情方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輸入個案增,昨天本地單日新增9宗病例,當中6宗涉及新華旅遊一個8人埃及10天團,連同前日確診的3人,全部團員及領隊共9人均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累計至130宗。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該埃及團於2月28日到3月2日乘坐M/S Grand Princess郵輪遊覽尼羅河,該郵輪為埃及的小型郵輪,能載約數十人;據她了解8人團沒有和其他團合併,但相信郵輪上有其他人。張竹君認為,現在團員及領隊最大可能在埃及染病,但由於團員不只去過郵輪,也有去其他景點,未有證據顯示感染源頭是郵輪,需再向埃及查詢。
張竹君呼籲市民:忍一忍,盡量少去旅行
張竹君又表示,雖然本港有監測系統,但系統有局限,不可能全部輸入個案都追蹤到,而輸入個案亦可能延伸,導致不知道源頭的本地個案,她預期會有類似情况發生,尤其是全世界疫情嚴重,昨再度呼籲市民避免外遊,「忍一忍,盡量少去旅行」。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亦相信,埃及團群組可能引發更多本地個案,目前最重要是盡快隔離他們的密切接觸者,免病毒入侵社區。
埃及團涉4對夫婦 確診食環員工曾長洲上班
埃及8人團有4對夫婦,互相認識,兩名團友為食環署職員,另兩人為退休食環職員。食環署表示,昨日確診的員工在長洲市政大廈上班,前日上午復工,同日下午不適入院,已安排曾與該員工有緊密接觸的同事留家,昨亦得悉衛生防護中心正安排相關同事入住檢疫中心。署方已安排清潔承辦商在相關辦事處和公用地方清潔消毒,亦會加強清洗及消毒位於長洲市政大廈的長洲街市。
檢疫完一周發病 港現潛伏期21日個案
至於本港出現完成14天檢疫後回到社區才確診的超長潛伏期個案,該患者是一名確診者的女兒,早前完成14日檢疫後一周才出現病徵,即潛伏期長達21日,再送入院化驗證實染病。衛生防護中心稱目前14日的檢疫期加上14日的醫學監測,就是為了預防這類情况。
父親先染病 曾入營隔離
早前一名69歲住將軍澳怡明邨男病人,於2月8日發病後多次求醫,於同月16日獲轉介入明愛醫院求醫並確診,其同住家人獲安排入檢疫中心。該男病人的36歲女兒昨日確診,她早於2月17日被安排入檢疫中心,3月1日完成檢疫離開,開始接受醫學監察,自3月8日出現肚瀉,翌日流鼻水,10日入明愛醫院後確診。
由女患者2月16日最後一次接觸父親起計算至發病日,潛伏期達21日。被問及女患者是否可能在檢疫中心感染,張竹君稱女患者在檢疫中心住單人房,認為她因與父親接觸感染機率較高,相信屬較長潛伏期的個案。張說,內地文獻指最長潛伏期個案可達24日,約100人中有一人潛伏期超過14日,而14日檢疫期加上14日醫學監測,就是為了預防這類情况。
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認為,目前只有約1%至2%個案潛伏期長於20日,若把強制檢疫時間增加,一來檢疫設施未必能負荷,二來對市民影響會增加,不太可行。他認為人人保持警覺、戴口罩外出、避免到人多之地就問題不大。
許樹昌:14+14檢疫監測能覆蓋
許樹昌說,無證據顯示哪類人潛伏期較長或較短,相信與是否長期病患等因素無關。他認為「14+14」的檢疫和醫學監測期能覆蓋所有個案,「已好穩陣」。
- 【高血壓】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定期運動助降低血壓 減 7mmHg心血管患病率降30%風險(附5招鬆一鬆)
- 【二代疫苗】許樹昌:接種Omicron BA.1疫苗抗體不足對抗BA.5 孔繁毅:可作加強劑 料國藥疫苗12月可打
- 【瘧疾】瘧蚊叮咬出現發燒、嘔吐等5個徵狀可併發貧血、昏迷 慎防蚊子傳播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
- 【罕見病】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3大徵狀:持續疲倦、皮膚痕癢及變深色 膽管持續發炎可致肝硬化
- 【新冠疫情】納入強制檢測人士注意:各區流動採樣站、社區檢測中心名單、深喉唾液樣本包派發點(更新2022年8月4日)
- 【胃癌】胃部切除手術後易反胃、上吐下瀉 胃癌病人術後飲食調整四部曲
- 糖尿病與牙周病有惡性循環 嚴選有營食物控制血糖水平 助維持口腔健康
- 【新冠疫苗】科興接種年齡降至6個月大 明起可打 專家建議首兩針相距4星期 不建議溝針 政府洽溝兒童復必泰
-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紅腫熱痛 宜盡早治療紓緩重拾正常生活
- 【腎結石】誤以為腰痛 夏天患腎結石高峰期?嗜咖啡茶小心?少飲水尿液濃度過高易結石
- 空服員確診新型冠狀病毒 醫生籲搭飛機避進食用毛氈
- 【中藥入饌食譜】 有「營」飯盒 鮮淮山甘筍牛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