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學童爆發個案續增 6 成涉幼稚園、幼兒中心 周六起停課 梁子超:與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有不同

本港近日爆發的上呼吸道感染個案,截至今(12日)早9時半,衛生署共錄得171宗,超過1900人受影響,其中101宗、即近六成涉及幼稚園、幼兒園暨幼兒中心或幼兒中心,局方非常關注,情況令人憂慮。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在港台節目中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與上呼吸道感染的傳播途徑不同,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疾病,而引致感染的病毒已經風土化,一般會透過飛沫、接觸或空氣等傳播。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今宣布全港幼稚園及幼兒中心本周六(14日)起暫停面授課堂或服務14天至11月27日。 Read more

【新冠肺炎】醫管局:新型冠狀病毒對年輕患者如感冒年長者如SARS 糖尿病確診者死亡率約8%

第三波疫情以來多間醫院先後院內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病毒亦入侵安老院舍造成多名長者離世。醫管局昨公布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30日住院死亡率,60歲以下死亡率0.1%,不過死亡率隨年紀上升,八旬和九旬病人死亡率分別26.8%和34.1%。醫管局質素及安全總監鍾健禮(圖)稱,長者免疫系統和對藥物反應都較差,形容「新型冠狀病毒在年輕和年長病人身上就像是兩種不同病,對年輕人如傷風感冒,對長者如SARS和MERS」,認為有需要保護長者免受感染。醫管局昨起陸續為所有入院者做檢測,亦會加強為出院的安老院舍院友做風險評估和病毒檢測。 Read more

新型冠狀病毒患者腸內多惡菌 中大研益生菌紓緩病情 恢復免疫力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近3個月,醫學界預測疫情難以消退,疫苗或藥物仍在研發階段。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獲政府400萬元資助,探討患者腸道微生物失衡情况等,初步發現有患者即使無腹瀉,腸道仍積聚較多惡菌並惡化;患者腸道益菌亦減少,增加病毒入侵人體機率。團隊期望一年內研發出「益生菌配方」,日後有望提供疫苗、藥物以外選擇,增強市民免疫力,以及調理患者腸道菌群以降低嚴重程度。 Read more

梁卓偉:新型冠狀病毒患者1人可傳1.86人 港面對新一波疫情爆發風險

【明報專訊】近日新型冠狀病毒本地個案再現,沙田瀝源邨出現群組感染,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數據顯示,本港截至上月底的新型冠狀病毒即時繁殖率已達1.86,是本港爆發疫情以來最高,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醫學講座教授梁卓偉表示,本港正面對出現新一波疫情爆發風險,認為所有限聚及邊境措施暫時都不應再放寬,又建議為零售業、運輸業等從業員定期驗病毒,將全港每日病毒檢測量增至1萬個。 Read more

世衛:新型冠狀病毒或成風土病 張竹君:各地疫情嚴重 難斷尾

【明報專訊】各國相繼放寬限制和考慮重啟經濟活動之際,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三(13日)警告,新型冠狀病毒或會成為風土病(endemic),可能像愛滋病毒(HIV)不會消失,即使疫苗面世,仍要付出「巨大努力」控制病毒傳播。世衛首席科學家預料可能需4至5年才能控制疫情。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承認各地疫情嚴重,難以斷尾,要有心理準備與病毒共存。 Read more

輪候換心人趨增 去年換心手術8年新低 今秋冬若再爆發新型冠狀病毒恐續處低位

【明報專訊】近年本港輪候換心患者數目趨增,每年約有50人等換心,但捐贈的屍心卻供不應求,去年僅得8宗心臟移植手術,是2011年後最低。瑪麗醫院心胸外科部門主管區永谷說,連同運用「器官護養系統」(Organ Care System, OCS)的心臟移植個案,今年暫有3宗心臟移植個案,他擔心若秋冬季本港再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會令今年心臟移植個案繼續處於低位。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初期逾半患者「肺花」   次波疫情僅一兩成有肺炎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起初被稱為「武漢肺炎」或「新冠病毒肺炎」,隨着愈來愈多臨牀數據,揭示肺炎患者非佔多數。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曾德賢形容情况「幾得意」,自1月中至2月中,瑪嘉烈醫院首批26名患者肺炎情况普遍,逾半人X光顯示肺花,部分人「花得幾緊要」,只有一人沒發燒;至3月中出現湧港避疫潮,以年輕患者為主,接近八成人病情溫和,出現肺炎者比例降至10%至20%。 明報記者 許芳文 朱韻斐【系列之三】 相關文章:新冠遺「磨砂玻璃肺」 運動乏力 胸肺物理治療 掃走氣喘苦 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已有康復者捐出血漿 本港主要沿用SARS「雞尾酒療法」治療病人,包括使用蛋白酶抑制劑、利巴韋林及干擾素,3月中起引入伊波拉新藥瑞德西韋作臨牀測試,最新有望以康復者的恢復期血漿治療重症者。 曾德賢透露已有康復者捐出血漿,預料首階段可供應小量嚴重患者,以血漿中的抗體協助患者清除病毒。 瑪嘉烈醫院至今接收逾140名確診者,當中9人需入深切治療部(ICU)插喉,現仍有兩人危殆。曾德賢說,病毒量愈高者,接受治療後壓低病毒量的成功率愈高,但該院兩名危殆者的病毒量不高,甚至有人對病毒測試呈陰性反應,「最主要問題是肺部破壞太犀利,即使沒有病毒,之前造成的破壞,令到肺部搞唔掂」。 相關文章:中西醫合璧戰新冠 舊藥新用 尋最佳療法 病毒能隨血液走勻全身 他解釋,一般而言,病毒會直接攻擊患者肺部,令肺功能受損;亦可能引起體內細胞因子風暴,破壞自身肺部細胞;而在醫院感染的細菌引致的肺炎亦會加劇病情。目前患者仍須插喉及接受高濃度氧氣,正常情况吸入20%至30%濃度氧氣,惟至今仍危殆的患者需接受40%至50%濃度。團隊要與負責血漿治療的香港大學商討,看是否需要及值得使用。至於療效,他說仍是未知之數,「內地有報告說好有效,但何時用、用在什麼病人身上,暫時是摸索階段」。 各地有患者出現皮膚變黑、腦出血、凝血問題等病徵,曾德賢說本港患者不算多,未見上述情况,但有人接受藥物治療後出現皮疹。他舉例,瑪嘉烈醫院約20至30名患者用蛋白酶抑制劑及利巴韋林,不多於10%現皮疹,但患者通常連同其他藥物使用,難判斷是什麼藥物引致。 病毒能夠隨血液走勻全身(見圖),曾德賢說他未掌握本港死者解剖報告,但外國有研究顯示患者的肝、心及腎都有病毒,嚴重患者最主要死因是肺受損,「是否代表一定對器官造成破壞?難說。即使再在器官找到病毒,如沒病變,未必有破壞」。 檢測陽性未必種出活病毒 曾德賢:復陽「不意外」 此外,本港至昨日逾800名出院新冠患者中,9人「復陽」再入院,超過出院者1%。曾德賢引述德國經驗稱,病人在病發8日後即使核酸檢測檢出病毒,樣本亦種不出活病毒,香港類似研究亦有同樣結果。他說香港復陽者病毒量低,料無傳染性,至今沒有復陽者感染他人的報告,相信本港要求連續兩次驗出陰性的出院準則安全並足夠。 有人每毫升樣本1億病毒 曾德賢說,部分病人一入院時病毒量為每毫升樣本約有一億個病毒,身體需很長時間清走它們,留院後期檢測反覆出現陰性和陽性,「連續兩個樣本陰性是很困難的」,病人往往要留醫3周甚至超過一個月,對於有出院者復陽,一點也不感意外。 瑪嘉烈醫院曾在11個住院較久的病人身上取20多個樣本培植,全部種不出病毒,曾德賢引述德國一項持續為9名病人取不同樣本化驗的研究,發現病發8日後即使核酸測試仍呈陽性,但全部樣本已種不出活病毒;而每毫升少於百萬個病毒基本上代表種不到活病毒,驗出的很可能是身體排出死病毒的遺傳物質,無傳染性。該研究認為,若康復者病發超過10日,再加上病毒量等於或少於每毫升10萬個,屬可出院水平。 復陽者若病毒量低、有抗體、無病徵 傳染性低 醫管局早前公布復陽病人檢測出的「病毒數值(CT Value)」介乎26至37。曾德賢解釋,CT Value在一定程度上與每毫升樣本的病毒量呈反比,當數值為20至21時,每毫升約百萬個病毒;24至25時,約有10萬個;27至28時約有萬計病毒。他說,被檢出病毒量可能較多的復陽者,其CT Value反映只有約每毫升病毒量數以萬計,水平屬「很安全」。他續說,曾為部分本港患者驗血,得知他們帶有抗體。他認為當復陽者病毒量低、有抗體、無病徵,傳染性就很低,至今無報告指出復陽者可傳染他人。 現出院條件「很安全」 建議康復者留家保持個人衛生 曾德賢說,本港出院準則包括無發燒或無病徵超過兩日、X光肺部檢查要有進展,並連續兩次病毒測試呈陰性,相信出院條件很安全和足夠,即使復陽亦料無傳染性,加上醫院一般會為出院康復者開兩周病假,建議留在家中並保持個人衛生,做法「更加穩陣」。 (抗疫新階段)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無懼新型冠狀病毒? 孕婦、新手爸媽防疫攻略 15招傍身開心迎BB

當懷孕、分娩遇上仍在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定必令孕婦、新手爸媽十分緊張兼有萬個擔心,由佗B到分娩會否感染胎兒?出入醫院產檢、湊BB如何做到最佳防疫?疫情下坐月少洗頭、餵母乳是否都屬「高危」?一次過由兩位專科醫生專業指導:孕婦、新手爸媽防疫攻略,有以下10招傍身,兼懂得放鬆情緒,自然能夠開心迎接和照顧BB健康成長啦! Read more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料以年計肆虐 哈佛:或需限社交至2022年 張竹君:戴口罩和社交距離或成常態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料以年計肆虐,港大醫學專家袁國勇稱要有心理準備今年底前天天戴口罩,美國最新研究更估計,間歇性限制社交距離的措施或要維持至2022年。 Read more

養和驗新型冠狀病毒 至今轉介31人6確診 接公院轉介非緊急個案:剖腹取嬰及癌症電療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公營醫療系統備受壓力。私營養和醫院自2月起為病人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測試,該院至今先後轉介31名符合呈報準則的病人到公立醫院,其中6人最終確診感染,當中4人曾接受養和提供的測試並呈陽性反應。另一方面,醫管局與養和醫院合作,將公立醫院部分非緊急項目轉介養和,暫時涉及的轉介項目包括剖腹取嬰和癌症電療。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