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近日爆發的上呼吸道感染個案,截至今(12日)早9時半,衛生署共錄得171宗,超過1900人受影響,其中101宗、即近六成涉及幼稚園、幼兒園暨幼兒中心或幼兒中心,局方非常關注,情況令人憂慮。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在港台節目中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與上呼吸道感染的傳播途徑不同,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疾病,而引致感染的病毒已經風土化,一般會透過飛沫、接觸或空氣等傳播。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今宣布全港幼稚園及幼兒中心本周六(14日)起暫停面授課堂或服務14天至11月27日。
相關文章:上呼吸道感染|單日增 9 間學校爆發個案涉逾300學生職員 曾祈殷: 一窩蜂式感染 料非新冠病毒或流感 防疫響警號
上呼吸道感染學童病徵:發燒、咳嗽、流鼻水、喉嚨痛
陳肇始指出,上呼吸道感染個案反映儘管已強制戴口罩,學校亦採取感染控制措施,但幼兒年紀小,治理能力相對較弱,故出現爆發;她稱,考慮到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全球疫情嚴峻、冬季流感高峰期將至,加上幼兒個人衛生情況、幼稚園或幼兒中心較多群體活動和互相觸摸等因素後,決定暫停面授課堂。她稱,相關部門會檢視情況,再決定是否延長安排。
梁子超:學童衛生意識低 易交叉感染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於11日在港台節目中表示,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疾病,「其實年年都有」,而引致感染的病毒已經風土化,一般透過飛沫、接觸或空氣等傳播,加上秋冬天氣轉涼及空氣污染,幼兒衛生意識低,復課後互相接觸的活動增加,或增加交叉感染風險,令幼兒園出現多宗感染。
新冠病毒、上呼吸道感染傳播途徑不同
梁子超續指,新型冠狀病毒與上呼吸道感染的傳播途徑不同,相信學校未必有新冠病毒群組感染。 梁子超稱,新型肺炎爆發一般影響年紀較大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的13歲以下兒童,病徵一般較輕微和不明顯,他們很少成為傳播源,即使歐美地區復課,不少兒童確診新冠病毒個案是由成年人傳染。
宜接種流感疫苗
他呼籲,學童若有上呼吸道感染就不要上學,要待病徵消失24小時後才上學;並提醒市民要接種流感疫苗,可避免和新型冠狀病毒混淆診斷,並減輕醫療負擔。
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涉日前的9間學校包括:旺角樂希幼兒學校、沙田粵南信義會腓力堂愛鄰幼兒學園、麗港城迦南幼稚園、深水埗仁愛堂龐盧淑燕幼稚園、九龍城迦南中英文幼稚園、東涌善一堂逸東幼稚園、元朗八鄉中心小學、灣仔高主教書院小學部及九龍城民生書院小學,共涉及259名學生,年齡介乎2至9歲,病徵包括發燒、咳嗽、流鼻水和喉嚨痛。其中以東涌善一堂逸東幼稚園爆發所涉人數最多,共54名學童受影響,年齡介乎3至6歲。
衛生防護中心派發深喉唾液樣本瓶
衛生防護中心日前表示,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近日錄得在學校爆發上呼吸道感染個案有所增加,中心會為出現爆發個案的學校派發深喉唾液樣本瓶,為受影響班別的師生檢驗新型冠狀病毒,並會建議有關班別於未獲得檢測結果前停課不少於3日。
專題系列文章
- 【偷竊癖】無法控制偷竊衝動藉以釋放壓力 事後感自責羞恥致惡性循環
- 心房顫動:心跳速率力度紊亂致心臟顫抖 中風機率增5倍 了解「脈衝場消融術」
- 腰背痛未必勞損般簡單 椎間盤、骨折、脊椎問題需治療復康並行精準診斷早日紓緩痛症
- 偏頭痛、年輕無三高突然中風 病因不明 或心臟卵圓孔未閉
- 留意體脂磅6個指標:BMI、內臟脂肪、肌肉分佈、體內年齡 數字反映健康端倪
- 心房顫動難察覺隨時併發中風、心臟衰竭 每日緩步跑30分鐘減復發
- 【阿茲海默症】正電子掃描追蹤大腦雙「元兇」:類澱粉蛋白與濤蛋白 及早診斷把握治療黃金期
- 前列腺增生症狀:夜尿頻、滴滴仔、排尿難是癌症嗎?拆解4個迷思
- 壓瘡初期似皮膚敏感?病情分4期 缺專業護理可急速惡化 4個預防方法
- 愈老愈矮?或骨質疏鬆、肌少症警號 女士停經男士逾50需度高 5招防「變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