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當我們遇上問題,第一個自然反應便是嘗試把問題解決。這看來理所當然,當問題解決了,我們的壓力自然會減少。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患上焦慮症和抑鬱症等情緒病呢?也是因為太想解決問題。
為什麼會患上焦慮症、抑鬱症?解決問題過程易產生壓力、情緒問題
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問題都有解決方案,而且亦要視乎我們有多少資源尋找方法解決問題。有些問題雖然勉強能用很多時間和資源來解決,但過程中會產生壓力。若這種壓力狀態一直持續,便容易產生情緒問題。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容易哭、發脾氣 = 情緒病?壓力爆煲致「適應障礙症」 了解臨床兩大指標
核心在別人身上的「問題」 在無限可能徘徊變焦慮
有些問題好像跟自己有關,但我們可以做到的卻很少。「兒子什麼時候才要結婚」、「伴侶為什麼拋棄了我」,這些問題核心在別人身上,我們是被動,實際上可以做的亦很少。而當我們不停想「解決問題」的時候,只是在無限的可能裏重複徘徊,這就變成了焦慮。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