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任何人都要面對第一次。
不少人對初夜帶着一點迷思和幻想,期待着浪漫又神聖的第一次?往往卻因為性知識不足加上零經驗,女士怕痛、男士搞不清位置、未進入就射精、雙方「雞手鴨腳」……
為免春宵變成噩夢,有人事前做足準備工夫,查找網民經驗或與閨密打聽,卻隨時愈睇愈錯!當中存有什麼謬誤?請來性治療師及婦產科專科醫生拆解關於初夜的迷思。
■ 程:資深性治療師及婚姻家庭輔導員程翠雲
■ 方:婦產科專科醫生方秀儀
閨密說:第一次,一定痛和流血!
方:女性在初次性交時,可能會因為陰莖插入陰道的過程中,令處女膜破裂致流血,即所謂的「落紅」,這屬於正常現象,一般不用特別處理。小量流血的話,自己會止血。如果大量出血,便要看醫生了。但並非每個女性第一次性交都會有明顯出血,可能只有血絲,甚或沒有出血。原因可能是她們天生沒有處女膜,或者之前做劇烈運動時已令處女膜破裂。
處女不一定有處女膜
初次性交不一定會帶來痛楚,痛楚的程度也因人而異。有些女性會痛得難以忍受,有些則感到輕微痛楚,甚或不覺得痛。感到疼痛可能與心理因素有關,譬如害怕有東西進入陰道、心情太緊張,令到陰道肌肉過於繃緊。
巴打說:未入就嗌痛,唯有放棄!
程:一些沒有性經驗的女性,聽朋友說初次性交會很痛和流血,於是做愛時很緊張;緊張會減少陰道分泌,性交時容易產生痛楚。另有大部分個案是當男方準備進入,或只是性器官摩擦到外陰,女方就大叫痛,而男方生怕弄痛對方便不敢進入,致無法完成性交。
方:陰道痙攣(vaginismus)是女性性功能障礙的其中一種,患者不論有沒有性交欲望,其陰道口和陰道外三分之一部位的肌肉不自主地痙攣收縮,以致性交因疼痛或無法進行。女方害怕性交會產生對疼痛的恐懼,導致陰道肌肉緊張,令性交疼痛加劇,亦會形成條件反射,每當陰道受壓或觸碰時,肌肉就會自動收縮。
觸摸練習 逐步醫治陰道痙攣
治療陰道痙攣的目標是在觸摸陰道或附近地方時,緩和肌肉緊張的反射和減少對疼痛的恐懼。
初時需要做一些觸摸練習,觸摸陰道口附近的部位,並且鼓勵患者用鏡子觀察自己的陰部。當接受到觸摸陰唇時,則練習翻開陰唇。如果能夠觸摸到陰道口而沒有產生疼痛,便可嘗試將手指插得更深,超過處女膜,並且擴大陰道口。
如以上的練習順利,而沒有引起疼痛時,便可使用陰道擴張儀,每次練習約10至15分鐘。當患者適應後,可逐漸加大擴張儀的尺寸,從而增加對陰道肌肉的壓力。及後可要求伴侶把工具放入陰道,學習放鬆陰道的肌肉。如果這樣做也沒有引起疼痛時,便可用陰莖接觸陰部,但不進入陰道。當上述步驟全部完成,才可嘗試性交。
巴打說:每次性交,不單女方嗌痛,陰莖都好痛。
程:如果女方陰道分泌不足,而又不用潤滑劑,其實男女雙方都會感到痛。有少數男性做包皮環割手術(俗稱割包皮)時,包皮被割去過多而變得太短,導致勃起時拉扯而疼痛。此外,包皮過緊亦會令男士在勃起時感到疼痛。對於包皮過緊的男性,可接受包皮環割手術,將過緊的包皮切除,使龜頭容易外露。
巴打說:要把握「進入」最佳時機!
方:當女性開始性興奮時,位於陰唇內側的前庭大腺(Bartholin’s gland)會分泌潤滑液,子宮頸腺體分泌開始增多,有潤滑作用,方便陰莖進入,這些分泌可減少性交時的摩擦和疼痛。所以當女性「濕」的時候,便是男士進入的「right timing」(好時機)。
程:男方可留意女方性興奮的狀態,知道女方什麼時候預備好進入。女性在興奮時或會發出呻吟聲,男方亦會摸到陰部濕了、乳頭也會硬起來。不過,女性性興奮來得較男性遲,所以男性做前戲要有耐性,如接吻、愛撫、情話,讓彼此有情感交流、投入,亦可加上音樂或環境的配合。
閨密說:小心找錯位置!
方:初次性交前,女士可先了解自己的陰部結構,有助分辨陰道入口和尿道口。肉眼看到大陰唇,將大陰唇撥開後,便會看到小陰唇,以及由前至後看到陰蒂、尿道口和陰道口。由於性興奮時陰道會濕,可見到有分泌流出,這是其中一個可以分辨陰道口的方法。
巴打說:好擔心「雞手鴨腳」壞事!
程:新婚夫婦未能圓房通常是心理因素影響,有夫婦結婚兩年仍未成功陰道性交。部分個案是由於雙方都沒有性經驗,過程中「雞手鴨腳」,譬如找不到陰道口位置,結果還未性交已射精。但即使雙方或其中一方有性經驗,過去的感情經歷都可能影響日後性生活,例如曾有不愉快的性經驗、遭伴侶暴力對待,因而對性愛抗拒。甚至有女性覺得「男性性器官很污穢」,而抗拒性生活。
多溝通多配合最重要
性是大家可以討論的話題,建議在初夜前談談對性的看法和期望,彼此了解,譬如能否接受口交、一起洗澡、要不要關燈等。性生活初期需要雙方磨合,可能前戲都未做完,男方已經射精,但慢慢便會知道觸碰對方什麼地方會特別有反應。這是一個深度溝通過程,大家互相配合和信任,又願意表達,以致有足夠的前戲讓女方進入性興奮的狀態,而又不會太遲令男方忍不住射精。
如果覺得難以開口或有問題處理不了,可做婚前輔導,尋求專業協助。另外,若雙方嘗試半年仍未成功性交,應盡快找家庭輔導或性治療。
文:李祖怡
編輯:廖偉龍
專題系列文章
- 本港三成新手媽媽有產後抑鬱 研究:有薪產假增 產後婦女抑鬱徵狀減22%
- 【開學】學童健康使用電子產品 護眼3「B」法則家長都要識
- 開學在即 學生精神健康注意4R:休息、人際關係、放鬆、抗抗力
- 相隔9300公里做活豬胃手術 中大瑞士院校合研磁控內窺鏡技術 冀治偏遠地區病人
- 日本兩食物中毒案:餐後腹瀉驗出痢疾桿菌 旅館泉水疑受諾如病毒污染
- 新冠病毒株JN.1後代KP.2漸流行 許樹昌料新疫苗防重症及死亡
- 港大研究:甲型流感重症患者併發急性腎損傷 風險超新冠患者一倍
- 港新冠陽性比率持續升 防護中心:「初劑」簡化 接種mRNA疫苗一針視作完成
- 世衛證逾40奧運選手感染新冠 全球病例確診率持續上升
- 腦膜炎雙球菌英澳等流行 嚴重可出皮疹併發腦膜炎 專家籲外遊留學生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