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招募了1442名醫護跟進新冠病毒抗體情況,初步完成了93名新冠疫苗接種者的分析,當中63人打復必泰,30人打科興,他們年齡介乎26歲至65歲。研究發現,接種兩針復必泰(BioNTech)的平均抗體水平較兩針科興者高約9倍。即使只打一針復必泰的平均抗體水平,亦高過打兩針科興者逾八成。領導研究的專家高本恩(Benjamin John Cowling)指出,如要減低感染風險保護身邊人,宜選復必泰,讓無打針者受群體免疫保護。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劉宇隆:已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肯定不用打3針」 許樹昌:研究針對打科興疫苗、抗體反應不佳者需否注射第三針
港大抗體研究:復必泰BioNTech抗體高科興9倍 一針復必泰抗體勝兩針科興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最新的抗體研究。在酵素連結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即測試抗體黏附病毒棘狀蛋白上的受體結合區域能力;以及替代病毒中和抗體測試(sVNT),即檢視抗體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結果均顯示打一針復必泰的抗體水平已明顯上升,打了兩針再升;接種一針科興後抗體水平很低,兩針後抗體水平仍明顯低於復必泰者。
團隊再為當中12名科興接種者和12名復必泰接種者做溶斑減少中和抗體測試(PRNT),檢視血清稀釋多少倍仍有效阻止培養皿中50%細胞受活的新冠病毒感染,這稀釋倍數反映接種者血清的抗體水平(下稱抗體水平),數值愈高代表抗體水平愈高。研究發現,接種兩針復必泰一個月後平均抗體水平達269,較接種兩針科興者的27高約9倍;且打一針復必泰已有49,較打兩針科興高逾八成;而只打一針科興的平均抗體水平只有7(見附圖一)。上述結果今日(16日)刊在《刺針-微生物》(The Lancet Microbe)。
領導研究的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高本恩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據學院早前研究,確診者平均抗體水平有80至160,即打兩針復必泰後抗體水平較自然感染高約七成至2.4倍;而打兩針科興後抗體仍屬低水平。
研究於另一個PRNT測試檢視血清稀釋多少倍,仍有效阻止培養皿中90%細胞受活的新冠病毒感染,復必泰接種者血清稀釋113倍仍有效阻止90%細胞感染,科興接種者的相關數值則為8.4,12名科興接種者中有4人的血清未能有效阻止90%細胞感染。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養和研究: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後9成抗體呈陽性 較科興疫苗多
抗體水平愈高 防感染愈有效
高本恩解釋,目前不清楚抗體水平要有多高才算有足夠保護,但一般愈高抗體水平,愈有效防感染,而上述研究測試得出一致結果,相信打復必泰者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低於打科興者,這亦與臨牀研究指出復必泰和科興的有效率分別約為95%和50%結果一致。
不建議一針復必泰取代兩針科興
高本恩說,兩款疫苗均有實證可預防感染新冠病毒後併發重症,但如目標是減低感染風險保護身邊人,宜選復必泰,讓無打針者仍可受群體免疫的保護。雖然研究發現打一針復必泰的抗體水平高過打兩針科興,但高本恩稱只打一針抗體維持時間可能很短,不建議打一針復必泰取代打兩針科興。
坊間測抗體方法不一 不建議接種者個別驗
高本恩相信,打復必泰者一段時間毋須補打加強劑。至於打完新冠疫苗需否驗抗體?高本恩解釋,是次研究的性質是比較一組人的平均抗體水平,而坊間每個實驗室測量抗體方法不一,個別市民難理解數字背後含意,現不會建議接種者個別驗抗體。對於驗不出抗體或水平非常低的人,他說暫無指引建議打第三針,料本港日後會考慮為部分人提供打第三針選項。
料復必泰、科興對Delta變種病毒保護力較低
是次研究檢視新冠疫苗接種者的抗體中和原始武漢病毒株的能力,他預料兩款疫苗對最先在印度發現的Delta變種病毒株的保護力較低,本港日後考慮買加強劑時,除了考慮可產生的免疫反應,亦應買有效針對Delta的疫苗。
明報記者:朱韻斐
專題系列文章
- 保留維他命C 處理蔬果兩大忌:長時間浸洗、熱力 小心攝取過量腎結石
- 【突然離世】喪親之痛難放下 以聆聽和陪伴作安慰 學會擴闊生命 令哀傷「縮小」
- 幽門螺旋桿菌引致胃脹、胃痛 及早檢查治療 解除胃癌威脅
- 痛風石是什麼?尿酸過高結晶體積聚 影響關節外 耳後手肘手指腎臟可結石
- 什麼是難治性抑鬱?腦磁激治療、噴鼻新藥成效?患者:建立病識感勝強迫求醫
- 12款「骯髒」蔬果檢出210殘留農藥 藍莓四季豆新上榜 牛油果粟米「最乾淨」
- 【膝痛】前膝髕骨上中下3個痛點 成因有不同 跑友常見髕股關節綜合徵
- 【頭皮痕癢】3大常見原因:頭癬 vs 頭皮濕疹 vs 頭皮脂溢性皮炎 對症治療免增脫髮危機
- 【尿道炎】常見病徵尿頻、尿急、尿痛 中老年更年期後女性注意 養生:少吃辛辣煎炸
- 拆解5款涼麵致肥陷阱 冷麵芝麻醬油麵超邪惡 蕎麥麵配料熱量高 撈檬醬汁超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