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項最新對武漢新冠患者的追蹤研究發現,患者發病兩年後,逾半仍有後遺症。另外,英國學者上月在《刺血針呼吸醫學》期刊發表研究,指當地新冠患者出院後一年完全康復的比率小於1/3。其中女性、肥胖人士,以及住院期間需要呼吸器輔助的重症患者較難脫離「長新冠」(long Covid,或稱新冠後遺症),前五大常見長期症狀包括:疲倦、肌肉疼痛、睡眠不佳、行動力變慢及呼吸急促。
武漢研究:新冠患者55%後遺症纏逾兩年 症狀:疲倦、肌肉無力、睡眠困難、脫髮
上觀新聞報道,該研究由中日友好醫院曹彬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王健偉教授牽頭完成,周四(5月12日)於《刺血針呼吸醫學》(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發表。研究提到,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武漢金銀潭醫院共2469名新冠患者出院,其中1119人在感染後兩年接受訪問。
研究顯示,最初發病6個月後,68%患者出現至少一種後遺症;發病兩年後,比例降至55%,其中以疲勞或肌肉無力比例最高,從6個月時的52%降至兩年後的30%。另有25%患者在兩年後仍有睡眠困難。其餘症狀包括脫髮、關節痛、心悸、頭暈等。患者亦比一般人者更易感焦慮和憂鬱,兩年後出現這些問題的比例為12%。
研究認為,新冠康復者身心健康可隨時間改善,大部分人兩年內也重返工作崗位,惟健康狀况仍明顯較普通人差,需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染疫康復者注意:建議未接種新冠疫苗者3個月後接種首劑 已打2針者毋須接種第3針
英國研究:女性、肥胖、住院曾用呼吸器輔助人士較難脫離長新冠
此外,英國學者上月(23日)在《刺血針呼吸醫學》(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期刊發表研究,指當地新冠患者出院後一年完全康復的比率小於1/3。其中女性、肥胖人士,以及住院期間需要呼吸器輔助的重症患者較難脫離「長新冠」(long Covid,或稱新冠後遺症),前五大常見長期症狀包括疲倦、肌肉疼痛、睡眠不佳、行動力變慢及呼吸急促。研究警告,長新冠可能成為常見情况。
新冠出院一年完全康復不足1/3
這項研究分析約2300名在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從英國39間醫院出院的新冠康復者,分別在其出院5個月、1年後評估狀况。結果發現,5個月後接受評估的約2000人之中,完全康復的僅佔26%, 一年後接受評估的約800人之中,僅28.9%完全康復。換言之,出院一年後完全康復的新冠患者人數不到1/3。
研究發現,3類新冠患者出院後完全康復的比例較低。其中女性完全康復的可能性較男性低33%;肥胖者完全康復的可能性降低一半;曾使用呼吸器的患者完全康復的可能性降低58%。研究報告作者之一、英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R)學者埃文斯(Rachael Evans)對於研究所顯示的新冠患者的恢復程度表示驚訝。(法新社/中央社)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9%兒童及青少年癒後覆診出現頭暈咳嗽等急性感染後後遺症 症狀持續12周屬「長新冠」
美研究:輝瑞口服藥可紓緩長新冠
另外,美國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學者(5月5日)發表研究,指出確診新冠康復後出現「長新冠」的人士,在服用輝瑞新冠口服藥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後,其長新冠症狀得到紓緩。
該研究報告了3名有新冠後遺人士的狀况,他們都約40多歲,曾接種新冠疫苗。學者佩盧索(Michael Peluso)在報告中指出,有兩名病人服食Paxlovid後表示長新冠症狀有明顯紓緩。至於第3名病人獲處方Paxlovid治療一種急性感染,他症狀起初有改善,不過他停藥後症狀有反彈,其後出現新冠後遺症。這項發表於Research Square的研究有待同行評審,有關個案提供了有關長新冠的線索,讓學者尋找其可能原因。
另外,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周四宣布,由於存在接種後出現血栓的風險,將限制只有3類人士可接種強生新冠疫苗,分別是18歲及以上無法獲得或不宜接種其他獲批使用新冠疫苗的人,以及除強生疫苗不願接種其他新冠疫苗的人。數據顯示,截至3月18日,全美共報告60宗接種強生疫苗後出現的血栓形成並伴有血小板減少症,其中9人死亡。(路透社/新華社)
(新冠疫情)
專題系列文章
- 研究:弱勢家庭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焦慮傾向、學業壓力較高 倡納風險識別因子
- 5.5「手部衞生日」 緊記適時到位潔手習慣 正確潔手7個步驟
- 【肝癌治療】無創組織碎化治療是什麼?養和5月初進行首個治療
- 防護中心:本港新冠活躍程度創近半年新高 籲接種疫苗
- 【精神健康】長者社交孤立比率升至45% 超全球疫情時比率 「無獨有偶計劃」助減孤獨感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