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混合接種BioNTech-輝瑞(下稱BioNTech疫苗)及牛津-阿斯利康(下稱牛津疫苗)疫苗的可行性有多大呢?英國牛津大學今年2月帶領展開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溝針」研究,周三(12日)牛津疫苗小組發表初步研究結果顯示,「溝針」志願者出現輕微至中等程度副作用的比率,都較接種兩劑同款疫苗的人為高。以先打牛津疫苗再打BioNTech疫苗的人,出現發燒比率增至34%,兩者次序調轉者發燒比率更有約40%。至於頭痛,溝針接種者(不論先打哪一種)表示有頭痛的人增至約60%。不過副作用持續時間短,亦沒其他安全憂慮。
相關文章:接種兩劑科興或BioNTech疫苗反應對比 專家分析不接種、推遲注射第二劑意見
牛津研究:混合接種BioNTech及阿斯利康疫苗 發燒頭痛副作用比率增
830名超過50歲的志願者參與牛津大學的這項「Com-COV」研究,初步顯示溝針出現不同副作用的比率都較高,以發燒為例,十分之一接種兩劑牛津疫苗的人表示有發燒情况,但先打牛津疫苗再打BioNTech疫苗的人,出現發燒比率增至34%,兩者次序調轉者發燒比率更有約40%。研究又指出,注射兩劑牛津疫苗或兩劑BioNTech後報稱有頭痛者的比率分別為約30%及40%,而溝針接種者(不論先打哪一種)表示有頭痛的人增至約60%。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本港半月3%人接種科興、BioNTech疫苗 衛署疫苗指引:曾中風心肌梗塞者應延至康復3月至半年後打 糖尿、高血壓調校藥物者應延接種(附接種疫苗前應注意事項)
多輕微中等程度 持續時間短
這項經同行評審的初步研究周三已刊登於《刺血針》。牛津疫苗小組成員、牛津兒科和疫苗學副教授斯內普(Matthew Snape)表示其他副作用如發冷、頭痛和肌肉痛等都有類似的差異。他稱結果顯示溝針可能增加接種後翌日工作缺勤的機會,而這一點對於安排醫護人員注射疫苗方面很重要。研究將有助政策制定者了解「溝針」是否一個增加疫苗接種計劃彈性的可行方法。
美州政府推百萬獎金鼓勵接種疫苗
各地政府一方面尋求讓更多人可獲疫苗保護,亦設法增加民眾接種疫苗的意欲。美國俄亥俄州州長迪萬(Mike DeWine)(周三)在Twitter貼文,宣布為吸引民眾接種疫苗舉辦5周的百萬美元抽獎,18歲以上注射最少一劑疫苗人士合資格參與,每周三會抽出可獨得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的幸運兒,首名幸運兒本月26日揭盅;該州政府亦推出針對17歲以下人士的抽獎,得獎者可獲在俄亥俄州的大學4年全額獎學金。
(BBC/CNBC/法新社)
16至19歲接種率5.9% 僅高於80歲以上組別
此外,本港16至29歲青少年上月23日才開始可預約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該年齡組別接種率現落後於全港平均的17%,其中16至19歲的接種率是第二低的年齡組別,暫只有約半成人打針,僅高於80歲或以上組別。據政府統計,自4月23日開放讓該組別市民打針後,截至前日,共有約10.9萬人已打第一針。其中,16至19歲組別只有不足1.3萬人打針,當中2037人打科興疫苗,10887人打BioNTech疫苗,打針者佔該年齡組別人口5.92%,僅高於接種率為3.49%的80歲或以上群組。20至29歲約有9.6萬人已打針,當中29579人打科興疫苗,66300人打BioNTech疫苗,打針者佔該年齡組別人口11.44%。兩個組別的打針率都低於全港接種率、即17%。
專題系列文章
- 手足口病個案上升 病徵發燒、口潰瘍 學者料幼園腸病毒仍活躍
- 【流感疫苗】 不要等 快打針 防流感 (衛生處方)
-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醫生:新冠腦霧或損認知 高錕基金中大檢測車早識別60至80歲初期患者緩病情惡化
- 【流感】兒童免疫力較弱首接觸病毒:高燒、喉嚨痛、腸胃不適 及早打疫苗減併發症風險
- 港肺炎鏈球菌感染增 孔繁毅:多於流感高峰後出現 調查:滿50歲六成港人未接種因不知有疫苗
- 新冠BA.2.86易免疫逃逸 感染者病徵頭痛發燒流鼻水 學者稱近年市民多戴口罩乏呼吸道病毒抗體
- 【新冠疫苗】莫德納二價疫苗對曾感染者XBB.1.5中和抗體增7.5倍 月中供港私家醫院診所
- 【膝痛】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配合類固醇注射新療法 港大:紓緩術後疼痛加快康復
- 【深近視】6至8歲學童近視率較疫前升近五成 5個控制近視加深方法
- 港踏入夏季流感高峰期 葉柏強籲開學注意:有發燒、呼吸道感染徵狀勿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