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醫管局深切治療科統籌委員會成員陳勁松表示,本港現正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株跟以往不同,他形容目前流行的是「危險的病毒株」,危殆者病毒量高,出現抗體反應較早幾波疫情的病人慢,擔心病毒在年輕人身上惡化得較快。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亦指出,目前本港流行的病毒株與9月底尼泊爾輸入香港的個案的病毒株相若,病毒毒性未見明顯改變,但病人普遍病毒量較高。他估計,目前病毒株能更大量和更快地在人體內繁殖,大量病毒可致更多的炎症出現,故早診斷和早治療尤其重要。
危殆者比例較11月增3倍 危險病毒株病毒量高、傳染性高
本港昨新增78宗確診,包括7宗輸入、29宗源頭不明,以及42宗本地相關個案。當中歌舞群組增5人,日出康城及啟德地盤新增3宗確診,另有中學生及小學教師確診。
截至昨早,公立醫院增7名及10名危殆和嚴重患者,合共36人危殆(28男8女)及40人嚴重,當中危殆患者比12月1日的14人增1.6倍;比11月1日的9人急增3倍,ICU負壓病牀佔用率已達七成,醫管局不排除削減非緊急服務,以紓緩ICU病牀需求。
醫管局深切治療科統籌委員會成員陳勁松(圖)昨出席疫情記者會,表示目前36名危殆患者中,33人是11月1日或之後入院,較早幾波疫情不同,目前部分患者入院時情况已好差,有人要在急症室插喉,送往ICU搶救。現時有6名危殆者為60歲以下,當中兩人50歲以下。
陳勁松續稱,正流行的病毒株與以往不同,ICU病人病毒數值(CT value)低,即病毒量高、傳染性高,呼吸衰竭時未產生抗體,令病毒較易傳染。他指出,如呼吸機無法維持病人的血氧含量,才會使用人工肺,但外國文獻顯示,使用人工肺的確診者年齡中位數為50歲,死亡率達50%。
孔繁毅:港流行病毒株跟尼泊爾輸入個案相若 更快在人體內繁殖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孔繁毅表示,目前本港流行的病毒株與 9月底尼泊爾輸入香港的個案的病毒株相若,病毒毒性未見明顯改變,但病人普遍病毒量較高。
孔繁毅估計,目前病毒株能更大量和更快地在人體內繁殖,大量病毒可致更多的炎症出現,故早診斷和早治療尤其重要。
許樹昌:有長者沒病徵 病毒量高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病人普遍病毒量高,有年屆八九旬的長者即使沒病徵,其CT value都相當低。他指穩定病人會接受干擾素及利巴韋林藥物治療,如情况惡化及CT value維持在低水平,會考慮轉用瑞德西韋;而普遍病人在第二周情况未見好轉,都會獲處方類固醇。他稱目前醫管局的瑞德西韋存貨約300人用量,相信會增購。
專題系列文章
- 胃癌先兆一定是胃痛?切胃後無得食?確診多屬晚期 手術治療、腹腔化療見成效
- 腎結石5毫米以上可致10級劇痛 電腦掃描助及早偵測了解3種手術治療
- 拆解抗生素5個迷思 感冒流感勿亂服 增抗藥性埋隱憂
- 糖尿病治療初期血糖忽高忽低?假性低血糖有原因 即時救急Tips
- 50歲後突暈倒恐心血管病警號 無症狀冠狀動脈心臟病隨時猝死
- 飛蚊症=視網膜脫落?留意「飛蚊」4個變化 或響警號即求醫保視力
- 鼻竇炎6症狀可同時出現 急性慢性治療有分別 洗鼻改善鼻塞
- 【前列腺增生】尿頻、夜尿、小便乏力 以為「屙慢少少」不理會 可招腎衰竭
- 【DSE放榜】競爭+壓力 專家:長期內捲vs.躺平可致失眠抑鬱 「45度人生」折衷方案?
- 高血脂症:肥胖不愛運動、嗜肉甜食 治療3招:健脾胃益氣除痰濕 須節制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