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日新型冠狀病毒本地個案再現,沙田瀝源邨出現群組感染,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數據顯示,本港截至上月底的新型冠狀病毒即時繁殖率已達1.86,是本港爆發疫情以來最高,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醫學講座教授梁卓偉表示,本港正面對出現新一波疫情爆發風險,認為所有限聚及邊境措施暫時都不應再放寬,又建議為零售業、運輸業等從業員定期驗病毒,將全港每日病毒檢測量增至1萬個。
1名病者可傳1.86人
據港大公共衛生學院統計,截至5月26日,本港新型冠狀病毒本地個案的即時繁殖率已達1.86,代表1名染病者可將病毒傳染給1.86人,是1月底本港疫情爆發以來最高水平(見圖)。即時繁殖率是以患者發病時間計算,港大稱最新數字已包括昨日確診的4宗瀝源邨群組個案。
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醫學講座教授、世衛傳染病流行病學及控制合作中心創立總監梁卓偉表示,近日本港出現本地群組,例如瀝源邨群組,令本地個案的即時繁殖率急增,他擔心本港可能出現第二波爆發,但仍要觀察瀝源邨群組是否擴散。梁又說,連同昨日新確診的4宗本地個案,瀝源邨(及貨倉)群組至今已有9人,有可能是由1人傳染給8人,不排除會有更多人確診,但不能確定瀝源邨已發生「超級傳播效應」,因群組當中部分人發病時間較早,包括嘉里貨倉有兩名員工(非居於瀝源邨)是在4月底發病,不排除群組發生了多代傳播。
政府一直主張防疫措施要「張弛有度」,本身是政府抗疫專家顧問的梁卓偉說,不能一次過放寬防疫措施,過去數月的疫情顯示,單靠市民戴口罩並不足夠,要配合社交疏離和檢測追蹤等措施,例如政府2月安排公務員在家工作,病毒即時繁殖率被壓至低過1,但3月初公務員復工,即使市民仍維持戴口罩,病毒繁殖率隨即回升至接近1.5水平,之後政府再次安排公務員在家工作,以及實施關閉酒吧等措施,病毒即時繁殖率再次回落。
稱不應再放寬措施 可復課
被問及近日病毒即時繁殖率再次突破1,是否因政府近日逐步放寬防疫措施,梁卓偉未正面回應,表示現時不宜再放寬限聚及口岸措施,但學生可按原定時間復課,不過要留意會否出現與學校有關的爆發。
梁卓偉說,港大早前的研究發現,冠狀病毒容易出現「超級傳播效應」,即由1人傳染給多人,SARS和MERS都有類似情况,而今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本港亦出現酒吧群組、婚宴群組及佛堂群組等幾個大型群組,約八成本地傳播是由兩成患者引起。梁表示,難以找到誰是兩成容易傳播的患者,故應增加檢測量,建議將全港公私營每日病毒檢測量增至1萬個,尤其針對高風險群組,包括為零售業、運輸業從業員等定期檢驗病毒。
專題系列文章
- 50歲後「準備變老」必備3支柱:身體健康、社交健康和財務健康
- 【腦癇症】機械臂微創手術確認癲癇病源 免開顱更精準 手術時間減半
- 認知障礙症可以根治嗎?
- 腰背痛未必勞損般簡單 椎間盤、骨折、脊椎問題需治療復康並行精準診斷早日紓緩痛症
- 【罕見病】子7歲確診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 活動能力漸失不自怨 母:他是我老師
- 【良性前列腺增生】電刀刮除術 vs. 鈥激光剜除術 成效、安全度有何分別?
- 代謝障礙肝癌港發病率趨升 港大研究:揭肝癌內脂肪「重編細胞」 阻一線治療
- 偏頭痛、年輕無三高突然中風 病因不明 或心臟卵圓孔未閉
- 【Monday Blues】研究:在職與否焦慮星期一引發皮質醇高 長期壓力增心臟病風險
- 旅遊減壓、延緩老化兼降中風糖尿病等風險? 旅遊養生體驗5個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