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重症風險恐並不限於長者,歐美統計數字均顯示,青壯年人亦可能在感染後出現嚴重病情,美國官員促年輕人勿忽視疫情,應為自己與身邊人做好防範。
在疫情爆發之初,不少研究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對長者及本身有健康問題者尤為嚴重,兒童及年輕世代重症較罕有。不過法國衛生部上周六(14日)公布,當地約300名接受深切治療的確診患者中,逾半為60歲以下。意大利亦有近四分之一確診者為19至50歲,《英國醫學期刊》指出,意國約1500名正接受深切治療的患者中,雖然50歲或以下的僅佔約一成,但當中許多均為30歲以下。
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周三(18日)發表調查報告,指出在2月12日至3月16日確診且已知年齡的2449人中,雖然最年老的一群受感染後重症及死亡風險最高,不過年輕患者情况亦不容忽視。508名入院者中,20至54歲的佔38%,而在深切治療部的121人中近半為65歲以下,20至44歲的佔12%。
美深切治療部患者近半不足65歲
美國白宮抗疫回應協調官員比爾克斯(Deborah Birx)周三警告,較年輕的「千禧世代」可能存在比此前預期更多的帶病毒者,亦可能受病疫重擊,呼籲年輕人做好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保護自己與他人。
聖迭戈州立大學心理系教授特文治(Jean Twenge)指出,現代社會存在個人主義傾向,其中年輕世代尤為顯著,易令人輕視規則及較不信任科學等建制。她認為,對未曾經歷過藉由集體合作達至良好目標的世代而言,遵從抗疫指引尤具挑戰。
世衛研究:確診兒童逾90%輕症
世衛新興疾病部門負責人范克爾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周三亦公布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在今年1月16日至2月8日間確診的2143名兒童中,超過90%為無症狀或輕症患者,但有6%屬嚴重及危殆,雖仍低於成人的18.5%,但家長亦應為子女做好防範。史丹福大學傳染病專家馬爾多納多(Bonnie Maldonaldo)稱,兒童重症率低有可能是病毒對兒童及成人反應有差異,但亦可能只是由於成人檢測較兒童多。
(法新社/彭博社/紐約時報)
專題系列文章
- 研究:弱勢家庭兒童及青少年抑鬱焦慮傾向、學業壓力較高 倡納風險識別因子
- 5.5「手部衞生日」 緊記適時到位潔手習慣 正確潔手7個步驟
- 【肝癌治療】無創組織碎化治療是什麼?養和5月初進行首個治療
- 防護中心:本港新冠活躍程度創近半年新高 籲接種疫苗
- 【精神健康】長者社交孤立比率升至45% 超全球疫情時比率 「無獨有偶計劃」助減孤獨感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