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角化vs.暗瘡】一乾一油 紅色粒粒皮膚乾燥 毛囊角化莫非基因作怪?難斷尾?
毛囊角化與暗瘡粉刺外觀相似,如何分別?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指,毛囊角化與暗瘡、毛囊發炎均會在皮膚上形成紅色「粒粒」,在外觀上有相似之處,不少人也會混淆,甚至誤以為毛囊角化的「粒粒」是暗瘡,以錯誤方法處理。從膚質比較,毛囊角化與暗瘡患者可謂「一個乾、一個油」:有毛囊角化的人,皮膚會較乾燥,甚至會脫皮;而有暗瘡問題的人,皮膚油脂分泌則會較旺盛。
相關文章:【皮膚問題】玫瑰痤瘡 vs 暗瘡 認識扁平疣、汗管瘤 皮膚問題逐樣講 注意5件事提升皮膚健康
毛囊角化 vs. 暗瘡 前者較少於臉部出現
根據患者年紀、「粒粒」出現位置,亦有助分辨毛囊角化與暗瘡粉刺。毛囊角化較少出現在臉上,患者年紀較輕,「可能幾歲已經有」;而暗瘡常見於臉部、T字位等油脂分泌較多的位置,多在青春期發生,亦可能有「膿頭」及分泌物,甚至疼痛。
另外,形容「毛管戙」的起雞皮(或稱雞皮疙瘩),一般受天氣或情緒影響,只屬「間歇出現」,與毛囊角化持續出現亦有分別。她提醒,毛囊角化與暗瘡有分別,若有毛囊角化「千祈千祈不要吱」,擠壓毛囊或會導致加劇泛紅,甚至令毛囊發炎、誘發暗瘡;若變成色素沉澱,更有可能留下疤痕。
這些與「雞皮」相似的紅色顆粒,源自毛囊角化。毛囊為何會角化成礙眼粒粒?坊間有不少針對毛囊角化的皮膚護理程序,有激光、果酸、磨砂等,哪一種最有效?
相關文章:【容光煥發新一年】 查找脫髮、頭皮屑多問題根源 M字額、髮線上移與遺傳有關 掌握正確護髮之道 自然容光煥「髮」
毛囊角化:毛囊周圍角質增生變厚 皮膚乾燥像「雞皮」
不少人形容毛囊角化就像「雞皮」,到底什麼是毛囊角化?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解釋,毛囊角化是指皮膚上有「粒粒」突出來,「粒粒」四周泛紅,摸下去「嚡熠熠」;較常在手臂、大腿出現,一般不會感疼痛或痕癢。毛囊角化是因為毛囊附近的表皮細胞「不正常角化」,令毛囊周圍角質增生、變厚;加上皮膚乾燥,當過量角質無法排走並堆積在毛孔,便會變成微突、呈紅啡色「粒粒」,外觀像「雞皮」。
不過,暫時未知皮膚出現毛囊角化的實際原因,僅知道與家族遺傳、基因有關,不少人在兒童期、青春期,甚至嬰兒時期已有毛囊角化;而有毛囊角化問題的人,患濕疹機率亦較高。
毛囊角化在香港十分普遍,約有一兩成的港人有此問題。為解決毛囊角化帶來的外觀困擾,坊間出現林林總總針對毛囊角化的皮膚療程,如激光療程、高壓潔皮(jet peel)等,到底有無效?
激光療程 改善泛紅
林嘉雯指,激光療程針對皮膚泛紅位置,利用皮膚內色素選擇性吸收激光的特性,將不同波段激光打入皮膚,令血管、紅血球吸收激光後被破壞,不影響周邊組織及細胞而去除紅印。翻閱部分針對毛囊角化的激光療程資料,有的使用波段650納米(nm)激光,惟該波段對紅色色素細胞吸收率並非最高。一般而言,若想減少皮膚紅印,醫生會用波段為532、585及595nm的激光,效果較好。不過,激光療程只能改善毛囊角化而出現的泛紅問題,不會用作治療毛囊角化,亦不可令其「斷尾」。
至於jet peel療程,原理與高壓洗車類似,透過氣壓將水及空氣噴射在皮膚表面,用壓力清潔皮膚、去除角質。她表示,療程理論上可去除皮膚表面角質,加快皮膚更新,或有助改善毛囊角化引致的皮膚凹凸不平。惟毛囊角化屬基因問題,這類療程不可阻止皮膚下一層的老化角質生成,只要不再繼續療程,角質仍然會堆積在毛孔,「之後仍然會有毛囊角化」。
林提醒,醫學上暫時沒有令毛囊角化「斷尾」,甚至令皮膚回復原狀的方法,「皮膚不可以100%變回白滑」。但臨牀觀察發現,待患者年紀增長至中年,毛囊角化會好轉,甚至是「粒粒」消失;惟好轉原因未明,部分患者皮膚亦會留有永久紅印。
除了美容療程,坊間傳說可透過磨砂清潔,磨走角質。惟林嘉雯不建議,因磨砂帶刺激,加上每人手法、力度不同;若太大力,可能會刺激皮膚,甚至令皮膚發炎流血,演變成暗瘡、毛囊發炎。
想有效去除角質,她建議外塗含乳酸、水楊酸、尿素的護膚品,有助軟化角質,令皮膚變得柔軟,改善皮膚凹凸不平。惟要注意產品成分及濃度,建議使用前諮詢醫生意見。
醫生處方A酸 孕婦慎用
她亦指,假如毛囊角化問題嚴重,患者需要用醫生處方藥膏治療,如外塗A酸;亦可用激光治療改善皮膚泛紅問題。惟A酸藥膏非人人合用,如孕婦、皮膚敏感人士不宜,用後有可能影響胎兒,令皮膚痕癢、乾燥,甚至變紅,應按醫生指示使用。
洗澡水不宜太熱
毛囊角化不影響健康,有人認為毋須治療;有些人則對其影響感到困擾,「快到夏天,不少人因準備要穿短袖、露手臂而求診」。林嘉雯提議,受毛囊角化困擾的人,可從日常生活着手,如在護膚上多花工夫,預防皮膚太乾燥而未能排走角質。有毛囊角化的人亦不宜使用太熱的水洗澡,因熱水會洗走皮膚油脂,加劇乾燥問題;應多塗潤膚膏,令皮膚足夠滋潤,角質可較容易脫離,「用好簡單、安全的方法,都可以改善毛囊角化」。
林嘉雯再三強調,毛囊角化大部分由基因問題引起,上述所有方法只能改善毛囊角化,不可「斷尾」,「我們不可以改變基因,只可以用方法令徵狀變輕微,要靠佢自己慢慢好」。
- 你還在戴口罩是焦慮?習慣?羊群心理?分析3大重要因素(醫賢心事)
- 了解失眠7大成因 注意睡眠衛生Do’s and Don’ts 解決輾轉難眠之苦
- 【難懷孕】每6對夫婦1對有不育問題 按摩肚臍下3寸關元穴 改善男士精子健康(養生帖)
- 【世界肥胖日】有效管理體重 飲食為重要關鍵 (衛生處方)
- 打網球拉傷肩膊不能發力舉高手?原來旋轉肌腱撕裂 手術修補(醫路同行)
- 【痛症】補充維他命B改善麻痺刺痛?過量攝取B1、B6、B12加重腎負荷
- 【甩骱】菠蘿蓋兩次脫位 復脫機率近100% 7類人士注意 慎防膝關節老化、膝痛
- 骨質疏鬆症增骨折風險 補鈣飲食知多啲 附高鈣食譜 (食得smart)
- 【失眠】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 食出好睡眠質素?教你滅壓 放鬆練習改善抑鬱焦慮
- 【新冠康復者】轉陰或退燒後有口乾、疲倦、胃口差 雪梨清熱 不同體質配搭南北杏、川貝、蘿蔔(養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