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港大研究:低溫環境新冠病毒有效複製 倉鼠肺部出現嚴重發炎出血 呼籲冬天前接種新冠疫苗
【明報專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臨牀副教授陳福和領導的團隊透過倉鼠實驗發現,新冠病毒在低溫環境更有效複製,導致更嚴重的炎症,並抑制中和抗體反應和延後康復。團隊建議所有符合接種條件的市民在這個冬天前接種新冠疫苗,以降低在即將來臨的冬天染病後的嚴重程度。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接種復必泰或科興疫苗 今起接種中心派發「即日籌」擴展至所有合資格年齡人士(附派發「即日籌」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地點)
【JUMP企業招聘日2022
】 雲集多間不同行業的大型企業參展 有即場招聘及應徵 仲有專業專題講座 8月13日香港喜來登酒店 把握搵工機會 |
港大倉鼠實驗:感染7日後 低溫組呼吸道病毒量明顯較高
轉眼已入秋,氣溫可影響感染新冠病毒的嚴重程度。袁國勇和陳福和領導的團隊,用金黃敘利亞倉鼠做攻毒實驗,將倉鼠分低溫、室溫和高溫3組,即分別在攝氏12至15度、21度及30至33度的環境飼養,每組有15隻鼠,並於牠們的鼻腔注射相同劑量新冠病毒,然後在不同日數蒐集倉鼠的組織。
研究發現,在感染後4日各組倉鼠呼吸道病毒相若,但至感染後7至17日,低溫組倉鼠呼吸道組織的病毒量明顯高於其他兩組。
相關文章:關於抗體測試、接種新冠疫苗的5個問題 針後無發燒?抗體水平下降疫苗失保護?
低溫組倉鼠肺部出現嚴重發炎出血
低溫組肺部出現嚴重發炎和出血,促炎性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水平明顯較高,反映炎症較多。至於室溫組和高溫組在感染後7日已進入康復階段,但低溫組的呼吸系統仍有嚴重炎症、出血、組織損傷等,幾乎無恢復迹象,相信與低溫組的身體未能在感染初期控制病毒繁殖,使病毒對身體的影響持續增加。
免疫反應減弱 呼籲冬天前接種新冠疫苗
低溫組血清中和抗體滴度在感染後7日和30日明顯較室溫組低,可能由於針對新冠的免疫反應在低溫環境減弱,亦解釋了為何此組病毒量高和康復時間長。研究人員認為,身體處於低溫環境需用更多能量保持體溫,或對免疫系統有影響。
研究認為,在低溫環境新冠病毒能更有效在倉鼠呼吸道複製,導致更嚴重的炎症和持續損傷,並抑制中和抗體反應,指出於冬天感染新冠,肺部康復可能較慢,未來仍需研究在夏天和冬天感染新冠,持續病毒陽性的時間會否有差別。研究團隊建議所有符合接種條件的市民在這個冬天前接種新冠疫苗,以降低在即將來臨的冬天染病後的嚴重程度。
(新冠疫情)
- 【二代疫苗】許樹昌:接種Omicron BA.1疫苗抗體不足對抗BA.5 孔繁毅:可作加強劑 料國藥疫苗12月可打
- 【新冠疫情】納入強制檢測人士注意:各區流動採樣站、社區檢測中心名單、深喉唾液樣本包派發點(更新2022年8月4日)
- 關於小朋友及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6個Q&As(衛生處方)
- 【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 【世界肝炎日】嚴防丙肝 早期肝硬化多無明顯病徵 及早處理免致肝衰竭、肝癌(客座隨筆)
- 【新冠陽性】 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准居家隔離檢疫 完成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 【新冠變種】Omicron BA.2.75 傳播力高於BA.5 英美澳加德正傳播 世衛籲復口罩令
- 【新冠變種】研究:未曾染疫、已接種兩針復必泰 誘發中和抗體ZCB11有效對抗Omicron BA.1和BA.2
- 【新冠預防藥】英國阿斯利康研發中和抗體「恩適得」 獲英美歐盟授權
- 【第二代新冠疫苗】孔繁毅:逾600人已接種國藥Omicron疫苗 試驗者副作用發燒、局部疼痛、疲倦 料12月可接種
- 【新冠疫苗】疫苗保護力6個月後下降 哪類人士需要接種第三針增中和抗體?
- 【新冠肺炎】牛津大學分析:2020年22國民眾預期壽命減逾6個月 男性跌幅高於女性 美國男性「折壽」最多達2.2年